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以養性,棋則可以養智。(Shutterstock)

玩能生智

玩能生智,玩能增加生活的情趣。琴以養性、棋以養智、書畫以言志抒情,偷得浮生,來一首音樂、下一盤棋、寫一手書法、賦一首詩,不亦樂乎?

閱讀需要氛圍,也需要時間培養成習慣。(Shutterstock)

培養喜愛閱讀的孩子

孩子原本有好奇心,對世界的知識充滿求知慾,不應懼怕讀書和學習。但如果父母和學校把學習和功課、考試拉上關係,若他們考不到好成績便標籤為「懶惰」,只要他們成績落後了,就會害怕學習。

作者與紫薇(左)合照。(作者供圖)

山邊的紫花,潤物細無聲

怎樣去總結何紫的一生成就呢?「兒童文學家」已太窄了,「青少年讀物出版家」也許較接近一點,但我相信香港上世紀最傑出的文化人、出版人應當之無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確可以是一個總結。

老師、校長如何善用中華思想來管理學校、教育學生?(Shutterstock)

治校如烹海鮮

教育孩子和經營學校就要「如烹海鮮」,要按不同的食材,如大魚小魚、海蝦河蝦、蜆蠔青口,都有不同的烹調方法,蒸、炒、煮、炸,生吃、熟食均可以令人食出鮮味來。

崇禎先刺斃昭仁,正準備向長女長平公主下毒手。(周金毅攝)

談帝女 說崇禎

崇禎皇帝實值得詳談──他是《帝女花》的主要角色,當年由大老倌靚次伯演,不作他人選。我們愛中國文化的人也要感謝劇作家唐滌生把這段歷史搬上粵劇舞台,將之藝術化,才能流傳於世。

林志垠(2021)提出讓大腦更發達,遊戲是不可或缺的角色。(Shutterstock)

遊戲讓大腦更發達

透過遊戲可以刺激腦部的發展。希望家長能掌握好玩、開心的遊戲,與孩子一起玩,達到親子身心並用的溝通互動,右腦才會受到刺激,培養出終身受用的靈感、彈性思維、創造性、掌握能力及記憶力等。

據報今年有91%的家長獲派首三志願。(Shutterstock)

花落誰家

每年小一派位之後,不代表塵埃落定,有些家長還是力求最好,被派首選、次選、三選的91%的家長仍會抱「人望高處」的心態,「不妨一扣」。

文字是知識傳遞的載體,也可以通過閱讀汲取前人的教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Shutterstock)

除四害

猛虎、巨蛟、惡人、毒草都要根除,人心才會安穩,社會才會安寜。但人的惡習甚多,但萬惡「懶」為首。嗚呼哀哉!「懶根不盡除,難有好人生」。

位於大埔棟樑路的環保園是非一般的大型學校建設,很值得推廣。(靈風中學圖片)

綠色空間,花樣年華

我看到這個3000平方米的耕種地,大樹茁壯,花兒挺立、果實纍纍,不禁覺得香港的教育是滿懷希望的,無論是小學、中學和特殊學校,香港的學校的資源總不缺,只缺了一些有心有力的園丁!

《岳飛之少年時代》值得中學生閱讀,讀書不一定只求功名呢!人生可追求更高的價值。(Shutterstock)

少年十五二十時

最近教育局拍了一輯《少年頌國慶》的短片,由香港多間中小學合作,以中華文化展現梁啟超在1900年寫的《少年中國説》。「英雄出少年」,但英雄和人才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誕生的。香港的下一代,要把握時間。

皎皎玉蘭花,不受緇塵垢。(Shutterstock)

蘭花

中國人愛蘭花,我也愛蘭。君子務本,寵辱不驚;生於深谷,自開自放,是一種自信的優雅,是一種為仁由己的自信,令人倍加珍惜!

第1頁,共4頁 1 2 4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