北魏至元的洞窟,沉鬱又瑰麗迷人,使得樊錦詩的考古藝術專業情操更昇華。(Pixabay)

心歸處是敦煌

薪火相傳,由常書鴻、段文傑到樊錦詩,藝術與考古的柔情理性結緣,保護敦煌文物的意志、決心是相激相盪,使得敦煌獨特藝術成就能再現全球,與歐洲文藝復興的學藝,東西互相輝映。

錢穆(左一)是孫國棟(左二)的老師,而孫國棟就是李金強(左三)的老師。(Wikimedia Commons、國史教學中心視頻截圖)

國史教育在香港的明燈

在政治覆蓋、顏色要分明,不是朋友便是敵人,價值異常混亂的香港現況,讓全港師生唸唸《國史大綱》的十多頁前言,摘取一句,一國之民要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存溫情與敬意,會起春風潤物育人之用。

有中學中史科教科書出現「問題」,當中「如何評鑑歷史人物」出現兩條資料,其一是林則徐的〈飭英商呈繳鴉片諭帖〉;其二是外國漢學家史景遷的〈追尋現代中國〉,後者對林則徐頗多微言,對英國發動戰爭卻並不明言。(Wikimedia Commons)

換位思考抑或錯位思考

對中學生乃至教師而言,通過不同資料引入換位思考,月旦歷史人物,是較高階的思維,先要有較全面史實的掌握,亦要有判別資料真偽的基本能力,我恐怕換位思考不成,變成錯位思考。

回歸20多年,撥亂反正,珍惜香港,愛護國家,教學專業的,當責無旁貸!(亞新社、《基本法》案例資料庫圖片)

《基本法》的情理法

《基本法》實施20多年,香港人種種的權利確實得到最大的保障,從歷史看今天,擺事實,再用情理法的秤砣,用心秤秤,香港人的綜合民權、民主乃至民生福利,有哪一方面弱於英殖年代的呢?

中六以下各級,中小幼及特殊學校返學的時間表、路綫圖,又如何一綫到底,以期專心復課。(灼見名家圖片)

DSE開考之後

教育局面對社會動亂,以及新冠病毒追纏,大浪衝擊下,確是積極面對,肯與各教學專業團體、中小學校長組織,共同商討應對方法,亦願意頻密面對新舊媒體,公開說明及解釋政策。

特區政府要助考評局預備充足的防疫用品,加借大學的禮堂及課室,讓DSE公開試的考試場所,區隔拉大拉闊,使考生考得安心。(Shutterstock)

DSE的第三方案

若然4月24日如期開考,考評局得要作最好準備、最壞打算。最壞打算者,是再延期,第三方案要備份妥當,時間壓逼感更強大的當下,是否考慮只有四個核心科目設定考生參與的實體考試。

中國各省市連港澳地區,經政府聯同民間的合力,疫情基本上得到紓緩。(Shutterstock)

天涯若比鄰

中國的總體經濟力量並非世界第一,但國際公益是默默地巨額付上,原因在哪?這是回應國家近年提出「生命共同體」的有力實證,亦是對「天涯若比鄰」的古舊優良文化,發自真誠的呼喚。

教育局幾度宣布延長停課,最新公布是不早於4月20日分階段復課,而中學頭等大事的DSE公開試,暫訂3月27日開考。(Shutterstock)

由eMock到DSE

形勢逼着全港負責任的師生,電子遠距離教學必須擺上書枱,師生進行學與教的互動,eLearning、eMock統統都來了,可用的軟件都用了,停課不停學也被賦予實質的意義。

李文亮醫生,34歲,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武漢瘟疫傳播危機將會爆發的吹哨者。(亞新社)

英雄 英烈 英魂

人只能活世一次,辛亥的武漢,革命成功。百載風雲,事過不境遷,青燈高照,這裏已成英雄之地。2020年,庚子武漢瘟疫肆虐生靈,來自各省巿聯同當地的醫護人員,前仆後繼,趕赴支援,守着病人,與死神作生死搏鬥。

生於憂患,「武肺」肆虐,願大家同心抗疫,共渡難關。(亞新社)

學校復課的日子

若然不幸地,3月2日未能復課,教育局及考評局應及早公布,早前說有可能實施的第二方案,即文憑試整體延後、小學呈分試取消等措施就要推行,讓學界及早再作準備。

《細說王安石》舞台劇獲優質教育基金贊助、觀塘劇團籌辦演出,上周一連三天公演。(國史教育中心圖片)

細說王安石

從王安石留下千古傳誦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名句,可窺見千年前新法推行的猛烈,思考王安石究竟是貪勝障限,抑或是一份不畏浮雲遮望眼、敢於面對頑固反派的勇毅?

平安夜屆臨,是信、望、愛的缺一不可,也唯有一起堅守信望愛,香港的2020年方可走出陰霾,身體健康與心靈平安俱在,走雙贏之路。(亞新社)

願香港健康與平安俱在

很令人憂傷,2019年的下半年,香港地是從大大小小暴力覆蓋下度過,今天未知明天事,大家心裏完全不覺得平安。2020年出現,伴隨而來的,是否依然是一大堆的違法與暴力?香港大部分市民心裏依然是心有戚戚焉!

香港考試主導了教學,中文是書寫主要用字,如何規範?是否需要如內地全用簡體字?抑或要如台灣政治正確,視簡體字為十惡不赦?(Shutterstock)

繁簡兼容 香港多元

繁簡體字都通用,發展有歷史過程,有社會條件,存在可看出道理!各有優缺,不要定正邪!香港,兩體都通用,也彼此尊重,這原是香港「一國兩制」下獨特文化的側寫!

五四火紅又百年。歷史是過去與現在永無休止的對話!(灼見名家圖片)

五四運動在香港

百年前的五四愛國運動在香港,英國殖民政府,祖家在英國,當會「冷靜」處理,想方設法拘捕五四發動者,英國人深諳,容許在香港反日,骨牌效應,香港的中國人,必然反英、再反列強!

「一國兩制」的實踐,也只有國脈流動,兩制才能繼續,是情、是理、是法的有機結合!(亞新社)

國脈流動 兩制繼續

歷史因緣,造成香港政治、經濟,文化的獨特與生命力。一國兩制,身份認同的價值教育必須推出,不能含糊,也不能急不能躁,卻需要彼此各就各位、負責任地在各自的崗位,重新出發。

今天喧嘩非常,政治狂飆厲害,校友進校要守的一份愛校責任。(灼見名家圖片)

校友有情

淳樸校風孕育一屆又一屆畢業校友,校友返校,當會摒棄校園以外所有人與事閒雜紛爭,重溫亦要繼續確保校園那份難得的、難以言喻的靜謐之美。

「萬園之首」圓明園的寶物在混亂中幾乎盡失,如今留下的,是一片頹垣敗瓦。(Wikimedia Commons)

楓丹白露宮與圓明園

圓明園內裏建設同是造詣獨特,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是園門前的十二生肖水噴泉,是科學技術與藝術展現,是東方與西方文化糅合的非凡結晶,圓明園被稱為「萬園之首」,並非過譽。

《巴黎和約》簽署地凡爾賽宮,當年日本代表有五個席位,中國預席只有兩個。(Wikimedia Commons)

弱國無外交

參看當時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墓葬之地,閱讀他的回憶錄所載的一句「弱國無外交」,一切盡在不言中,形勢比人強,當時又貪又弱的中國,就算再出色的外交代表,在弱肉強食的國際情勢下,又能爭取些什麼呢?

筆者想指出,歷史出現,當今無法選擇,但可以學習並從中記取教訓,提煉精華,從而把握現在,開創未來。(Shutterstock)

從歷史教育看「六四」30年

當時的天安門長期被佔領,政府必須確保首都不能再癱瘓,要有斷然措施恢復北京市的秩序與民生安全!兩股力量膠着對抗的結果,終於發生不幸的流血事件,彼此對話終止,傷痕到今天依然存在!

筆者(前排左五)舉行一場紀念「五四」百年的教育沙龍,座無虛席。(灼見名家圖片)

五四晉百 文化再新

五四晉百,今年國家的外交內政,躋身列強,甚至是篤定已成為美、俄、中的三雄之一。但百年前後,人才在我國又要怎樣數算?是多還是少了呢?更重要的是,中國文化又要如何吐納,再創新篇章!

第4頁,共8頁 1 3 4 5 8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