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必須深入思考自身的規劃和發展,以及如何與中國的整體規劃結合起來。(亞新社)

香港轉型的時機

儘管香港的經濟仍面臨不少挑戰,但我對特區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若香港能與內地以及海外地區擁有更好、更大規模的連通性,香港則可以繼續保持並且加強作為中國內地與世界連通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大部分跨國公司都知道中國市場的重要性。(Shutterstock)

供應鏈的衝擊及未來演變

儘管有人說全球化可能會結束,有區域化甚至於本土化的趨勢出現,但是相比於政客來說,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是相對比較理性和邏輯性的。從供應鏈的角度,企業考慮的因素還是那幾個,而中國仍佔有比較優勢。

習近平(右)和李家超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是希望香港特區必須更有所作為和更有戰略眼光和判斷。(亞新社)

強化香港整體戰略意識

我建議李家超特首將香港定位為一個「戰略城市」,在全港形成具有戰略思想的氛圍。除了在戰略上解決香港內部的問題之外,亦應緊密連繫內地和對接全球,強化香港優勢,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電動車市場正在迅速發展。圖為在北京一個車展上,客人正在參觀一輛長安電動車。(Shutterstock)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正高速發展

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繼續為電動汽車行業提供大力支持,包括提供補貼、直接投資以建立新生產工廠或研發中心以及提供資金支援海外收購。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市場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新玩家的湧現和市場的加速整合

世界各地的政界和商界領袖應當致力於為人類的共同願景提供解決方案。(灼見名家製圖)

在後疫情時代實現經濟復甦

儘管有一些反對意見,我仍認為在後疫情時代,推動經濟快速復甦的正確原則是全球化(可能以稍微不同的形式)、多邊主義和全球貿易的增長。儘管當前的逆風可能會破壞這一願景,但人們仍然渴望擁抱全球化。

大國之爭向來是「力量和資源」之爭,中美亦不例外。(Shutterstock)

推動中國科技進步的誘因

面對科技制裁等威脅,中國將堅定不移的採取行動去中和這一威脅。在中國政府提出明確和合理目標的大前提下,人民和企業願意且致力於遵守中國政府制定的計畫和政策,並為之而付出努力。

可以預測2022年國際局勢將繼續風雲變幻,變數很多,並且疫情還會持續。(Shutterstock)

2022年的展望

在大變局之中,企業家必須建立戰略的思維,對未來局勢的發展有清晰的觀察和判斷,始終注意到較為複雜的問題如地緣政治等,同時也掌握較為成熟和有技巧的方式應對方式。

展望未來,上海將在「十四五」時期加速邁入數位新時代。(Shutterstock)

上海大步邁向數字新時代

上海包容的數字發展環境,吸引了許多中外企業共同參與建設。不論是央企、地方國企,還是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都在積極探索特色的數字化轉型道路,並在轉型的進程中不斷培養企業知識化、品質型和數位孿生的特徵。

伴隨着愈來愈多設備之間的無縫對接,未來將會實現全場景互聯網。(Shutterstock)

5G將引領更多創新的出現

5G與其他顛覆性技術帶來了創新的新拐點,5G將通過創新為更多的行業帶來重大機遇,也將重塑從研發到設計到製造、售後和服務的整個價值鏈的多個環節。新的篇章正在悄然開啟,而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將極為重要。

隨着智慧城市的發展,以後特別是跟公共議程相關的問題,都會逐漸透過智慧城市方式來處理。(Shutterstock)

大變局時代的企業戰略思考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情況下,很多戰略問題靠簡單的思考方式並不能完全解決,甚至不可能解決。中國和西方比較成功的企業都走上了戰略的第三條路,即在機會出現與自己能力之間做一個比較與博弈。

在中國的「十四五」規劃中,科技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Shutterstock)

解碼中國創新文化

秉承同一個目標和願景是中國發展的關鍵動力。如果簡單地將奇蹟般的壯舉僅僅歸功於所謂中國政府的「威權主義」,對那些日夜兼程趕造方艙醫院的人和企業來說未免不夠尊重和有失公允。

在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政府宣布今年GDP增長目標超過6%。(Shutterstock)

中國創新的影響將持續蔓延

大型的跨國企業現在已經意識到,在世界不同地區開展業務需要因地制宜,尤其在中國與西方之間既存在不少相同之處亦同時存在諸多差異的前提下。企業經營的方式沒有客觀的對與錯,只是不同的場景具有截然不同的條件。

第2頁,共3頁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