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紐倫港」幾近歷史名詞,香港多方面的世界排名持續下滑。(Shutterstock)

說好香港國際化故事

為了證明融入大灣區(「大陸化」)跟踏足世界舞台(國際化)兩者並非是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特區政府可參考現時國際研究機構採用的準則,制定一套量度香港增加國際化的準則,以事實令「唱衰」香港的人收聲。

發展局早前透露,2047年6月30日將有約30萬個一般用途(即住宅、商業或工業)地段地契到期。(Shutterstock)

地契年期與土地價值

因應2025年起至2047年將有數以萬計的地契到期,沿用傳統機制與業權人逐一查核業權及簽訂新地契的安排並不可行,當中的不確定性或對業權人及樓市造成困擾。除簡化地契手續安排外,有關可續之年期亦值得探討。

滲水辦的宣傳單張呼籲「滲水問題同解決 有商有量好街坊」,在這情況下就顯得有點離地了。(Shutterstock)

家居暗藏的危機

香港高齡住宅樓宇的數目與日俱增,藏在天花板上和牆壁後的老化喉管就像計時炸彈,萬一不幸爆發,苦主求助無門,就算願意破財也未必能擋災,假若苦主無財,情況就更堪虞。

違法霸佔公共地方營商雖然不對,唯政府可否靈活一點處理呢?數十年前香港巿區大牌檔林立,是本土飲食文化特色之一,但政府政策就不利它們的生存。(Shutterstock)

夜市搞得活嗎?

多年前政府為推動本土經濟和加添旅遊特色,曾經大力推廣美食車,結果累得絕大部分「落疊」的經營者苦撐多年後虧損離場。但願政府汲取教訓,策劃搞活夜間經濟的舉措不會重蹈美食車的覆轍。

政府最近出售位於堅尼地城的一幅私人住宅用地,「麵粉價」亦創出港島區過去21年最低的呎價紀錄。(亞新社)

土地之源

觀乎政府於今年第3季的賣地計劃,只有啟德及東涌兩幅來自新發展地段的地盤,據悉地盤面積達15萬呎,發展規模異常龐大,相信本財政年度政府未能提供來自傳統九龍及香港島市區地段的中小型地盤作公開招標。

改變棕地用途和收回租用政府地作私人休閑活動場所、增加地積比和放寬建築高度限制,是否可以解決香港長遠的土地需要?(Shutterstock)

香港人口結構蛻變啟示

本港出生人口將持續減少而急劇老化,其實面對這堆推算香港未來客觀形勢的數字,政府、商界、社福及其他公營服務機構負責人如何在政策和營運層面上應對有關人口轉變帶來的挑戰?

原因是不少業主失蹤或失聯,又或是因一至兩個釘子戶的糾纏,令大部分居於這些瀕臨倒塌危樓中的小業主動彈不得。(Shutterstock)

少數服從多數

要社會進步,需大眾携手。香港十多二十年來市區重建步伐仍未達到預期,進一步降低強拍門檻是必須,而法治的香港,已透過土地審裁處及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保障小業主的私有產權,相比起市建區的一刀切,更加有保障。

政府很難在維港內進行大規模填海,發展住宅和商廈。(Shutterstock)

維港的漣漪

比起政府和社會要一起盡快解決的各樣深層次問題,維港可能重新進行大規模填海的威脅實是微乎其微,希望公眾不要花時間和精力在這事件上糾纏。

如何平衡保育與活化,達致可持續發展?(Shutterstock)

保育山旮旯

港產電影《緣路山旮旯》顯示了一些被人遺忘卻正在活化的鄉村新面貌,吸引不少城市人前往「打卡」,為這些村落帶來生氣。保育及復興這些沉睡了半世紀的村落難嗎?需要什麼條件?

李家超的政綱是否能吻合香港市民對下任特首工作優次的訴求呢?(亞新社)

下任特首的政綱

假如社會認同李家超的施政理念和工作方向,以及本月底面世的政綱,就應該結合民、商、學的集體智慧,為官方出謀獻策,政府也應主動做好提議和訂立議程的角色,同心協力打拚港人福祉。

香港正處於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很多地區都大刀闊斧救經濟,無所不用其極。(亞新社)

工商舖業主倡政府六點鬆綁

國際形勢嚴峻,新冠疫情第三波擴散,香港經濟嚴重下挫,很多企業已不能生存下去,商戶叫苦連天,商店結業潮漫延。《施政報告》即發表在即,工商舖位業主期望政府給予工商舖界更多紓困措施落實,以在疫情下共渡時艱。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