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品牌華為 Huawei(亞新社)

中國式未來新經濟

正如巴菲特所說,投資等於滑雪時找一條很長的斜坡,就可以花最少力、冒最低風險,拿到最高回報。 應用於投資上面,就等於要說,隱約看到朦朧的遠景,比強求看到清楚的近景來得實際和重要;而所謂朦朧的遠景,就包括未來營商環境改變、企業盈利能力、經濟生產力提升等。 因此,認識新經濟對投資有重要意義和角色,尤其是對港股有興趣的投資者;因為買港股就差不多是買內地企業的盈利能力(內地盈利佔香港上市企業超過一半)。 現時內地企業尤其是國企,無論是管理上或是整體競爭力和生產力,除了少數科技企業,都未能和其他全球頂尖企業一較長短,而市場對它們未來都稍為悲觀,以致這些企業估值不高,如果這些內地企業未來能夠有效採納和應用更多高科技,在管理和品牌上,能夠適應新經濟體發展,那麼現時較便宜的估值,可能就是投資機會。 企業在山寨環境成長 從這個角度來說,深圳過去和未來的發展有着重要啟示。 深圳曾經是城市邊緣地區,但2003年,隨着Nokia和Motorola手提電話熱潮席捲全球,深圳電子產業出現轉捩點,華強北迅速成為全球提供最快最多「山寨」手機的供應地,其「模仿」技術亦令南山區變成軟件中心,福田區變成硬件中心,從此深圳發展出一套「山寨式」生態商業系統,數萬個製造商無視知識產權,只要市場暢銷哪種電子產品,他們都能快速地一手包辦開發、設計、原材料、生產和銷售。 這些電子產業製造商往往能以低成本仿製出逼真度甚高的山寨貨,有時候手提電話功能比原裝行貨還要多,例如雙卡雙待模式、大音量揚聲器及大容量電池等,可見抄襲者的創意能力。 回顧過去,小米等其他科技企業都是在這種山寨環境中發展和成長,當他們決定擺脫仿製山寨商品,改為研發生產自己的產品時,加上本身的無限創意想法爆發,事實證明他們是有能力締造成功的,好像華為和小米,兩家企業每年生產的手機量便分別為1.08億部及7,000萬部,晉身為國內著名手機品牌。 隨着中國崛起本土手機品牌,深圳開始從冒牌製造商之地,慢慢變成科技創新之地。現時有些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已經打入國際市場。除了手機以外,其他電子用品市場,未來又會是怎樣呢?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現時絕大部份的金融理財知識,都是靠一些「賣方」(sell side)來傳遞,自然有所偏頗。

資產配置重於泰山

這些年來,筆者接觸很多的機構投資者(即所謂大戶的「聰明」錢),以及不少的散戶,都認為在成功的機構投資者和投資失利的散戶之間,最大的分別就是對資產配置重要性的理解。 筆者參與不同的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委員會,很多時間就花在研究討論對資產配置的事情上;相反,當筆者在散戶的投資講座裏,問有多少人認為資產配置是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一環,通常反應都寥寥可數。相反,有更多散戶醉心於其他投資回報的來源,例如估市場方向的market timing,或選股(security selection)。 事實上,關於選股的討論頗複雜。某些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例如股神畢菲特,他們的選股都非常厲害;不過,筆者認為他們只是少數中的少數,不一定是一般散戶理財應該或者必須模仿的對象。 眾所周知,主動性基金經理(active managed funds,相對於被動性的指數基金)在歷史上來說,扣除費用後,只有約兩成多是跑贏大市。近幾年,這個比例就更低,往往只有一成不到;而且,今年跑贏的這一成多人,明年後年是否也是同一班人能跑贏呢?相對的比例就更低。 基金跑贏實屬少數 試想想,這些主動性基金經理,通常個個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而且全時間全副精神每周七天,每天12小時,全方位追踪市場資訊,都只是落得如此成績。 相對之下,散戶不一定都有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又通常有份正職在身,只有在放工後或周末等工餘時候,拿一些財經報紙或雜誌看看其他專家的分析,又怎能奢望自己能透過選股去跑贏大市呢? 更何況,報紙雜誌的專家分析,他們自己本身也不一定能跑贏大市。因為剛剛已提到,長線跑贏的基金經理根本是鳳毛麟角,而喜歡接受訪問的專家,並不一定等於往績好。在忙碌的生活中,隨便翻閱一些不一定跑贏大市的專家建議去選股,自然不可能跑贏大市。 如果那麼多的學術文獻都顯示資產配置佔回報80%至100%的比例,那麼marketing timing和security selection的比例,就只有在0%至20%之間,為甚麼散戶大部份的時間仍然關注在這兩方面呢? 筆者相信,可能跟整體的金融理財通識教育不足有關,而現時,絕大部份的金融理財知識,都是靠一些「賣方」(sell side)來傳遞,自然有所偏頗。 而且,國外的投資顧問,比較多的是用整體理財收費的方法,而非單靠賣產品來賺佣金收費,於是比較能看大局,關心更多資產配置的整體大問題。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科技養老有錢途

科技養老有錢途

封面圖片:目前市場上把高科技運用於醫療的創業案例並不少(亞新社)   科技與醫療結合創業並非金融界新鮮事,最近筆者發現2013年於美國成立的護理服務機構Hometeam發展不俗,其主力做老年人和專業護理人員配對服務,僱用員工逾1,000名。筆者認為,其成功之處是開發一套培訓系統,以及改革傳統護理人員的低薪制度,近期它更推出數字技術平台,致力改善老年人的護理服務質素,難怪短短幾年已獲得數千萬美元創投支持,最重要是引起更多人對「居家養老」(aging in place)的關注。   「居家養老」老幼雙贏   簡單而言,「居家養老」是現時最能被老年人接受的照顧模式,它強調個人能夠獨立、安全以及舒適地居住在自己的社區及家庭的能力,而且不受個人年齡、收入等限制。對此,Hometeam 會為每個家庭配備一部 iPad,通過 App 應用程式使護理人員能夠利用短訊、圖片、管理日程、即時更新老年人的醫療狀況,一方面與家庭成員保持溝通,同時幫助自己了解工作表現,以確保服務質素及正確的護理程序。據悉,Hometeam 更會要求護理人員發掘老年病人的興趣和活動喜好,如此額外貼心的服務,算是市場上少見的。   Hometeam 為確保護理人員的專業及質素,除了給予他們平均每小時15美元薪資,同時提供不少員工福利,例如醫療保健、產假、病假、定期培訓等等,這些福利不止有效地解決護理行業的系統性陋習問題,例如低薪、人員欠缺訓練、服務質素惡劣、不按時出現工作,甚至是偷竊行為等,最大益處是建立起一個專業護理團隊,使人力水源成為公司寶貴的價值資產。   人口老化嚴重 養老服務需求增加...

如何可以跑贏大市

如何可以跑贏大市

多元化及全球化的資產配置與投資目標回報關係密切,很大程度上當我們掌握分散風險,便等於掌握穩定投資回報。2017年祝願投資者都能在資產配置上做好功夫,提高組合回報。

中國左右全球糧食價格

中國左右全球糧食價格

隨着全球人口不斷增加,糧食需求上升,加上各國經濟增長逐漸復甦,人們也愈來愈重視飲食健康,願意付出昂貴價格購買食品,將帶動明年全球農產品市場的基本因素趨向正面,即使間中出現波動性,商品價格仍有一定程度的增長潛力,料糧食價格能保持穩定趨勢。

資產配置的困境

資產配置的困境

資產配置的原則,是分散風險,以獲取高的風險調整後的收益;不過,近年不同資產的關聯性愈來愈高。當關聯性上升,分散風險的效用就減少,而資產配置的困難就增加了。

教育與考試的利弊

教育與考試的利弊

考試猶如一把尺,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量度每個人的知識水平,並且作出分野,是其「利」;惟考試不能計算一個人的獨特才能及性格優點,如正確的價值觀、待人接物的技巧、對事物的好奇心等等,此其「弊」。

社企真義在創新

社企真義在創新

PayPal 創辦人 Peter Thiel 曾經說過,如果一間 Start-up(初創企業)不比現有的模式有十倍的創新性,就很難生存;這個比喻,不單止適合於科技創新,也同樣能應用於搞社會創新的社企上。

快樂經濟學

快樂經濟學

兩元長者乘客優惠需政府撥款十億元,有人會問十億是多少錢?其實大家應想想它對社會有何實際幫助才是,甚至發現其效益是可以通過量度而得知的。

金融人工智能

金融人工智能

在金融界,運用電腦程式交易或高頻交易已不是新鮮事,早在20多年前,電腦已經開始與人手鬥快,甚至引發了1987年的股災,不過電腦仍需要聽命於人腦,交易程式還是要靠程式編寫員不斷修改以適應新情況。

主動型基金翻身有時

主動型基金翻身有時

「基金之神」約翰‧柏格(John Bogle)說過,主動型基金的最大宗旨,是企圖「打敗」市場,賺取最高回報。不過,回顧過去十年,大部分主動型股票基金(如投資美股市場及新興市場),回報表現卻一直未能「打敗」市場基準。對投資者而言,主動型基金的最大特色,是由專業基金經理精心挑選股票,透過適時管理投資組合,藉此賺取更高回報。然而,基金經理的投資表現不是「必贏」的保證;相反,高額的管理費才是「必付」的成本。   隨着愈來愈多主動型基金表現跑輸大市,學術界以及消費者權益團體批評主動型基金「收費高但表現不佳」又再升溫。最近,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透過研究發現,比較五年累積的回報,荷蘭竟然有100%的主動型基金未能戰勝市場基準;而瑞士及丹麥的主動型基金回報表現同樣令人失望,各有95%及88%跑輸大市。   投資者轉投ETF   面對這些嚇人的數據,相信投資者也忍不住問,到底這些主動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在做什麼呢?若再看標普的研究數據,比較五年累積回報,整個歐洲五分之四的主動型基金,均未能擊敗市場基準;而比較十年累積的回報,則共有2.5萬隻主動型基金在扣除管理費,有86%未能打敗市場。在此研究樣本中,比較十年累積的回報,美國股票型基金、新興市場基金、全球股票基金,三者分別有達98.9%、97%、97.8%錄得表現不佳。筆者認為,當然市場上一定有傑出的主動型基金、優秀的基金經理,但投資不是看短綫一兩年的優異成績,而是要看長期性穩定回報。事實上,不少投資者對於管理費高,但是表現欠佳的主動型基金早已產生擔憂,此舉變相帶動了低成本的掛鈎指數基金需求增加。有數據指出,過去十年期間ETF(交易所買賣基金)的市場增長達六倍以上,金額高達2.9萬億美元。   另外,據國際基金研究機構理柏(Lipper)數據顯示,去年歐洲 ETF 的淨銷售金額增長55%至740億歐元,同時主動型基金則下跌15%至274億歐元。   靜待下一次鐘擺   要在當下投資市場,找到一個經濟增長快速的國家體系或股市是非常困難的。對此,近年投資者開始有所感受,故此不再願意付出高額管理費讓基金經理幫忙選股,情願購買簡易方便的指數基金。筆者曾說過,主動型基金短線表現好,投資者難以分辨是基金經理比較「勁」(Alpha)還只是比較「勇」(Leveraged beta)。當然,市場永遠是一個鐘擺,現在的投資環境對主動型基金可能比較難,不過,當開始少人留意主動型基金,Alpha...

第2頁,共4頁 1 2 3 4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