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衢雲是我的堂伯父,和先父楊拔凡同一個爺爺。先父年輕時和衢雲胞姊及長女錦霞相處密切,親聆先烈事跡。想不到先烈為革命犧牲後,這位曾與孫中山先生並肩生死,志氣高昂,獻身救國的人物曾被人刻意誣衊。
唐代傳奇,隨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有不同面貌。就其內容而言,郭箴一《中國小說史》則分為神怪、戀愛、豪俠三大類。劉瑛《唐代傳奇研究》分為志怪、出世、諷刺、豪俠、愛情五大類。我們認為分為三類簡易明白。
社會上青年人有所向望,易於賦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人生觀。六七十年代青年人的朝氣現象,正好為這種說法作為解注。今日香港青年為什麼不能一如當日心態醉心寫作呢?
中華民族特有一種氣質,便是敬祖、重視家門家聲。一個有志氣的人活着,不光是為自己,而是為家人家族,更甚者是為國家和民族。也有一種延續家門後代的使命,強大祖國的宏願。
金庸小說的文字深得讀者喜愛,不少人譽之為當代運用文字最優秀的作家。金庸駕馭文字的能力出眾,用詞典雅深淳,錘煉精妙,文筆之感動人心,實歸功於金庸的文言素養,才處處顯出文采斐然。
其實金庸寫夫妻也有精采的,但與寫情侶的文筆之細膩,性格之迥異,欲捨難離之嗔怨,長夜空憶之悵惘,驚豔的失魂落魄,對情郎的芳心可可,都寫得輕靈暢快,撫動人心。
工友向筆者說及昔日校風,真令人刮目相看。他們說校中學生疑有幫會分子,常常打架,多是群毆,每次打架都要召救傷車善後。學生之中也出現紋身者,這是一家什麼學校?
香港教育的方向愈走愈歪,因為教育之目的、除了教導後輩基礎的知識外,還應教導立身處世的道理,而後者更為重要。近30年來教育的走向漸漸偏近前者而忽略後者。
今日社會,中學更需要的是「國學常識」課程。中國歷史久遠,國學是中國文化的國魂,是中國人最寶貴的文化遺產。而國學亦浩如煙海,但在中學時代學習其基本精粹已足,所以說是「常識」。
魏禧是清初名士,以文言寫這篇〈大鐵椎傳〉。借此篇作品慨歎能士隱藏世間,像神龍之見首不見尾。而筆者獨欣賞其筆下豪客大鐵椎之不留名與身,反映宋將軍之輩徒得虛名,而世人不能察人之真偽實多矣。
金庸小說內容對人性有深刻的描述,蘊含豐茂的中國文化氣息,而又可以令讀者充滿閱讀的快感,小說出現不久即引起廣泛的談論。最初只不過是閒聊的話題,後來卻引起學者的重視和研究。
劇本不能天馬行空,必須顧及拍攝上或演出上之可行性,例如不能隨便寫爆破等。此外還要顧及觀賞者的反應,要絕無冷場,觀眾才不會轉台,每集都要有懸疑力。可見要創作精采的劇本,比寫小說顧慮更多,難度更甚。
書面語比口頭語的表達能力深博得多,用書面語要有一定的修養和學習,未經學習,便不能說出好像「參差」、「參商」、「悽楚」、「淒酸」這一類較有深度的詞語。
文學革命先於五四運動發生,雖然不能說催生五四,但其關係血肉相連,殆無疑問。1915年陳獨秀自日本回國,許多新觀念、西方新思潮、反傳統的思想都是透過陳辦的《新青年》傳播出去。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