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大會堂音樂廳獨奏會,上半場選來兩首蕭邦鉅作,展示得獎功架。(香港藝術節Facebook圖片)

記蕭邦大賽冠軍香港首演

本年度香港藝術節恢復現場實況演出,一個多月的藝術盛宴最為矚目的,肯定是2021年國際蕭邦鋼琴大賽冠軍劉曉禹,首次在大中華地區獻技。意義較20年前另一位蕭邦華人冠軍李雲迪亮相香港藝術節更甚。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盛原的父親是上世紀40年代傳奇常州少年班的成員之一。(大館網站圖片)

微妙京港樂緣

現屆香港藝術節,下周一在大館的古董鋼琴示範獨奏會,由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盛原擔綱演出。盛教授的父親盛明亮也是老中央樂團小提琴成員,同時是馬、邵老師在常州的老同學。微妙京港樂緣,延續不息。

百利唱片已成立60周年,為香港帶來許多優秀音樂。(shutterstock)

百利唱片甲子慶

老牌百利唱片公司跟大會堂一樣已達耳順之年,上周四(12月15日)音樂及文化界濟濟一堂,以「華韻百利」盛會暨展覽,以誌甲子之慶。百利唱片1962年成立,跟一件音樂大事應該有直接關係。

政府12月8日宣布,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委任譚盾為「文化推廣大使」。(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首位「文化推廣大使」

譚盾博士是少數為香港回歸而譜寫樂章的作曲家,他於上周四正式成為新一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出生於湖南長沙的他卻有着與香港數十載深厚的淵源,他自身對香港文化發展的也有美好的願景。

江樺留學期間擔綱演出《蝴蝶夫人》,開創意大利歌劇史上首次華人擔綱演出。(灼見名家製圖)

歌劇天后甲子教學誌慶

江樺對香港文化藝術的貢獻從電影開始,50年代以《阿Q正傳》等電影享譽影壇。但為了對聲樂的追求,毅然放棄如日方中的電影事業,前往羅馬鑽研美聲唱法,留學期間更擔綱演出《蝴蝶夫人》。

樂團資源珍貴,委約一首作品需要考慮對本團以至香港音樂文化的意義。(香港管弦樂團Facebook圖片)

樂團委約新作品

香港旗艦樂團約請本地卓越作曲家譜曲,以其藝術優勢,為新作品提供演奏平台,合情合理。綜觀全世界,絕大部分樂團委約新作品的,如非國際頂級作曲家,就是當地作曲家。

6月21日,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舉行了「敦煌與故宮對話:飛越文化二千年」音樂會暨文化講座。(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圖片)

敦煌、故宮在香港

由甘聖希創作的首樂章《敦煌》,以一段琵琶獨奏引子輕輕奏起,頓時把氛圍帶進敦煌最著名《伎樂圖》的琵琶飛天,音樂組合隨着各石窟圖片而變化,效果立體。

5部施坦威、10手聯彈,蔚為奇觀。(作者提供圖片)

鋼琴承傳誌慶

為大會堂甲子大慶世界首演的〈花甲巡禮〉,5部施坦威、10手聯彈,蔚為奇觀。加上早年首演的〈開枱啦!〉,螢幕中郭教授等人在麻將桌上與現場鋼琴演奏互動,效果立體,為疫後帶來笑聲、掌聲。

以香港土產盧文氏樹蛙為名的「羅曼四重奏」,是疫情後第一隊重返舞台演出的弦樂四重奏。(羅曼四重奏Facebook圖片)

疫後四重奏首度奏樂

音樂會作為康文署「大會堂樂萃」系列,選演曲目頗有特色。4人台上演奏樣式也很特別。除了大提琴葉俊禧外,其餘3人全程站立演出。據第一小提琴張文蕊告知,站立演出有利於互相溝通。

上月,香港中樂團第二屆「國際中樂指揮高峰論壇」就在線上進行。(香港中樂團Facebook圖片)

疫情下國際中樂論壇

內地最活躍的指揮之一張國勇,強調中樂指揮一定要懂得中國文化歷史,民族樂團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交響化,譚盾等新作品的要求已不能簡單跟西洋樂器作一對一的比較。

踏進音樂廳所見,為保持適當距離,2000多座位只開一半。(香港管弦樂團Facebook圖片)

港樂疫後重登舞台

走進久違了的香港文化中心,一種冷清的感覺撲面而來。儘管面對零星聽眾,港樂近百樂師保持高度專業。指揮一職由4位樂手客串,演奏前作講解及示範,過程一絲不苟。

昵稱樂翁的王齊樂教授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手持硃砂毛筆,圈點批文,精要講解,也作示範。(YouTube影片截圖)

向書法教育大師致敬

王齊樂上月辭世,享壽100歲。他一生致力教育,戰後從羅富國師範學院畢業,一直在教育前線。從教育督學到官校校長,1979年更退而不休,投身成人教育,感謝樂翁一生奉獻,晚輩深深鞠躬致敬。

節目正值香港回歸25周年前夕播放,以文字、音符一道誌慶。(香港電台圖片)

音樂與文字

文字保存了音樂的記述,但由音符散發出的旋律、節奏等對感官的刺激,難以用筆墨形容。正是這原因,香港電台第四台逢星期六黃昏,一個名為《與文同樂》的兩小時節目,提供很大的發揮空間。

卡拉揚和維也納愛樂樂團1959年在香港演出的節目單。(作者提供圖片)

一個甲子的節目單

當時政府對藝術文化活動一毛不拔,香港音樂協會有見大會堂即將建成,於是接二連三邀請著名音樂家和團體來港演出。但協會其後煙消雲散,所主辦的節目也零散東西。

李子文先生初年創業的照片。(通行琴行Facebook圖片)

告別百歲音樂大亨

通利琴行的名字是創辦人李子文夫婦一起創作的。1953年首先在尖沙咀開店。李夫人於2019年離世,鶼鰈情深74年。謹向剛逝世的李子文為音樂文化所作的傑出貢獻,深深鞠躬。

中國唱片發行的(編號M-2122)《聶耳、冼星海作品選(二)》唱片。(作者提供圖片)

虎年論樂續篇

重聽這首約3分鐘的管弦小品《下山虎》,很佩服當年籌辦音樂會的負責人,在國情嚴峻時刻,別具慧眼,在《黃河大合唱》壓軸演出前,選出這首作品作單獨演出,載入史冊。

更早在皇仁禮堂演出的國際音樂家,是當年年僅19歲的費明儀,受中英樂團邀請,在交響樂節目裏,由鋼琴伴奏演出五首藝術歌曲。(灼見名家製圖)

70年前的「永遠難忘」演出

在沒有大會堂的日子,皇仁書院禮堂是香港戰後主要演出場地之一。較國際音樂家更早在皇仁禮堂演出的,是年僅19歲的費明儀,首演當晚演唱樂曲中有兩首法國作品,以及三首中國民歌,包括著名的《繡荷包》。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分上下兩冊,由中華書局出版。(灼見名家製圖)

改革開放的香港音樂篇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第14章詳細敘述改革開放40年兩地音樂交流的全過程,重溫小小香江的音樂能量,如何在大時代留下歷史的音符,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流行、古典樂人樂韻前仆後繼,不分先後。

第2頁,共4頁 1 2 3 4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