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沒有為日本經濟帶來重大改變,當然亦沒有為全球提供什麼經濟出路。(亞新社)

安倍經濟學可以蓋棺論定

想當年,我這個芝加哥學派訓練出來的學生,就是質疑貨幣政策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更不相信政府大灑金錢可以挽救長遠低迷的經濟。至於結構性改革,涉及的個別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太大了。

珍寶海鮮舫沉沒,全城一片惋惜。(亞新社)

海鮮舫之死

市場要珍寶死,海洋公園當然不容易透過市場令他起死回生。集體失憶,是我們似乎忘記了淘汰珍寶的從來就是我們。政府出手保育消費者唾棄的,不應奢望沒有補貼下可以起死回生。

經歷了十幾年的極低息環境,美國累積了為數不少的低息一族。(Shutterstock)

樓宇按揭左右貨幣政策

當低息環境維持了一段日子,市場上的業主大多已鎖定低息,貨幣政策將來的刺激效果就會打折扣。也就是說,在樓揭利率的影響下,放寬貨幣政策短期或有威力,但久而久之,政策威力就會減弱。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在記者會公布,第二階段消費券發放的詳情。(亞新社)

誅心論的派錢成本

本來,上年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又要與幾家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合作,某些又要分批發放,人均行政費已被拉高達84.7元。今年司長更多加了「意圖移民」這個審查關卡,又不知會令派錢的行政成本上拉高多少呢?

若果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任期完結前辭職,下任主席又會有什麼立場看法?(聯儲局圖片)

高通脹之弊在於不知去向

當通脹離目標不遠,雖有上落,但大眾會知道聯儲局意向為何:通脹升溫就收緊政策,偏低就以放寬回應,不會出現什麼驚人發展。不過,當通脹衝破目標,像現時的趨向雙位數字,大眾面對的不確定性就大得多了。

不少人發現原來這次演唱會內部門票竟佔高達七成,大罵官方「假仁假義」。(Mirror臉書圖片)

Mirror演唱會的捆綁銷售

Mirror開演唱會,七成門票屬內部認購。從經濟學角度看,可能只是捆綁銷售的一個變奏。讓贊助商優先獲得門票,亦可能是主辦單位透過演唱會,賺取巨額贊助費這種另類收入的一個方法。

美國聯儲局研究指出,若減債與加息雙管齊下,未來幾年縮表將達到2.4萬億美元。(Shutterstock)

貨幣政策的雞與蛋

美國聯儲局最近研究指出,若減債與加息雙管齊下,未來幾年將縮表2.4萬億美元,相等於同期加息半厘。這類研究一直頗受投資者關注,對市場預期多少有影響,有其「出口術」的效果。

觀點要夠激,推文自然會得到關注。(Shutterstock)

兩極呃嬲的經濟「討論」

Twitter有推文顯示美國的自然利率近期急遽上升,由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接近0升至超過3厘,畫面非常震撼。這樣爆炸性的推文,在推特譁眾取寵兩極對立的世界頗受注意,但吵了一日,得出什麼結果?

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匯轉弱、金管局入市買入是正常不過的例牌動作。(亞新社)

以災難為本位的財經新聞

對於實行了幾十年的聯繫匯率,我們尚且仍在小題大做,對複雜得多而且日新月異的加密貨幣,反正大部分人都不懂,作災難式報道就更加肆無忌憚,可以用更大的字體寫出更誇張的標題了。

美國有政客提出向富人徵收財產稅。(Shutterstock)

左翼學者的學術誠信

法國左翼經濟學者皮卡迪的《21世紀資本論》獲左翼朋友和政客捧為「聖經」,以此提出向富人徵收財產稅,實行以「二次分配」來解決愈益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背後有什麼理論?能否站得住腳?

染疫死者大多接種什麼疫苗,並不代表某種疫苗無效,甚至接種後果有害。(政府新聞網圖片)

從一條疫情新聞標題說起

我們見識過官員和專家為了達到政策目標,以科學為名的「不告訴你是為了你好」甚至說出「善意謊言」,亦耳聞目睹新舊傳媒為了點擊和訂戶數字,不斷製造恐慌和投大眾所好。這些短視之舉換來的,是長遠的信心崩壞。

每逢2月和7月,聯儲局都會公布一份《貨幣政策報告》,歸納近期經濟走勢和去向展望。(Shutterstock)

避而不談的貨幣政策

美國聯儲局兩次避而不談「貨幣政策規則」,不計算理論上最合適的政策利率水平,其實是因為理論和現實放在一起太過尷尬。兩次避而不談,都有鮑威爾不方便說的原因。

政府早前宣布目前有500億財政盈餘。(亞新社)

政府發財 利是逗來

既然政府仍然能透過地價收入、利得稅和印花稅錄得幾百億元的財政盈餘,陳茂波司長是否開倉濟民,再次派錢,向深受疫情困擾的香港人,每人派一封1萬元的大利是呢?

確診率在這個700萬人的城市約0.001%,但整個特區政府和700萬市民已嚴陣以待。(亞新社)

確診後有感

新冠疫情兩年,從疫苗面世前在家工作,網上上課,出入戴口罩,到疫苗面世後立刻打疫苗,打完一針再一針,上個月我和太太更打了第三針,基本上我們要做的個人防疫措施都做足。不過,我的大仔還是在上星期三確診了。

對評論員來說,譁眾取寵或者標題黨可能是其中一個出路。(亞新社)

新媒體下的評論新風格

在TikTok短片、其他社交媒體的「認真」評論中,我們都不時看到一些以認識什麼名人為榮或以X博自居的,以各種各樣譁眾取寵的標題黨來吸引眼球。這可能就是新媒體下的評論新風格吧。

蜘蛛俠的聰明之處,是一眾「壞人」在電影中惡行有限,觀眾因此不難對他們產生同情之心,反而認同蜘蛛俠的反傳統做法。(Shutterstock)

改邪歸正的良好願望

大眾娛樂從不離地,或多或少都在反映現實社會風氣、宣揚某種流行的價值觀。蜘蛛俠的菩薩心腸,當然也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所謂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的一個戲劇示範。

第3頁,共11頁 1 2 3 4 11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