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球場早前開放給市民遊覽,政府計劃在這部分土地興建公屋。

粉嶺哥爾夫球場的保育價值

建於1911年的舊球場是中國最悠久的哥爾夫球場,場內有不少明清時代的古墳,部分仍有原居民拜祭,令球場增添古舊氣息。2018年香港哥爾夫球會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議將粉嶺球場整體進行評級,但至今沒有定案。

張愛玲的香港大學學籍紀錄。(香港大學檔案館藏)

香港大學的張愛玲與許地山

張愛玲就讀港大時,新文學運動作家許地山擔任中文系系主任兼教授,其時中文系設在鄧志昂中文學院大樓,許地山的辦公室估計在二樓附有露台的房間。張愛玲有修讀許地山的課,兩位近代著名文人在香港首次接觸。

梅子林村屋最近繪上多幅以大自然為題的壁畫,圖中為果子狸。

重現生機的荔枝窩和梅子林

往昔的荔枝窩幾乎瀕臨荒廢,只有太平清醮才有村民從四面八方回來參與,緬懷鄉情。但自六年前開始有團體進駐荔枝窩推行鄉郊活化計劃後,荒田已經復耕,部分棄置村屋亦翻新,準備發展民宿,令沉寂的荔枝窩漸漸復興。

《神聖與禮儀空間:香港基督宗教建築》一書終於面世,趕及在書展期間推出。(中華書局)

發掘香港的基督宗教建築

中華書局在書展期間,推出了一本《神聖與禮儀空間:香港基督宗教建築》,作者分享了多年來對教堂的觀察和研究。此書應是第一本以香港教堂為主題的書,介紹的建築物包括有羅馬天主教、基督新教和東正教。

蒲苔島剛舉行三年一屆的太平清醮,活動在大灣的醮棚進行。

蒲苔島與太平清醮

蒲苔島位於香港最南端,島上遍布奇岩怪石。蒲苔島有兩大熱鬧節日,天后誕和太平清醮。相對於新界大型鄉村的太平清醮,蒲苔島的打醮規模較小,前來恭賀的外面人士不多,反而專程由香港仔到來觀戲的人不少。

馬場先友墳場過去沉寂了一段時間,近年再度受人注意。

馬棚大火一百周年

1918年2月25日,跑馬地馬場發生大火,造成670人死亡。1922年興建公墓,名為「馬棚先友墳場」。這是本港唯一為悼念這場慘劇而建的紀念物,今天已被樹叢圍繞,消失於人們的視線中。

「耶穌出巡愛西環」活動中的聖體降福禮儀。

紮根西區的天主教慈幼會

早在19世紀下半葉,天主教傳教士已到西區設立傳教基地,最先興建的是西環養正院,其後,多間教堂和學校相繼設立。位於西環的聖安多尼堂每年更舉行「耶穌出巡愛西環」活動,為少有的宗教巡遊活動。

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區在港成立的聖路加座堂。

東正教傳入香港歷程

香港的東正教徒來自不同國家,有部分是華人,舉行禮儀時要使用多種語言。君士坦丁堡牧首區的都主教為希臘人,以希臘語為主,唸主禱文時則先用英語,接着是希臘語、廣東話、普通話和其他語言。

廣福義祠最近完成重修,舉行過開光儀式。

由廣福義祠到東華醫院

開埠初期,華人抱有「生不入官門,死不入地獄」的心態,倘遇錢債爭執或是非仇怨,寧可到廟宇誓願,也不驚動官府。1847年,華人領袖包括盧亞貴和譚才等人集資興建文武廟,除了是宗教場所,也作為仲裁之地。

第1頁,共3頁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