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魔」從來都是左右樓市去向的指南針,而置業人士對後市的信心,則是影響樓市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記得2003年沙士期間,香港經濟一片愁雲慘霧,幸得中央出手,推出「自由行」措施,市民恢復信心,樓價就上升。
地庫停車場內無自然通風及陽光,而地庫內亦有密集的渠管或沙井等,長遠而言容易有衛生問題。對於發展商而言,興建地庫停車場的成本亦會較高,有違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本港出生人口將持續減少而急劇老化,其實面對這堆推算香港未來客觀形勢的數字,政府、商界、社福及其他公營服務機構負責人如何在政策和營運層面上應對有關人口轉變帶來的挑戰?
每當身邊朋友認購「恒基樓」,尤其是經本公司併購的重建地盤,我和同事們都很高興,因為這些由舊樓重建了的樓宇大大改善了市民居住環境,再加上恒地近年在樓盤注入不少藝術元素,令市民居住的環境比昔日好。
政府在10年前針對打擊炒樓而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是否應該作出撤銷,以令市民及發展商重拾對樓市的信心?否則樓價再持續滑落的情況下,物業估值亦相應下調,對本港金融體系構成衝擊。
房屋供應是未來政府解決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政府與其將大部分土地用作興建公營房屋,倒不如學習他國借力,在批地條款之上,限制發展項目部分單位必須售予基層家庭。
土瓜灣13街範圍廣大,鹹水樓樓齡逾60年,殘舊不堪,石屎剝落,唯地積比率已用盡。這些舊區缺乏收購誘因,政府宜突破思維,透過合適的政策去加速發展。市建局應運用強項,處理難以解決的綜合發展項目。
新界北的元朗和北區合共擁有234條丁屋政策下的認可鄉村,它們在未來20年以及往後的北都規劃和發展,佔一個什麼席位呢?政府是打算取易不取難,把丁屋政策凍結在時間裏。
國際形勢嚴峻,新冠疫情第三波擴散,香港經濟嚴重下挫,很多企業已不能生存下去,商戶叫苦連天,商店結業潮漫延。《施政報告》即發表在即,工商舖位業主期望政府給予工商舖界更多紓困措施落實,以在疫情下共渡時艱。
回顧過去十多年歷史,每次疫症過後,翌年的私樓入住量均大增,但在供應緊絀、「明日大嶼」遙遙無期下,政府可考慮以獎賞機制或拆牆鬆綁幫助發展商加快市區舊樓重建,以增土地供應。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