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鵬教授:傳統價值觀反映古人智慧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4月14日(周五)邀請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暨歷史系教授、立法會議員劉智鵬教授,分享在當在地緣政治的語境中,如何閱讀中國歷史。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4月14日(周五)邀請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暨歷史系教授、立法會議員劉智鵬教授,分享在當在地緣政治的語境中,如何閱讀中國歷史。
九龍寨城在兩岸四地甚為知名,遺址所興建之公園也參與了香港國際形象之建構。若因園內詩聯撰寫不慎而產生格律訛誤、進而貽笑大方,香港所承受的損害遠非木石毀棄之費用可以彌補。
唐代人如何讀詩?學生初學平仄格律,應該如何入手?「傳承・詩詞伴我行」計劃請來粵音專家、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何文匯舉行座談,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民國初年,孔教會及兩次「國教運動」失敗後,陳煥章等人南來香港,1930年創立孔教學院,為香港的孔教運動興滅繼絕,添薪加火,至今已83年,他們如何守護「花果飄零」的傳統文化?
香港資深傳媒人員聯誼會、明匯智庫合辦薈萃沙龍。資深傳媒人盧永雄、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客席高級講師張少威大談中美角力,以及港人對此的了解有多深。一起聽聽。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香港,雖然「開埠」只有數十年,近代社會已經成形,丁新豹教授指出,對於有「慕西學之心」的孫中山,難免會「窮天地之想」,進而「以西人為榜樣,以香港為模範」。
19世紀末的香港,在孫中山先生的眼中,無論政治制度、市政建設、衛生醫療等方面都比清廷治下的中國內地先進,耳濡目染之下,孕育了革命思想。
上世紀20年代,很多僧眾與辦教團體南下香江,在一眾熟悉香港法律和商業運作的殷商名流幫助下,大力發展佛教社會事業。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為我們娓娓道來這段歷史故事。
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表示,百多年來,香港都是一個外向型的城市經濟體,不是大陸型經濟體,如果香港人不知道全球大變局會往哪個方向走,可能有什麼後果,就可能將自己錯誤定位。
香港早期道教的傳播,可從清末光緒年間斗姥、呂祖(呂洞賓)的信仰中找到蛛絲馬跡,其信仰和科儀主要來自廣東省,主要可分為「正一」和「全真」兩個派別。
凱普生物科技董事長管喬中先生對人文學科素有研究,今次藉中共二十大報告為讀者剖析「人與五個世界」的認知框架,如何理解複雜紛紜的世界。一起聽聽他對人和人類命運的哲學思考。
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張信剛教授表示,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文字、音樂、舞蹈,處處皆有佛教文化的痕跡,都兼容在中華文化中了。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上周六(12月10日)請來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蘇維初名譽教授,回顧蔣介石從北伐到內戰的重要經歷,並中肯評論他的功過。
香港交易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市場湧現過多資本造成問題,現時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將資本引導到適當的地方。而電子支付系統被廣泛使用開啟了改革市場的契機。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當中國的離婚制度經歷2003年的改革後,離婚率大幅增加,而未成年人生活在單親家庭或繼親家庭的人口亦愈來愈高,下一代將會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境?北京大學社會系張春泥博士則指出,成長於單親家庭未必比別人差。
600年故宮傳承中華5000年文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賀禮,亦是向世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一個對外窗口。香港故宮必能推動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賞,並促進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對話。
占筮之事,僅供參考。鄧博士也指出,凡事並非一成不變,如果所占是個人之事,比較容易趨吉避凶,而疫情是「眾人之事」,卦象顯示疫情會延續下去,若要改變結果,儘管難度較大,但疫情如何發展,仍要看港人如何自處。
踏入壬寅虎年,香港乃至全球都波折重重,到底這個難關什麼時候才過去呢?早前,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舉辦講座,從流年及天象推算疫情何時結束,以及今年股市、樓市表現如何,今集他將繼續回答觀眾問題。
踏入壬寅虎年,香港乃至全球都波折重重,先有Omicron衝擊,再有俄羅斯烏克蘭開戰,不但人命傷亡,更令到經濟低迷的同時商價格大漲,令全球人民苦不堪言。到底這個難關什麼時候才過去呢?
新冠疫情期間,醫護專業人士佔不同國家已確診病例的4.1%至25%,更遑論院內病人之間的交叉感染。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認為,應用「數據為本的危機管理」設計新型傳染病醫院,可以降低院內感染率,減低爆發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新亞研究所特聘教授李金強教授認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文化傳承(祀)和國家安全(戎)乃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作為學術研究,軍事史也非常重要,不應忽略。
香港在近代中國發展有什麼角色?未來又能否延續中介的優勢?劉佩瓊教授認為,香港經濟難以不歸邊、獨自發展,在中美角力下可借助緩衝區的角色繼續發展;丁新豹教授則認為,中介角色發展有限,發展創科才是自強之道。
陳弘毅教授認為,香港的法治教育相對中國內地及西方國家,仍然停留在抽象的理念層面,導致學生對香港的法律制度認知不足;張炳良則認為,法治教育的不足源於我們的法律制度長期被神話化。
中大前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在中大大灣區論壇上回顧中大(深圳)的成立過程,認為中大可以為大灣區增加學位供應,達到研究同質化,促進大灣區繼續發展和經濟一體化。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先生在團結香港基金一個論壇上指出,香港需要思考自己的「老本」,如果將來西方世界需要向東看,若香港不能轉變為東方世界的延伸,香港的地位將面臨很大的挑戰和威脅。
全國政協副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17日(周四)出席團結香港基金會議並致辭,他表示,雖然世界正面臨前所未予之大變局,但相信在港人和政府的努力下,香港能重回黃金時代。
11月20日,灼見名家傳媒舉辦「後疫情時代世界新秩序」論壇暨六周年慶典,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擔任主禮嘉賓並致辭,他指出,香港的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如何從危機中尋覓新機?
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政治學教授朱雲漢教授預計,新冠大流行會加速歷史腳步而非改變歷史,美國領導地位不斷下滑,超級大國之間出現各種摩擦與衝突。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表示,美國對如何制裁香港而不傷害自己沒有什麼有效方法,而港區《國安法》將令推動「顏色革命」的成本大增。
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他希望通過訂立「港區國安法」後,不會影響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因為在普通法之下,有許多保障人權,令法律得以持平施行。
香港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表示,他猜測在中美博弈下,中央認為不得不制訂「港區國安法」,以對付「港版顏色革命」。他又認為立法之目的,並不是為了要在9月立法會選舉前,加強取消部分參選人資格的力度。
譚惠珠相信,現在沒有一個中國人,願意看見香港又被外力干預或者控制,亦不想看見香港人幫助外力去破壞香港,因此,每一個香港人都有責任去支持「港區國安法」的立法。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董建華表示,過去一年,香港得了重病,但我們不能夠諱疾忌醫;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不是洪水猛獸,而是救治香港走出困局的良藥。
台灣總統蔡英文5月20日宣誓就職,展開第二任期,儀式早上9時開始,她於10時發表演說。就兩岸關係,蔡英文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表明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科技有機會發展。中國微型科技在貿易戰不斷美國打擊,對香港來說是機會。一帶一路、大灣區對香港都是機會。中國國策推動創新,對香港很大機遇。
曾鈺成覺得,一國兩制堅持得好不好,一國兩制是否能夠成功實踐,關鍵在於港人治港是否成功。因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三句話是連在一起的。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昨晚(15日)於2020中聯辦新春酒會致辭表示,珍惜香港這個家是所有真正關心香港、愛護香港的人的共同心聲、共同期盼和共同責任。
曾俊華認為隨數碼年代來臨傳統學習模式已經過時,不論是校園設計或課程規劃均不合時宜。教育界需要有創新的學習解決方案以助下一代迎接挑戰。
民主制度一人一票是不可避免,但要重新設計。民主應是地方性的,不應向英國公投那麼大規模。鄭永年提倡有限、有級別的民主,在影響基層民生領域實施。中國沒有民主也不行,但像西方的民主也不行。
有不少研究指出,北京發生五四運動後,很快就傳來香港。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當時香港是殖民地的地方,英國政府以高壓政策管治香港,特別是排外運動。其實五四運動在香港爆發沒有想像中厲害。
蔡元培是五四運動的守護者,守護北京大學的學術自由。但大家忘了他對學生運動的看法。他曾保釋32個北大學生。但他對學生的支持並非毫無底線的。學生在五四運動初興時表現的愛國大義、思想主體性等慢慢受到消解。
在任何情況下看到社交媒體發生的事,留意誰發表的,能否找到源頭,源頭是否可靠,以及發表時間。留意在社交媒體新聞的回應。如果是假新聞,就會有人留言提醒大家不要信。如果覺得資訊有懷疑,不要傳出去。
目前本地大學最低入學要求為「3-3-2-2」,即是考生必須在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四個文憑試核心科目考獲相應等級,才能升讀大學。徐立之教授建議大學自行決定收生要求,鼓勵學生讀科學。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