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有儲存功能,包括開悟的種子。(作者提供)

阿賴耶識

我們多生多世經歷下來,透過六根接觸過的東西,都會成為我們的業,阿賴耶識可以比喻像電腦硬碟一樣,把檔案自動儲存在不同資料夾中,而且不斷更新。

想去淨土的心也必須要清淨,如果帶着貪求心追求表面上的金銀珠寶,怎麼可能去得成?(作者提供圖片)

極樂世界

經中也有說,在極樂世界最好的是「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才是重點。一群有心學佛的人同聚共修,互相精進,比一個人獨修更有效率。

花葉飄零

花葉飄零

如果我們深入觀察落花落葉,會發覺花和葉的真正本質是超越生死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詩偈便傳達出它們有機會轉化成新的葉子或花朵。

業的意思是多生多世做過的行動,有善業也有惡業,兩種業力會同時示現,但不可以對消。(作者提供)

因、緣、果

《四正勤》說的「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滅」,就是教我們避免惡緣而引致惡果;而「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則是要多結善緣,讓善果成熟,這樣就不必擔心以往曾經種下什麼惡因了。

即使人們知道這是一碗良藥,也不一定肯來服用,但若這是一碗甜品,吸引力就大得多了。(作者提供)

佛法的藥

佛陀在《金剛經》中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有些人很執着弘法時必須引經據典,否則就不算是佛陀的真正教法,其實就是對佛法太過執着了。

語言文字只是一種媒介。(作者提供)

語言文字

禪宗那套不用語言文字的傳法方式,正正可以跨越人心概念的障礙,更不受任何形式限制,就在日常生活,自然而然,便有可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也就是我們學佛的最大難處,沒有親自體證,是非常難以明白的。

禪宗強調學者在心中自悟、自證,而不是靠老師把知識餵給學生的。(作者提供)

六祖不是好老師?

學佛禪修重在各自修證,現今大部分人都是自信不足,信念也不堅定,學佛很多時都只是3分鐘熱度,而且倚賴心重,就算老師肯教,他們也未必有耐性去學,這樣就算六祖再生,對他們也沒有什麼幫助的。

縫補的過程除了惜福之外,還是很好的禪修練習,可以說是相得益彰。(作者提供)

惜福

我們人類在這個世界製造的垃圾已經超過地球所能接受的程度,希望大家都可以一起惜福,並且先由自己做起,才能夠影響身邊的家人、朋友,再廣泛傳播開去。

學習駕駛賽車,必須要親身體驗才會明白。(作者提供)

親身體驗

廣東俗語說「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是因為有些事情,不管別人不停告訴你怎麼做的道理,還是不容易做到的,就好像學佛禪修一樣。

我會在每天早課誦經時,都迴向給全世界,希望減少戰爭、減少眾生受苦。(作者提供圖片)

世界和平

對於現今的新聞,我只是大約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事,但不會不斷去追。我們並非要與世隔絕,這太不切實際,但有些人面對負面新聞時會花很多時間不斷追看,令自己不斷籠罩在負能量之中。

隨所住處恆安樂。(作者提供圖片)

依賴接引

《維摩經》也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所謂清淨國土不離本心,根本不用外求,其實問題不在世界的染淨,而在自心的迷悟。

就像篠山紀信說的,所有攝影作品其實都是虛幻不實的謊言。(作者提供)

寫真寫假

商業攝影很多時候都是在騙人,譬如室內空間拍出來都比真實環境大、化妝品廣告的模特兒皮膚滑到像蠟像、而纖體廣告則會連肋骨也減掉,很多時都弄得太過分了。

大乘就像大輪船,小乘就像獨木舟。(作者提供)

大乘小乘

佛陀說法49年,結集成3藏12部,是一個完整的交通系統,任何人都可以接引得到,但是我們暫時的能力有限,只能夠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以適當的交通工具接引大家。

其實人生並沒有徹底失敗這一回事,除非自己放棄而已。(作者提供)

屈原

世事的變化都是無常的,用佛法的角度來看歷史,能看出許多人性的優劣面,汲取教訓或者經驗之後,遇上問題也能換個角度來做思考,也許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呢?

有鑑於幫助大家尋求心安之法的刻不容緩,當時我邀請了樂評人馮禮慈、劍擊運動員江旻憓製作一本免費結緣的書。(作者提供)

疫境安心

平時人們的心都習慣向外境追逐,甚少往內省察自己的真正需要,因此對大家最大的影響不是表面行動上的受限,而是內心不平衡的翻湧。

對工作感到勞累通常不是來自工作本身。(作者提供)

工作與修行

腦中不斷生起過去未來、分別計較的這些念頭,都在阻礙我們投入到當下,因此要戒除經常胡思亂想的不良習氣,讓心靈回復原本純淨清明的狀態。

身在哪裏、心在哪裏,不要作多想。(作者提供)

健身與禪修

生活中做每一件事情都是把心念放在那件事情上面,便不是做表面工夫,而且在過程中還能清楚覺察內外感受,減少東想西想,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你會否重新考慮自己的時間管理呢?(作者提供)

時間管理

如果把大量時間花在處理緊急而非重要的事情上,便沒有時間去處理那些非緊急而重要的事情,到後來這個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時,才匆匆忙忙地處理它;每日都重覆這種模式,日子就容易感覺被壓得透不過氣來。

只要時時刻刻都保持覺知,不管做任何事情,一旦分心便會覺察得到。(作者提供)

自我覺察能力

如果時刻都能覺知自己在做什麼、說什麼和想什麼,就等於燃點了內心的智慧之燈,每個念頭和情緒都看得清清楚楚,做事便能更加充滿自信,不再被妄念的陰影所籠罩,心內的動力和定力也會同時提高。

有些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子女們,仍然不會感到快樂和滿足。(作者提供圖片)

富二代

奉勸大家放下不切實際的欲望,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本分,把握機會好好修行,我們雖然不是富二代,但卻能「既得人身,又得聞佛法」,這才是更加珍貴的福報。

各人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皆有不同解釋。(作者提供圖片)

清明時節

對我們的人生最重要的,其實是要時刻保持一顆「清明」的心,也就是佛法講的「自淨其意」;但是不可能知道便能做到,必須透過不斷努力修行,每個人本自具足的智慧,才能夠顯現出來。

佛法本來就很簡單,佛性也是人人本自具足。(作者提供圖片)

如是

佛法並非什麼神秘哲學的創見,只是把事實「如是」的呈現,是超越語言文字所能形容的,因此我出家以來都沒有講經說法,跟大家講的都是分享自己在學佛過程中體驗到的一點好處。

生命有時是一位嚴厲的導師,但亦是最好的導師。(作者提供圖片)

葛榮居士

我們不可以指令世事如何發生,必須開放地對待轉變與無常,因為它們是生命中的事實。既然真相是無常,便要學習開放地面對身體、精神及外間的轉變。

把懺悔的責任交給佛菩薩,對自己的幫助不大。(作者提供圖片)

懺悔和後悔

自我執着很重的人,會把一切問題的責任都推卸給別人和社會,不肯承擔責任,假如不懂得知錯、認錯,學佛便很困難。不需要否定自己的過去,否則無法繼續往前走,最重要是把握當下,便會找到出路。

隨時隨地覺察自己想發脾氣、不開心、有壓力等情緒生起時,立刻暫停用腦繼續去想,只是用心感受當下自然的呼吸,就算是短短的幾分鐘,心情也能夠安定下來。(作者提供圖片)

我慢

日本的文化自古以來受到中國的影響很深,有不少漢字都是互相通用的,當然也有些意義完全不同,不過經由上面兩個例子,學佛的人更該警惕,語言文字都只是「指月之指」,重點是月亮的方向,而不在於研究手指本身。

每個困難和逆境,都是我們學習和進步的機會。(作者提供圖片)

疫情給我們上的課

疫情限制了大部分人的活動,當時很多人都希望能夠盡快回復正常的生活,但其實什麼才算是正常的生活呢?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停下來思考一下,究竟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她覺察這些都是自己的習性縱容自己做的事。這段隔離的日子,終於好好的跟自己相處,觀察自己。(作者供圖)

疫境隔離

從新聞上看到,很多人覺得隔離是一件苦事,甚至有些人會抓狂逃走,但修行的人卻可以樂在其中,證明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是完全由自己選擇的。

恐懼是否一無是處呢?(作者供圖)

善用恐懼的力量

我們會產生恐懼的原因,來自害怕有可能發生的未知,而非必定會發生的事。假如仔細觀察,會發覺恐懼其實只是一種情緒和感受,並不真正存在,只要我們的心經常保持平靜安穩,其實不會那麼容易被它影響。

世俗的人就常常為一些小小的成就、或者名不符實的頭銜、或是外界一時的讚美而沾沾自喜。(作者提供圖片)

自知之明

人貴自知,把自己看得太高或者太過重要,只會令人走向貢高我慢,最終必會失敗的道路。只有腳踏實地,不斷自我充實,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

善惡真的只有二元對立?(作者供圖)

善惡分明?

剛剛接觸佛法時,善惡二元對立的觀念仍然很強,對於佛法強調不落二邊的概念很難捉摸。不過不容易不等於不可能,重點是要多點用心親自感受。

修行必須精進努力。(作者提供圖片)

閉關的分享

閉關期間和自己獨處時,會覺察到有很多細微的情緒生起,例如是否會因為沒人看到而懈怠放逸?還有遇到八苦之中的「五陰熾盛」生起時,假如處理得不好,方法又用不上,甚至可能會出現情緒問題。

第1頁,共6頁 1 2 6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