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之間發生「氣球風波」。(亞新社)

心情矛盾的時刻

從美國的行徑來說,相信很多國家都認為那是霸凌行為。不過,國際規律中又有一種現實,就是美國「霸凌得起」。此說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回到實際能力和策略問題,實事求是尋求應對的方法。

市民對港府的說法仍有保留。(亞新社)

須弄清本末關係

官方目前只能不斷宣傳通關的重要和好處,但在港府的自主性不斷減弱的大趨勢下,市民對港府的依賴和信任度同時減少。這不是挑撥關係或煽動仇恨,而是不能視而不見。

謝鏡添、梁中盷、楊宇杰基金會三位創辦人。(基金會提供)

金文泰「三劍俠」

昔日的青年成了今天的老年,而今天的青年可能正在預演以後的老年,到底怎樣愛護今天的青年才好呢?所以,無論是青年或老年,只要是辦實事的,我都願意交往,即使有不同看法,但盡量求同存異。

國際七人橄欖球賽韓國站,開賽前播放中國國歌環節誤播為修例時歌曲。(亞新社)

播錯國歌與策略水平

韓國舉行國際七人欖球賽時,將中國國歌變為反修例事件中常聽到的「願榮光」歌曲在香港球員入場時播放,惹全城熱議。這次事件屬在國際場合宣傳「港獨」,影響中韓外交?亦或只是實習生無心之失?中央會如何處理此事?

內地遇上光棍節大量「塞貨」的情況。(Shutterstock)

光棍節與台海

在台灣,沒有光棍節,台灣人不會在那天特別增加消費。此刻,他們更關心另一個話題,就是北京在二十大後不斷強調軍隊要做好打仗準備,聯合指揮中心的新聞多起來。這到底是造勢凝聚民心軍心?還是戰爭真的迫在眉睫?

習近平不是最重要的嗎?我們的高官不是經常提起他嗎?(亞新社)

美妙的對話

中共二十大閉幕,各種學習活動隨之而來,一些機構和學校也在大力推動。剛巧碰見一位老師,他向我訴苦:「今天的學生真難教,氣死我了!」跟着,說了他與學生的對話,頗為有趣。

中共二十大將於明日舉行,外界最關心的自然是新的領導層怎樣安排。(中國政府網圖片)

執位遊戲不重要

習近平主政後,即使還有「江派」、「團派」,但在習近平的強勢管理下,也必須主動向他靠攏,否則將會逐漸消失。所以,由那時起,中共只有一個派,就是「習派」。

李怡外貌英偉不凡,有「東方保羅紐曼」之稱。(李怡Facebook圖片)

李怡的《風風雨雨》

我們的前輩李怡先生逝世,他的一生着重用文字引導和教化萬民,流傳後世,影響更深。這就是文化人的使命和天職。如今,斯人已去,遺下英風。後人在悼念之餘,更應思考──怎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俄軍士氣確有問題,否則普京不用局部動員30萬預備役。(亞新社)

核訛詐與三次大戰?

近期中國、印度等國家仍然「挺俄」,但這種「挺」只是軍事政治聯盟,而不是軍事行動聯盟。前者是擺出來的合縱連橫姿態,藉以抵銷共同敵人的壓力,遠遠未到通過具體軍事合作。

如今卓慧思拜相,估計也不外如是,無甚作為。(亞新社)

卓慧思拜相又如何?

英國今天已是強弩之末,單靠它一國之力,難傷中國筋骨。不過,英國畢竟爛船也有三斤釘,還有一定能量。所以,研究英國不要只着重它今天的衰落,也要研究它當年為什麼可以成為「日不落國」。

能夠公平地評價歷史人物,也許不是現代人,而是後代。(Shutterstock)

歷史人物功與過

對於戈爾巴喬夫的功過,我也沒有定論,只是從世人的兩極反應想到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才比較公平。看到不同國家的政要和人民對他死後的評價,再一次驗證一個規律。

內地的「小粉紅」大力要求取締英文。(Shutterstock)

削足就履踩英文

不要重演盲目排外的歷史了。假如香港有朝一日,趁着「去殖(民地文化)」的潮流貶低英文,或逐步禁止和減少使用率,只會削足就履,毫無益處。果真如此,肯定將有更多人移民。

美國議長佩洛西(左)近日訪台,與總統蔡英文會面。(亞新社)

傷不了人反自傷

有一位貴婦,與女兒的關係不大好,因為她感到女兒不聽話,經常跟壞人走在一起,經過多年勸告,一怒之下還打了女兒。後來,她感到教而不善,開始經濟封鎖......可是,女兒依然故我。

獲准參展的出版商,懂得遊戲規則。這不叫「自我審查」,而是客隨主便。(灼見名家圖片)

書展的另類感覺

我本來不想到書展去,也沒準備買書,因為預期找不到那些被視為「敏感」的書,屆時失望而回就不好了。但結果沒有令我失望,因為果然找不到那一類書;既然結果與預期一樣,沒有期望,自然不會失望。拍掌吧!

香港回歸25周年,準備工作全面進行,一點也不鬆懈。(亞新社)

回歸活動眾生相

香港回歸25周年,平民百姓可以各適其適,享受私人生活。但要執行公務的人士卻忙得不可開交,不能出現一絲差錯,因為要預防3種事情,一是安全問題,二是疫情問題,三是意識問題。

林鄭月娥有否努力平衡,深入反思?(Shutterstock)

不想見的秋波

林鄭月娥上周四表示:「可以大膽說一句,她已交出一張無愧於自己的成績表,為42年的公務生涯畫上完整句號。」這張成績表無愧於她自己,但卻有愧於港人。

李克強近期比較活躍,有很多自然而然的原因。(亞新社)

李克強真的回升嗎?

外傳李克強趁機釐清自己跟經濟衰退無關,大有明哲保身之勢。不過,在中國,功過不是自己定的,而是權力來源定的。眼前,唯一可確定的是,習近平仍然很穩固,所以毋須過分緊張,自亂陣腳,製造內傷。

政府要更主動地包容民間的意見和善意,不能讓「一竹篙打盡一船人」的氣氛不斷擴散。(Shutterstock)

不懂經文 也要祈禱

眼前,很多人感到無事可做,無力可為。年輕一輩更感到,有力無處使。但即使眼前很多事情也做不了,最低限度還有一事可做,也必須做,就是為世界上的好人祈禱。

眼前,也許迷霧仍濃,困難重重,但不妨趁此時刻,好好地充實自己。(Shutterstock)

「五四精神」如何體現?

有人說,不用急,先有科學,後有民主;或者有了科學,必有民主。我由小學開始,已不知聽了多少遍這類的話,耳朵也起繭了。如今兩鬢皆霜,民主美人仍是芳蹤杳然,千呼萬喚不出來,難見廬山真面目。

作者估計,俄烏戰爭將會持續下去,甚至可能擴大。(亞新社)

會否第三次世界大戰?

綜觀世局,除了中國和白俄羅斯之外,還有什麼國家可能參與「大戰」?況且,中國也不會把自己的命運完全寄託在一艘正在下沉的船上。目前的「中俄友好」,只是一種戰略而已。

100元的價值有多少?(Shutterstock)

100元的故事

100元,在很多每月收入以10萬元計算的官員心中,也許只是一個噴嚏。不過,當以下100元的真人真事發生在貧苦大眾身上,卻只會令人傷痛。

阿施──永遠,離開了我們。(灼見名家製圖)

施,永遠走了!

新聞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事業。即使把它看成是一種職業,也要講求職業道德、職業勇氣和職業智慧。阿施的專業道德和勇氣,已毋須置疑,而他的專業智慧也是值得借鏡和效法的。

坊間盛傳中國取得佳績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外援」。(亞新社)

北京冬奧的餘音

此次中國在冬奧取得佳績,外界討論最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外援」,包括被稱為「入籍兵」的「萬人迷」谷愛凌。我想,他們也許有一些幫助,但因為外援而得出「中國冬運實力不濟」的結論,則大可不必。

這次在林鄭月娥身上使用的,是要負起「主體責任」,如果仍然處理不好,那就要「責」了。(亞新社)

疫情與問責

自從提出「必須牢牢掌握香港全面管治權」之後,中央政府無論對外對內,都要掃雷,政情和民情都要穩,已是不會轉變的大方向,關鍵是怎樣才是最好效果而已。

政府需要小心,不要把抗疫政策變成愚弄和折騰市民的政策。(亞新社)

抗逆不宜矯枉過正

新一輪限制社交距離措施中,最引起爭議和混淆不清的一點,就是在私人處所限制多於兩個家庭的聚會。怎樣發現、界定和證明有沒有違法?發現和舉報的責任只屬於執法部門?

如果「要市民清晰聽到信息」和「感受她的情緒」可以作為不戴口罩的理由,那麼,市民是否可以用同樣理由不戴口罩?(亞新社)

情緒與情緒化

醫學專家和各界人士都表示,作為特首,應該以身作則。徐英偉作為民政局局長,應避免前往人多的聚會,但他卻出席「洪門宴」,林鄭月娥也對他表示失望,並說他應該以身作則。那麼,她的「以身作則」標準是怎樣的呢?

作者引述如果政府威信不彰,那麼只會出現拉牛上樹的效果。圖為葵涌邨圍封情況。(亞新社)

什麼是「人性化」?

為官者既然不懂得,不習慣或不願意道歉,那就讓大家出出氣吧。千萬不要借題發揮,上綱上線,指責人們「煽動仇恨,引起對政府不滿」,否則只會是擁有公權力的人加深仇恨。

梁天琦近日獲釋出獄。(亞新社)

易位而處多理解

日後情況,無人能說得準。但無論如何不應該過分緊張,以為「一次事件足以說明一切」。是是非非,都留予後人說。總之,不要散播仇恨,要各方一起努力,而不是只要求對方,自己卻背道而馳。  

港府須把守「道德關」。(亞新社)

打油〈通關詩〉

政府不要指責市民「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理他人瓦上霜」,因為很多事情無法理會。更不要指責人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向手中書」,因為眼前很多事情都只能獨善其身。

第2頁,共6頁 1 2 3 6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