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宗教授是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退休後花了幾百萬元開設香港首個北極科研站、造訪南北極達20次、60歲才組隊創業,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他的故事。
花園大廈的童年點滴,陳教授至今記憶猶新,「我記得步出畫眉樓,走下樓梯,便看見幼稚園對出的小公園。上學時,屋邨會把它圍起來,成為我們一班幼稚園學生專屬的遊樂場,讓我們可以跑來跑去。
香港中國旅行社董事長兼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回憶起中大校園生活坦言,「大學是人才的搖籃,我覺得香港的未來就在這群年輕人手上,青年興,香港興,國家興。」
郭富城從出生到長大,在明華大廈居住20年。他坦言當時生活上物質上都絕對不富有,一家七口,住在一個400呎單位,是有點擠,但卻是成長歲月中,最開心的一段時光。
今年,中大授予Marmot教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肯定其在公共衞生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他在大會上發表致謝辭,分享自身經驗,鼓勵畢業生繼續前進。
現年97歲,去年退休的郭利民(Uncle Ray)獲中大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他對香港廣播界的貢獻有目共睹,他的深夜節目自1970年起慰藉了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心靈。
暫別香港一年多,沈教授上月24日回到中大老家出席畢業禮,風采依然,只是皮膚較前黝黑。他在台上站起來接受榮譽法學博士的一刻, 全場掌聲雷動,都為這位前校長感到高興和驕傲。
海泉和我就是那一代中大生的一個橫切面,窮小子,會考成績差勁,入港大無望,可憑苦拼入讀中大,拿得一紙大學畢業文憑,從此脱貧向上流動。受益於中大教育,得新亞恩師扶攜,海泉報答已盡,如今西歸,英風宛在。
法醫人類學家是悲哀的職業,因為戰爭與災難,從未止息。但愛,可以跟死亡一樣強:在最深的黑暗中,是他們守護亡靈和人類,以沉靜眼眸,凝視空洞的頭顱,解讀出被遮掩遺忘的訊息。
尹達剛師傅自言,能夠學習日本料理的理論,讓他受用一生。中日是鄰邦,兩國一衣帶水,因此他後來回到香港,推廣以中國菜的技術,來烹調日本出產衛生健康的優質食材,感到非常有信心,亦相信港人可因此受益。
一枚奧運獎牌的意義,既深且遠。她們希望化身大使,將乒乓運動推廣至社區,讓更多人愛上體育。一、二、三,加起來變得無限大。敢於去追、不怕失敗、永遠堅持,讓潛能爆發,天生我才,人人都是三甲運動員。
關於體育,霍啟剛和郭晶晶想說的,不僅是體育精神。一個成長於致力推動香港體育發展的體育世家,一個是挾奧運四金的國寶級運動員,兩人在不同軌跡上,與體育運動相遇相知。
日前建造業零碳天地主席莊堅烈先生接受記者訪問,暢談零碳天地在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的角色,並表示繼「建造的藝術」展覽後,將會陸續推出多項新猷。
梵宗法師(Ajahn Brahm)為人慈悲,積極為社會各界開示,以幽默、親切見稱。2020年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場地關閉,法師身在澳洲應覺智國際基金會所邀為香港開示。
沈旭暉綜合了六個最能下放國際關係知識的業務:旅遊、教育、創作、生活品味、研究顧問、社會企業,結合科技新趨勢,摸着石頭過河,一間一間公司慢慢建立,希望建構一個ecosystem。
問如果重來,你仍會選擇游泳作為事業嗎?菲比斯答得毫不猶疑:「游泳是我的生命,沒有任何事能夠取而代之。我很享受游泳生涯,亦慶幸能把目標一一達成,從沒有想過游泳以外的其他可能。」
我站起身,恭恭敬敬地朝白先勇合掌低頭,他扶着奚淞的三幅禪畫,招手讓我過去拍照。「白老師,可以挽着您嗎?」他聽罷,慈愛地笑起來,把左手臂一抬說:「來吧!」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