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篇學術文章分析了內地A股的統計數據,發現平均來說遲來的審計預視公司股價大跌。更有趣的發現,是遲來的審計對企業管治不良的公司的股價影響尤其明顯。近月數以十計的企業公布延遲刊發業績而停牌,又代表了什麼?
讀者大多都睇人XX最開心,《紐約時報》這些早已利用大數據分析讀者需求,走在市場最尖端的大報自然會「調整」報道風格,盡量迎合讀者的口味。正經的新聞報道如是,娛樂新聞也就更甚。
從茲事體大的控疫到芝麻綠豆的控煙,民望淨值長期負數的陳姑娘一直都一意孤行拒絕跟黨走。比思摩爾的股價還要低的食衛局局長民望,再次確認末代港督的憂慮:香港的自主權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
為了提高市民對科興疫苗的信心,希望專家教授能向大家多作解釋為何加快批准科興疫苗是「效益大於風險」,而不是以輝瑞和科興疫苗是「蘋果和橙」不能類比、「私人問題唔答,唔應該將問題政治化」這些藉口來敷衍大家。
我們要問的,是政府坐擁巨富,到底回報有幾高,公帑是否花得其所?尤其現在經濟低迷,多個行業在疫情下近乎停頓,失業率屢破紀錄,此時將錢交到市民手上,回報總會比儲備放在什麼基金要高吧?
在社交距離措施進一步收緊下,飲食業營商氣氛已跌至谷底。我在飲食業的親身體驗,晚市禁堂食後,轉做外賣做得最好的餐廳,一般生意仍難免大跌一半,靠酒水收入支付昂貴租金的根本無法再捱下去。
有數據表明,從5月到9月,每月平均有4萬人獲豁免強制檢疫入境香港,或是第三、四波疫情源頭。然而港府卻並未針對這一方面推出防疫措施,反而一味打擊餐飲業,實在是「你食飯我埋單」的做法。
真正令人不安的,是香港的國際形象。除了DQ立法會候選人、延後選舉、搜查報館等一系列極具反面宣傳效果的有力措施,香港政府最近在回應外國有關香港的一些聲明或決定時,亦使用了以往絕少出現的強硬措詞。
禁堂食令,當然是侵犯了私有產權中的私人使用權,間接亦削弱了私有產權中的私人收入享受權。朝令夕改的禁堂食令,因此亦代表着政府對私人使用權的侵犯和削弱令市場無所適從。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