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啟示與智慧──疫情下失業仍能泰然和快樂
從小到大,在身體、學業、人際、家庭等各方面,都會受到不同的困厄。如果能在這些環境中自己修行不怠,同時繼續以菩薩精神幫助别人,逆境也會轉化為難能可貴的增上緣。
從小到大,在身體、學業、人際、家庭等各方面,都會受到不同的困厄。如果能在這些環境中自己修行不怠,同時繼續以菩薩精神幫助别人,逆境也會轉化為難能可貴的增上緣。
面對各種災難、疫病,種種無常變化的痛苦,我們內心都要有很深的覺悟,除了要有愛心、同情心、慈悲心為受災者祈禱、祈福,迴向他們減輕痛苦或轉生善趣外,還要有服務眾生的智慧。
現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身心療法,幫助大家強身健體。介紹的身心療法,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減少大家的身心煩惱,包括微笑行動、鬆禪、放下禪、靜觀聆聽訓練、靜觀呼吸訓練、慈心禪、動禪、和睡禪。
常霖師認為:「平時怎可能沒有妄念?你能覺察得到,已是進步,是成功的練習,應該繼續覺察下去。妄念跑出來時,不用理會,它會自行離開的。就如一道河流,河水流個不停,你不理會它,它不會潑濺到你身上。」
真正了不起的不一定是所謂「名成利就」的人,更可能是市井中人,或許是心地善良的老婦人,或許是朝着目標奮進的年輕人,他們雖然默默無聞,但卻可能是高尚,富於同情心,能夠無私地關愛他人。
如果我們想減低自我意識,就必須在「想」上作調理、提昇,這樣在行為上我們才能有所改變。「簡單來說,便是在做出行為之前,我們要想想做的這個行為,對自己及他人會造成什麼影響。」
為了推廣靜觀,以助香港人減輕壓力、不安或憤怒的情緒,許曉暉女士在「澄鏡臺」中特別撰寫〈停一停.心呼吸〉一文,鼓勵市民每天抽出三分鐘,覺察自己的身體感覺、情緒和想法,好好關心自己。
惲校長一再強調﹕「我的使命就是要做好筏可,甚至希望筏可他日能與拔萃、喇沙鼎足而立。」不過,他堅稱筏可即使成為名校,收生時也不會只着眼於成績,一定會堅持有教無類。
「全人健康」的目標與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普度眾生的本懷是一致的,而佛教徒修行的前提是發「菩提心」,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行六度四攝,有助培育社會健康。
性廣法師認為,並非要以佛教養生學取代西方醫學,畢竟就現今科技的水平而言,治療急症、外傷、甚至難產,西方以外科介入的成效是毋庸置疑。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慢性疾病是西方醫學都束手無策的。
握過手後,他徐徐坐在一幅手書《心經》下,秘書小姐端來好茶,我們在熱氣氤氳中端詳辦公室的擺設及佈置,格局開揚,書架上中英夾雜、滿滿排開的,竊以為是主席驚人閱讀量的最佳明證,怎料他輕描淡寫一句:「擺放的居多。」我們的訪談,便由閱讀開始。
握過手後,他徐徐坐在一幅手書《心經》下,秘書小姐端來好茶,我們在熱氣氤氳中端詳辦公室的擺設及佈置,格局開揚,書架上中英夾雜、滿滿排開的,竊以為是主席驚人閱讀量的最佳明證,怎料他輕描淡寫一句:「擺放的居多。」我們的訪談,便由閱讀開始。
「身邊所有人,沒有像我病得這麼長久。如此我就知道,原來這是我的『專業』,我是一個專業的病人。既然我是一個專業的病人,我就要有專業的精神。病人有病人的心態,我能夠感受他們的苦。」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