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在場刊形容,「五人一同參與……集體創作」,乃「音樂史上的壯舉」。

集體創作今昔

那是一個歷史時刻。《黃河》鋼協作為當時「革命樣板戲」之一,由資本主義第一大團在京畿演奏,意義不凡。可是問題正正出現在《紐約時報》一支樂評健筆。

江老師以其聞名遐邇的美聲唱法,深情演繹著名詠嘆調《你可知道》。(作者供圖)

唱歌長壽活樣板

上周四晚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的《致敬歌劇傳奇──江樺老師九十五華誕音樂會》,是由一眾弟子組成的江樺合唱團,為恩師舉辦的音樂盛宴,聲樂原聲唱出,體現了江老師的藝術堅持。

音樂會既一票難求,每張門票也價值不菲,為何中途離場?(Shutterstock)

從兩則紐約愛樂花絮說起

有一位拉奏低音大提琴的樂手以便裝參與演出。他看似台後工作人員,沒有外套,也沒有結領帶。直至他拿起琴弓拉琴,才知悉他是位樂隊成員。該團六訪香港以來首次有這樣的情況,不得不嘆一句時移世易。

紐約愛樂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兩場,門票快速售罄。(作者供圖)

紐約愛樂樂團六訪香江

上星期,國際一級的紐約愛樂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兩場。該團音樂總監是香港管弦樂團總監的梵志登,更巧合的是,他同時在明年離開二團,因此這次亞洲之旅也可以說是他的告別演出。

拿索斯創辦人兼主席夏希文(左)。(作者供圖)

香港的「國際唱片王國」

成立於1987年的拿索斯,經過30多年的發展,分公司及夥伴已遍布全世界近50個國家及地區。所謂「英雄莫問出處」,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剛剛獲國際古典音樂大獎(ICMA)頒授全年最佳品牌,源起於香港?

筆者有幸出席展覽會的開幕禮,得悉展覽背後一段感人的樂緣。

70年的音樂傳奇

「你們看到的,是一位已經93歲的老人家,可是我相信你們是有興趣知道這位老人家是怎樣一路走過來的。」那是潘迪華在開幕前一天參觀展覽後拍下的一段話,之後更高歌一曲。

全晚高潮是日本模仿貓王三屆冠軍得主桐生大輔,以曲藝、造型等贏得全場喝彩。(作者供圖)

55年的香港「貓迷」

為慶祝成立55周年,5月6日晚難得一聚,在座包括剛剛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許冠文,還有他的中大師妹高靜芝等。通過歌聲、笑聲,昔日青春活力再現,四小時的時光倒流,超現實感覺。

演出當晚,筆者進場時受到幾位穿着演出服的小樂師夾道歡迎,他們的笑容流露出自豪和自信。(MOY Facebook圖片)

化作春泥更護花

後抗疫時期,文娛活動基本復常,各職業樂團演出無間。對沒有恆常資助的音樂團體,「劫後」如何重生成為最迫切的問題。上周末一場籌款演出,就見證這樣一個音樂團體。

4月1日辭世的方國慶老師是為中央樂團整整40年一錘定音的定音鼓首席。(中國交響樂團圖片)

清明節的思念

今年清明節既雨紛紛,也欲斷魂。4月初兩則噩耗接踵而來,二人都是老中央樂團1956年創團主力成員,也是筆者撰寫團史曾當面請教過的。昔日訪談回憶,縈繞不已。

上周三香港大會堂劇院上演已故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陳健華的作品專場音樂會。(作者供圖)

95歲的致敬與感恩

已故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陳健華的作品專場音樂會,由一眾音樂同行向大師致敬。帶頭的是年屆95歲殿堂級女高音江樺,率領合唱團演出多部作品,也親自獨唱兩首名作。

2月15日大會堂音樂廳獨奏會,上半場選來兩首蕭邦鉅作,展示得獎功架。(香港藝術節Facebook圖片)

記蕭邦大賽冠軍香港首演

本年度香港藝術節恢復現場實況演出,一個多月的藝術盛宴最為矚目的,肯定是2021年國際蕭邦鋼琴大賽冠軍劉曉禹,首次在大中華地區獻技。意義較20年前另一位蕭邦華人冠軍李雲迪亮相香港藝術節更甚。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盛原的父親是上世紀40年代傳奇常州少年班的成員之一。(大館網站圖片)

微妙京港樂緣

現屆香港藝術節,下周一在大館的古董鋼琴示範獨奏會,由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盛原擔綱演出。盛教授的父親盛明亮也是老中央樂團小提琴成員,同時是馬、邵老師在常州的老同學。微妙京港樂緣,延續不息。

百利唱片已成立60周年,為香港帶來許多優秀音樂。(shutterstock)

百利唱片甲子慶

老牌百利唱片公司跟大會堂一樣已達耳順之年,上周四(12月15日)音樂及文化界濟濟一堂,以「華韻百利」盛會暨展覽,以誌甲子之慶。百利唱片1962年成立,跟一件音樂大事應該有直接關係。

政府12月8日宣布,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委任譚盾為「文化推廣大使」。(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首位「文化推廣大使」

譚盾博士是少數為香港回歸而譜寫樂章的作曲家,他於上周四正式成為新一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出生於湖南長沙的他卻有着與香港數十載深厚的淵源,他自身對香港文化發展的也有美好的願景。

江樺留學期間擔綱演出《蝴蝶夫人》,開創意大利歌劇史上首次華人擔綱演出。(灼見名家製圖)

歌劇天后甲子教學誌慶

江樺對香港文化藝術的貢獻從電影開始,50年代以《阿Q正傳》等電影享譽影壇。但為了對聲樂的追求,毅然放棄如日方中的電影事業,前往羅馬鑽研美聲唱法,留學期間更擔綱演出《蝴蝶夫人》。

樂團資源珍貴,委約一首作品需要考慮對本團以至香港音樂文化的意義。(香港管弦樂團Facebook圖片)

樂團委約新作品

香港旗艦樂團約請本地卓越作曲家譜曲,以其藝術優勢,為新作品提供演奏平台,合情合理。綜觀全世界,絕大部分樂團委約新作品的,如非國際頂級作曲家,就是當地作曲家。

6月21日,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舉行了「敦煌與故宮對話:飛越文化二千年」音樂會暨文化講座。(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圖片)

敦煌、故宮在香港

由甘聖希創作的首樂章《敦煌》,以一段琵琶獨奏引子輕輕奏起,頓時把氛圍帶進敦煌最著名《伎樂圖》的琵琶飛天,音樂組合隨着各石窟圖片而變化,效果立體。

5部施坦威、10手聯彈,蔚為奇觀。(作者提供圖片)

鋼琴承傳誌慶

為大會堂甲子大慶世界首演的〈花甲巡禮〉,5部施坦威、10手聯彈,蔚為奇觀。加上早年首演的〈開枱啦!〉,螢幕中郭教授等人在麻將桌上與現場鋼琴演奏互動,效果立體,為疫後帶來笑聲、掌聲。

第1頁,共3頁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