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可說是生於官宦之家、書香世代,圖為他的畫像。(網絡圖片)

魯迅的家學淵源

魯迅的國學根基深厚,除著力唐詩外,還讀《詩經》、《楚辭》、陶潛等詩。祖父算很開通,鼓勵孫輩看小說,魯迅愛讀《西遊記》、《聊齋誌異》、《儒林外史》等。

人與人之間有時會因些小事,而產生誤會和嫌隙,破壞多年建立關係,甚是可惜!(Shutterstock)

談寬恕

耶穌教我們要愛你們的敵人。另外,要我們多寬恕別人,不單七次,而是七個七次,總是願意給得罪或冒犯了我們的人機會。但有時,耶穌之教實在太偉大了,「以愛報怨」確是難說更難行的。

自西周以來,麒麟已有所記載,並受人讚頌。(Shutterstock)

談麒麟 說孔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魯國雖不及齊國強,但出了一位大聖人,「巍巍乎」、「盪盪乎」的,大哉孔子!他就是人中的麒麟, 孔夫子體現了仁獸的能力, 以天下為己任!

王維在文壇地位飈升,與蘇東坡的評價有很大的關係。(灼見名家製圖)

再說王維

筆者相信有不少成人和學生,都學習過或懂得背誦一首王維的詩,王維才華洋溢,甚至和同期的孟浩然合稱「王孟」,孟浩然的《春曉》,可謂人皆盡曉!大家又覺得哪首詩是王維的代表作呢?

何紫1941年隨母從澳門來港,直到22歲都住在灣仔,所以對灣仔有深厚的感情。(香港作家聯會圖片)

何紫的灣仔情懷

何紫生於憂患的歲月,生活匱乏,戰時要吃麵包碎和稀奶水來維持生活。戰後的香港百廢待興,很多人三餐不繼,溫飽不易。但何紫沒怨天尤人,樂天知命,更樂在其中,成了「野孩子」。

1951年,真光中學初中部遷至大坑道。(真光中學官網)

時光倒流七十載 教育話當年

新中國成立後,在內地各處都有人南遷到香港發展,也有有心辦學的學人或團體南下辦學。畢竟,當時的香港十分自由,容許私人辦教育。內地,特別是廣東省都有學校南下香港辦學,當中有不少是有基督教背景的。

琴以養性,棋則可以養智。(Shutterstock)

玩能生智

玩能生智,玩能增加生活的情趣。琴以養性、棋以養智、書畫以言志抒情,偷得浮生,來一首音樂、下一盤棋、寫一手書法、賦一首詩,不亦樂乎?

閱讀需要氛圍,也需要時間培養成習慣。(Shutterstock)

培養喜愛閱讀的孩子

孩子原本有好奇心,對世界的知識充滿求知慾,不應懼怕讀書和學習。但如果父母和學校把學習和功課、考試拉上關係,若他們考不到好成績便標籤為「懶惰」,只要他們成績落後了,就會害怕學習。

作者與紫薇(左)合照。(作者供圖)

山邊的紫花,潤物細無聲

怎樣去總結何紫的一生成就呢?「兒童文學家」已太窄了,「青少年讀物出版家」也許較接近一點,但我相信香港上世紀最傑出的文化人、出版人應當之無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確可以是一個總結。

老師、校長如何善用中華思想來管理學校、教育學生?(Shutterstock)

治校如烹海鮮

教育孩子和經營學校就要「如烹海鮮」,要按不同的食材,如大魚小魚、海蝦河蝦、蜆蠔青口,都有不同的烹調方法,蒸、炒、煮、炸,生吃、熟食均可以令人食出鮮味來。

崇禎先刺斃昭仁,正準備向長女長平公主下毒手。(周金毅攝)

談帝女 說崇禎

崇禎皇帝實值得詳談──他是《帝女花》的主要角色,當年由大老倌靚次伯演,不作他人選。我們愛中國文化的人也要感謝劇作家唐滌生把這段歷史搬上粵劇舞台,將之藝術化,才能流傳於世。

林志垠(2021)提出讓大腦更發達,遊戲是不可或缺的角色。(Shutterstock)

遊戲讓大腦更發達

透過遊戲可以刺激腦部的發展。希望家長能掌握好玩、開心的遊戲,與孩子一起玩,達到親子身心並用的溝通互動,右腦才會受到刺激,培養出終身受用的靈感、彈性思維、創造性、掌握能力及記憶力等。

據報今年有91%的家長獲派首三志願。(Shutterstock)

花落誰家

每年小一派位之後,不代表塵埃落定,有些家長還是力求最好,被派首選、次選、三選的91%的家長仍會抱「人望高處」的心態,「不妨一扣」。

文字是知識傳遞的載體,也可以通過閱讀汲取前人的教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Shutterstock)

除四害

猛虎、巨蛟、惡人、毒草都要根除,人心才會安穩,社會才會安寜。但人的惡習甚多,但萬惡「懶」為首。嗚呼哀哉!「懶根不盡除,難有好人生」。

第1頁,共5頁 1 2 5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