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飢不擇食」將所有可用土地放進一個籮筐,倒不如急劏房戶之急,設法在短時間內增加更多過渡性房屋。(Shutterstock)

「告別劏房」辯論會

劏房現象是香港的悲哀,是一種不道德。告別劏房時不我待,但告別劏房不僅基於道德層面,更需要政治智慧和擔當。告別劏房關鍵問題不是沒有土地,而是要用哪些土地建房,以及如何將這些土地變成房屋。

「菁青相惜」分享會上周五在九龍塘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舉行。(百仁基金Facebook圖片)

年輕人愛聽好故事

那天在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的分享會上,學生對陳國章的故事聽得津津有味,還有同學提問:你真的喜歡當初選擇的這份工嗎?副學士學歷是否影響職場競爭力?未來最有前途的行業是什麼?你遇到挫折如何應對?

作者指以目前形勢,不能排除蔡英文玩出火。(亞新社)

「台獨」清單快出爐?

台灣民進黨當局在美國鼓勵下,在台海問題上的言論和行動都變得更無顧忌,為幾十年來所未見。美台押注大陸不敢武統,但言論和行動上卻是在迫解放軍動手,「台獨」勢力勇字掛心口,這才是台海最大的危機。

新界與深圳高樓大廈形成鮮明對比。(Shutterstock)

對北部都會區的憧憬

「北部都會區」方案落成之日,屆時香港將徹底改變南市北郊、中環單一經濟火車頭的傳統發展模式,形成維港都市區和北部都會區雙翼齊飛的新格局,這樣的願景的確令人憧憬。

有中央高層領導人直接指示,兩地相關部門的對接相信會更有效率,社會上對近期可以通關的期望因此進一步升高,會不會大約在冬季,甚至更早?(Shutterstock)

不知秋思落誰家

香港和內地民眾日常往來被按下暫停鍵已長達一年零九個月,在內地相關部門和專家就恢復兩地通關提出具體要求之後,港府能夠第一時間採取行動,讓兩地千千萬萬民眾對通關的期盼早日實現。

至於立陶宛捲入海峽兩岸角力,對其本國是利是弊,結果如何收場,不妨拭目以待。(Shutterstock)

立陶宛風波沒有妥協空間

中國對立陶宛作出如此決斷的反應乃是意料中事,除非立陶宛幡然醒悟,發現自己被利用而迷途知返,否則,如果繼續一意孤行,北京別無選擇,可能被迫宣布與其斷交,甚至採取其他報復措施。

作者認為,林鄭月娥難得以這種方式與市民分享其個人感受,希望表達與民同樂的心情,這點值得肯定。(林鄭月娥Facebook圖片)

社會氣氛改善要趁熱打鐵

特區政府人事變動產生馬太效應,整個管治團隊似乎重拾努力進取的動力,被坊間批評「不作為」的現象有所改變。除了特首和財爺,多名政府高官在鏡頭前的表現也顯得放鬆從容得多。期待未來的《施政報告》更有作為。

香港市民在商場內觀看張家朗賽事的直播,並為之而歡呼。(亞新社)

新偶像鼓舞新一代

張家朗與何詩蓓共同創造香港歷史新一頁,已經成為新一代香港人的偶像,他們勇於拚搏、永不放棄的精神和登上奧運頒獎台的英姿,必將大大鼓舞年輕一代對生活對未來的信心。

所謂平衡的辦法,包括強制全民打疫苗和推行「健康通行證」(EU Digital Covid Certificate)。(Shutterstock)

法國強制接種疫苗的啟示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表示,已向中央提交報告,爭取逐步有序通關。筆者覺得「爭取」二字聽起來有點怪怪。通關事涉逾14億國民的健康安全,茲事體大,可不是像本港某些議員喜歡向選民報稱自己「成功爭取」某個民生事項。

當日在深圳灣口岸,我們質問為何內地防疫部門指定醫院的檢測結果不獲港府承認,粵港兩地政府是否欠缺溝通?(政府宣傳片截圖)

「回港易」不足和背後原因

抗疫當前,市民固然有責任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措施,而政府制訂防疫政策和措施時,最重要是要貼地,要切實回應市民的需求,官員不應坐在冷氣房想當然,不應有偏見,更不應講一套做一套,否則難免引起市民不滿。

葉劉淑儀拍案而起表達不滿,離場抗議,不僅是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更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反應。(灼見名家圖片,文灼峰攝)

為葉劉淑儀離席抗議點讚

近年國際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而重大的變化。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亦無法獨善其身,不排除類似葉劉淑儀出席國際論壇面對的情況日後可能重演,政治人物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香港房屋高度密集。(Unsplash)

何時「開始解決」房屋問題

回歸初期,董建華「八萬五」計劃夭折之後,歷任特首對解決土地房屋問題都顯得束手無策,明明香港有大量未開發的土地,土地運用率僅及新加坡一半,但歷屆特區政府都陷入「無地建屋」的困境。香港的土地究竟去了哪兒?

BNO從一開始就是英國政府專門為堵住香港人移居英國而設,雖然名為「護照」,實質上主要功能就是一本旅遊證件。(Shutterstock)

小心BNO這張舊船票

英國人以會玩政治着稱,他們在撤離各個殖民地時常常被指「留有一手」。特首林鄭月娥在社交網站發文指,這場BNO風波是英國以政治包裝滿口歪理的經濟算計,一語點破英國政治最重視利益的特性。

拜登上台後中美不可能回到特朗普之前,未來4年中美較量仍是主軸,美國會繼續用各種手段對華施壓。(灼見名家製圖)

拜登面對政治動盪的美國

拜登就職典禮的特別之處不在於看到什麼,而在沒有看到什麼。卸任總統特朗普打破慣例不出席典禮,令象徵權力和平交接的新舊總統同框的鏡頭不再出現,亦令拜登在演講中呼籲「美國團結」顯得蒼白無力。

這次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推出多項涉及大灣區融合的措施,無疑是一個突破。(灼見名家製圖)

融入大灣區 邁出一大步

這份題為「砥礪前行 重新出發」的《施政報告》涉及逾200項措施,最受矚目的當屬土地房屋問題。筆者認為,報告中首次就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推出多項實質性措施,更值得花幾行文字加以點評。

第3頁,共4頁 1 2 3 4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