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同學的弱點來開玩笑,是欺凌的開始,讓他們想像同學的感受,比說教可能更有效。

心平氣靜

當你很憤怒的時候,心便很浮躁,你便難以心平氣和了,你唯一的選擇,用發脾氣來回應同學。所以請你先找一找自己的情緒、感受和期望,你憤怒的來源,是因為期望的落差而產生的。

一邊說,一邊心裏會浮起瓷碟上貓的畫像,想起這孩子這幾年不一樣的學習經歷。

不上學也能學習

有些家長選擇以遊走世界的方式來學習。平凡也好、浪遊也好,孩子似乎都能有所學習,有所體悟,並不是限於學校的範圍。事實上,生活才是學習的道場。

將閱讀藝術及STEM+教育校本課程發展兩個項目結合,設計了一項全新的《從閱讀伸延STEM+教育》校本課程發展培訓方案。(Pixabay)

從閱讀伸延STEM+教育

上月教育局秉承林鄭特首關顧教育發展的競選承諾,在庫房水浸的條件下,一改上任特首刻扣圖書津貼的惡政,向中小學校發放大手筆的推廣閱讀津貼,更強調要跨課程閱讀,並建議向STEM教育及中國歷史、文化範疇延伸。

自然學校特別為孩子舉辦一些體驗課程,包括一次台灣自然文化之旅。

不一樣的學習旅程

我相信,學生讀的不用多,但要讓學生在生活上有足夠的體驗機會,足夠的遊戲時間,足夠的人際社交經驗,有解決問題的歷練,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才是最重要的事。

孔子向老子問禮,但韓愈認為老子不及孔子。(Wikipedia Commons)

韓愈〈師說〉的隱蔽視窗

中國傳統的師徒關係經常因為弘揚道統的緣故,綑綁成門戶裏的親屬。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道統師承盤根錯節,極可能故步自封,被當權者利用作維穩的工具,甚或絞殺探求真理的學統,成為文明進步的障礙。

看到一張張開心的笑臉,真的找對了學校,這是孩子的緣分。

從做中學

亞斯理衞理小學設計了小一「從做中學」體驗統整課程。課程以遊戲、創作及設計、閱讀及實地考察等多元化的體驗活動為主軸,培養學生真正的學習樂趣,豐富學生的生命素質,激發其成為「最好的我」。

玩火,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一般孩子特別喜歡。

孩子要生火

玩,讓孩子有了學習動機,有了堅持直到成功的耐力,有了修正改造的創造能力,有了同儕互動合作的能力,這都是未來工作重要的能力,只是現代學校體系過度重視考試,忽視了玩的重要性。

抗爭的形成以強權肆虐為必要條件,而抗爭的成敗則以參與者的謀略作為充分條件。(亞新社)

抗爭運動的語境危機

有風聲傳出「結束一黨專政」的主張有違憲法,民主派議員倘能藉機表現強硬的姿態,呼喊口號,可收彰顯立場、提振士氣之效。可惜他們並未對此達成共識,引發新的危機。

香港中、小學受到校外培訓機構側重不同科技器材操控培訓的影響,初期發展STEM教育多有疑慮。(亞新社)

STEM+教育規劃

適宜利用STEM教育的熱潮,重新整固香港15年教改經驗,利用課改關鍵項目在STEM核心學習素養的對接優勢,應該比周邊地區,更容易取得教育成效。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亞斯理衛理小學舉辦「失敗周」,並請來不同嘉賓作分享,教導小學生用正向思維認識失敗。

生命培育周「失敗周」

亞斯理衞理小學舉辦生命培育周,透過電影賞析、互動討論、失敗舞台、生命反思、挑戰擂台陣、名人Show & Tell及活動紀錄片等多元化體驗活動,讓學生深刻領會失敗的滋味。

小小孩子會變得如此暴躁不安,自是累積很多問題,不是一時三刻便能解決。(shutterstock)

如何與孩子連結?

孩子總有魯莽犯錯的時候,先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接納當下的感受,然後待孩子回復理性時,立好界線,和他訂下處理方法,並且給予機會,補償所犯的過錯。

在情意及社交問卷調查中,雨川人的關愛、盡責及堅毅數值均高於全港平均水平。(Wikipedia Commons)

雨川人的成長故事

馬鞍山保良局雨川小學要求學生要關愛、盡責及堅毅。在家校合作下,我們相信「雨川人」能更充分發揮三種精神,遇到難題時,能學以致用、迎難而上。

有不少參展商以3D打印、機械人教育、虛擬實境(VR)等作招徠,期望在STEM教育熱潮下分一杯羹。(亞新社)

STEM教育漫象

香港學校期望教育局在派錢之餘,也應該對STEM教育,有更明確、更長遠的規劃。並在學習架構、資訊平台、教學培訓上,有更多的支援。

香港很多學校大多抱着多方嘗試的心態掌握STEM課程,所以多用津貼直接購置硬件(機械人)、器材(3D打印機)等。(亞新社)

STEAM的修正

香港引入以科技學習出發,培養綜合探究為核心的STEM教育。另外,為了強調創意教育和文化學習,在STEM課程加入文化、藝術元素「A」,變成STEAM。

美國自然教育家Joseph Cornell來港分享他的自然教育經驗,他重視體驗分享,避免冗長的教導的教學方式。

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

近代教學觀排斥孩子隨興玩樂的遊戲,讓生活變得有規有矩,只懂問責,缺乏創意去解決難題。當世界只有一個答案,生活變得枯燥乏味,把孩子變成習慣的動物,那如何去面對瞬息萬變的新世界?

兒童和青少年表達情緒的能力仍在發展中,有時未能具體地說出自我真正的感受。(shutterstock)

攜手合作,預防學童自殺

作為家長和老師,及早識別有抑鬱症的學生,並加以善導,確是有效預防學童自殺的好方法。當然家長和老師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具備泰然駕馭都市壓力的本領,才能作出合適的誘導,給孩子一個好榜樣。

第6頁,共10頁 1 5 6 7 10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