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圖向國際說明,政治收緊不影響外商在香港的經濟活動,殊不知中國的國家行為卻證實了政治可以影響經濟,而且中國政治絕對會影響經濟。(亞新社)

蠻勁與預示能力

北京認為在政治方面收緊,不會影響經濟和金融發展,所以推動《國安法》的決心愈來愈堅定。外資不關心香港的民主發展,但卻關心中國制度的穩定性和合理性;在他們眼中,中國的堅定決心不是高瞻遠矚,而是一種蠻勁。

楊潔篪(左)與蓬佩奧多次通電,如今又在夏威夷見面,再有「建設性」效果。(亞新社、Wikimedia Commons)

「割肉養敵」再次隱現

我完全相信,因為在現時的氣氛、國際環境和力量對比之下,中美創造「有建設性」的對話,合乎策略。不過,在「有建設性」的背後,卻再次隱現「割肉養敵」和「關門打孩子」的憂慮。

作者總覺得,即使何志平是「為國捐軀」,總比那些貪官污吏跑到外地去「為國捐精」高尚得多!(亞新社)

何志平的喜與哀?

在中國的政治文化裏,有四種「用」──重用、任用、使用、利用。到底是哪一種?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也因時而異;因為這就是政治,中外古今,沒有差異。這個問題倒是值得今天的政界人士深思了。

教育局5月15日向考評局發炮,5月16日見報;中央電視台隨即在5月17日推出專題片。這一切,都在「五.一六」前後。吓!這一天,不就是中共發出「五.一六」通知並掀起文化大革命的日子嗎?(香港中央電視台視頻截圖)

選辮子 造辮子 抓辮子

所謂「選辮子」,是刻意在已有的事物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切入點。所謂「造辮子」,是在沒有借口之下曲解或製造無中生有的「事實」,作為攻擊點。「抓辮子」更容易理解,就是依靠強權以點擊面,同時又以面擊點。

中聯辦指責「黃色經濟圈」也有好處,就是替它們免費宣傳,既可逆市求生,也可宣傳政治理念,正是愈打愈想「黃」。(灼見名家圖片)

中聯辦幫助「黃圈」

「愛祖國,用國貨」;即使質量差一點,也要用國貨。這是當時的政治教育。鼓吹這口號的,包括中聯辦的前身──新華社香港分社。那個「紅色經濟圈」,跟今天的「黃色經濟圈」概念不是很相似嗎?

冀朝鑄(左二)和他名字警醒我們──冀望有朝一日鑄成真鋼,才能建設萬丈高樓!(網絡圖片)

從「五四」談到冀朝鑄

昨日是「五四運動」101周年。同在「五四」這一天,聽到曾替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當翻譯的冀朝鑄逝世的消息,他是1954年加入外交部工作的。這一連串的「五四」,令我感慨良多。

悲觀的病毒經常傳染,為什麼希望的情緒就不可以互相傳染?(亞新社)

擴闊眼界 提升境界

心境必須開朗,輕裝前進,快樂上路。建制派說「明天會更好」,我們也可以說「明天會更好」,因為各自有不同的理解。反正,只要這類句語不是用於機構的專利註冊,為什麼要被別人壟斷了解釋權?

聶德權(左一)到了公務員事務局,是否等如進入避風塘?非也!(香港電台視頻截圖)

港府大換班說明什麼?

在中國官場裏,一切事物都是「為今我所用」,而不是單純的為我所用。所以,即使是上級按政治需要而搬龍門,錯在上級,但也要下級承受。這就是中國政治文化的另一種體現:上有立威,下要跪低!

特朗普基於大選在即,不想疫情影響自己的選情,必然盡力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亞新社)

天下政治一樣黑

美國指責中國在「世衛」的影響,也是彼此彼此。美國獨霸天下時,同樣是「金錢外交」,到今天仍然如此,只是按它的利益重新分配而已。所以,天下政治一樣黑,只是全黑或灰黑而已。

官方以「防疫隔離」為由,但王全璋所處的監獄根本沒有疫情,官方也沒有說王全璋染病。(亞新社)

中共枉法續囚王全璋

維權律師王全璋出獄後被強制送返濟南戶籍地,是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典型。他一直在北京工作,家人也長期在北京生活;出獄後不能回北京的家,仍要他們一家分離,是不合情理的。

中國傳媒只報道外國疫情如何嚴重,失控,醫療崩潰,但對國內的實情卻秘而不宣。這樣做,對挽救官方形象也毫無好處。(Shutterstock)

勿把「守零」變「守靈」

武漢疫情應該基本穩定下來,但這是否等如完全受控,跟着大家可以安心恢復生產呢?很多專家已警告,當局千萬不要再犯「政治任務先行」,甚至「政治壓倒一切」的弊病,把疫情變成「逆情」,更把「守零」變成「守靈」。

武漢肺炎的爭議正在全球進行。中國適宜多從醫學、抗疫、科學等角度爭奪話語權,而不是在自己的弱項方面跟人過招。(Shutterstock)

亂打宣傳戰累死香港

北京除了驅逐榜上有名的美國記者之外,還指明他們不能在港澳採訪。這就把新聞領域也劃入外交範疇,跟國際標準完全格格不入。更嚴重的是,這樣做令港府不知如何反應?

必須透視中國政策的本質,值得肯定的不妨肯定,但不能再被官方的謊言欺騙。(Shutterstock)

防第二波和防輸入

中國除了要防止疫情在國內第二波爆發之外,還要防輸入。從總體來看,國內的疫情相對受控,逐步恢復秩序,令人稍為定心;但實際情況和正常的信息交流,仍不暢順。

官方對「8‧31」事件十分敏感,要盡量消滅「8‧31」在市民心中的印象。(亞新社)

一切要為政治讓路

一切以政治為首,經濟為次,民生更次,民主更「廁」(官方把民主視為廁紙)。如此治國,人命不知放在哪一個層次?不過,如果說一切要為政治讓路,倒不如說一切要為政權讓路,不是更準確嗎?

疫區人民雖然忍耐,但不滿和絕望情緒已現,並開始蠢動。(亞新社)

武漢疫情三觀察點

武漢疫情至今,中共高層抗疫是否團結一致?還是趁機各有盤算?外界不得而知。但中國政治的一大特點,就是借勢,藉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是比「民亂」更亂的亂源。

為了林鄭月娥的健康着想,為了香港着想,請她不要與民為敵了!(亞新社)

性格障礙知多少?

林鄭強調她的身體健康沒有問題,也沒有患癌症。我相信這是真的,外界不宜隨便猜測,以免陷於非理性討論。但醫學界人士同樣根據醫學理據,開始觀察她是否有性格障礙症。

我很少這樣的批評別人,但如今林鄭混淆視聽,轉移焦點,盡顯她的驕橫跋扈,身在南沿心在北。(亞新社)

偷換概念 廢話連篇

醫護人員和市民要求封關,但她偷換概念,把封關的內涵定為「不能出不能入」;跟着,她說增加了停止通關的口岸,好像這樣就等如順應了封關的要求。其實,正常人都明白,封關的重點在於盡最大努力堵截病源。

香港的官員,反應為何如此緩慢?希望不是配合中央口徑。 千萬不要忘記「沙士」期間的299條人命!(亞新社)

口稱父母官 人命賤如泥

如今疫情大爆發,「沙士」恐慌重現。為官者如何對應?──口中為民父母官,心裏人命賤如泥;月前不聽專家勸,如今狂宣抗疫聲。中央下令全民抗疫,但不要奢望中央領導人到疫區去。

亂局依舊,所以抗爭依舊,犧牲依舊,「五大訴求」依舊,「和理非」依舊,勇武依舊。(亞新社)

暴力愚頑 一切依舊

宣傳輿論戰依舊,阻嚇的目標依舊,政治不作為依舊,濫捕依舊,警暴依舊,無區別暴力驅散依舊,針對記者依舊,侵犯私隱依舊,巧言令色依舊,政治謊言依舊,砌詞濫法依舊。

駱惠寧主動拜會林鄭月娥,那麼港府和警方也應該抓準時機,創造友善的氣氛。(政府新聞處)

主動找機會打破僵局

過去談到溝通時,都碰到一個問題:誰作主動?誰走出第一步。很多人以為,自己行出笫一步,就是「失去威嚴」,比對方低了一等。尤其是當自己的輩分或地位比對方高的時候,更認為對方應該主動,才能顯示誠意。

儘管駱惠寧建立了第一個好印象,但中聯辦畢竟只是間接管治,而市民卻24小時感受到林鄭月娥和警方的直接高壓管治。(香港電台新聞截圖、Shutterstock)

停暴停嫁禍 珍惜「閃變期」

雖然駱惠寧取得第一個好印象,但關鍵是北京會否改變強硬政策?眼前這一刻,我形容為「閃變」。假如北京真的忽然閃出一剎那寬鬆的念頭,那麼這一「閃」,將會導致日後的「變」(由強硬變務實)?還是一閃就沒有?

有一點不可忽視,就是分辨警方在現場拘捕或放行的是那些人?以及日後拘控或不拘控的是什麼人?(亞新社)

不義的輿論戰心態

愈來愈多事例證明,官方和警方只着重「先行高壓、後輿論戰」的策略。林鄭月娥和北京至今仍然政治不作為,對「五大訴求」愛理不理,才令社會炸彈更難拆除,還製造日後更大的危機。

第5頁,共6頁 1 4 5 6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