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年香港在動盪中仍勉強捱得過去,靠的是名副其實的「吃老本」,特別是庫房充裕的財政儲備。當這些經多年積累的儲備逐漸用盡時,我們還有什麼新的經濟發展足以繼續為港人提供工作職位、為庫房積累財富?
港大社會工作及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斷言,香港的貧窮問題不會消失,但如何減輕市民生活上所承擔的困苦,市民期盼李家超出任行政長官後,能真正為他們做實事,不再單單追求削減貧窮人口數目。
港府今後似乎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和亞洲各地的文化交流,鼓勵更多東盟國家的青年人來香港留學和工作。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是全球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心之一。
從政策的角度看,香港人的「人心回歸」應該是依循三個階段推進。伴隨着這幾個階段的發展應該是香港人對國家民族的認知不斷提升,進而對國家民族的感情日增,而最後則產生愈來愈強烈的、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未來5年是開啟「愛國者治港」發展新篇章的關鍵5年,社會各界均對新一屆政府有着極高期望。短期內希望政府盡快訂立與內地及國際的「通關路線圖」,長遠期望帶領香港實現「十四五」規劃之國家目標。
壟斷全球的美國網企已經「明刀明槍」,擺明是用來協助美國控制全世界輿論、操控國際社會氣氛的工具。過去幾年,中央多次提及「講好中國故事」,但中國要爭奪話語權,第一步是什麽?平台。
美國幾十年來掌控全球網路言論,操控世人價值觀。日積月累的偏頗資訊建立如今所謂「民主」社會的意識形態,其殺傷力及影響力遠遠比真正的戰爭還要兇狠。立刻去片,聽聽時事評論員霍詠強分析。
平心而論,由於中央已經把「人心回歸」視為重要戰略任務,最近兩、三年特區政府在學校內推動中國歷史教育、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方面較以往積極,但力度和成效則遠遠不足。
內地一些城市正邁向對新冠疫情實施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根據野村估計,如果這種做法普遍推開,中央政府可能會付出相當於國內GDP 1.8%的代價。是否物有所值?這裏有兩點值得留意。
經過近3年的社會動盪和疫情摧殘,香港元氣大傷,表面穩定的背後隱藏着一股中產移民潮,及年輕一代的躁動不安。未來5年政府要安定人心,令社會逐步走向和諧,也許需推動幾項大型社會計劃。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分別在5月10日及11日採取執法行動,拘捕2男2女,年齡介乎45至90歲,與籌辦「612人道支援基金」有關,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第29條。
架構重組牽涉複雜的行政革新、龐大資源的投入、工作心態的調整,港府應該以前瞻的眼光去進行這次架構重組。筆者明白背後或許牽涉一些人事安排的政治考慮,但希望基本考量還是要回歸到理性分析。
李家超要向什麼人描繪香港的未來?自然是相信中國持續發展、香港可以共同邁進的一群,至於餘下對中國繼續抱住懷疑態度的,多說無謂,在未來,他們只需要看到香港發生了什麼、沒有發生什麽,自然會作出選擇。
李家超以99%高票當選第6任行政長官,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港人需要明白,從今往後特首會得到中央的充分「關顧」,其行動和政治取向代表中央,所以過去將問題歸咎於特首個人的習慣必須放棄。
香港被譽為長壽之都,但人口老化也對香港的房屋、醫療及福利構成壓力。行政會議成員及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認為,政府應從長者角度去檢視現有的長者安老及房屋政策,令長者「有得揀」,從選擇中得到尊嚴。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撰文認為,李家超以壓倒性高票當選特區行政長官,是一國兩制實行以來的一個里程碑。中央對港新政策的亮點,是將內外敵對勢力「永久」排除出香港的管治架構和政治舞台之外。
南韓及多國政府視社企為社區經濟一部分,鼓勵平等參與的管理模式,以及提供充足指導及支援。相反,港府只將社企置於扶貧框架之下,甚少提及其對香港經濟帶來的諸多貢獻,港府有必要再思社企的經濟角色。
新冠疫情下,快速檢測套裝及其他醫療廢物大量增加。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現任政府未有妥善處理相關廢物,對環保產生損害,下屆政府須改善分類環保政策。
目前的《國籍法》第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今集分析,這項政策未來會否有空間改變?
柏克認爲政治適合人性,而不適合人的推理;BBC文章則建議當聽到喜愛的歌曲時,我們應該對「音樂」做些思考,而不是全心投入,並引用了James Brown的歌詞作爲結尾:「心情不錯,不代表你不會做錯事」。
李家超和他的新政府將肩負解決香港特區社會經濟矛盾和問題,一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局穩定、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回升,台灣的前途問題將成為中國中央領導層的政策重點。
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周六(8日)舉行,唯一候選人李家超獲得1416票支持,以得票率99.16%成功當選,票數超越歷屆行政長官。國務院港澳辦、中聯辦隨後發表聲明祝賀。
過去新界發展,都有重西輕東的格局。現在看來,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所覆蓋的範圍和發展潛力,不比西部經濟走廊小。筆者建議的「蓮灣線」連接多個工業區和科學園,對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的形成起極大促進作用。
有人說,不用急,先有科學,後有民主;或者有了科學,必有民主。我由小學開始,已不知聽了多少遍這類的話,耳朵也起繭了。如今兩鬢皆霜,民主美人仍是芳蹤杳然,千呼萬喚不出來,難見廬山真面目。
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同具體實際難題、歷史文化傳統和時代現實要求3方面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在國家主導之下把兩制藍圖變為美好的現實。
劉兆佳教授認為,縱觀海內外,每個政府都應該有自己的政策研究機構,來協助政府從宏觀、長遠的戰略角度來分析問題。尤其當今香港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國家發展態勢瞬息萬變,香港內部亦面臨許多挑戰。
香港公務員團隊正直廉潔,備受各方嘉許。唯各個政府部門均有明確職責範圍,只需按規則和程序辦事,不論團隊架構、制度、程序及風氣已難以應付現今的挑戰,要應對複雜的外圍環境必須改革。
現在中央用李家超或武官治港,背後的潛台詞就是執行與服從,並將矛頭直指公務員團隊。李家超在政綱中提到強化政府治理能力,一定程度上等於劉備在未站穩陣腳之下,貿然把徐州防務交給了張飛。
北部都會區能為李家超提供一個整合發展大型項目的機會,所以他面臨的首個挑戰是如何善用政府土地,以及有效地收回私人土地。就着種種挑戰,李家超需要一個能誘發廣大社會共鳴,以及能取得國家及國際支持的策略。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周二(5月3日)宣布,原定今年6月至7月通車的東鐵線過海段將於5月15日通車,屆時由紅磡站往金鐘站只需約7分鐘。
中共二十大將於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的大事,由於「菌」字部首艹即二十,香港疫情的完結日期,可能與二十大的開幕和閉幕日期同步,20也暗示兩地清零。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政府早前擔心第一階段放寬措施會否令疫情反彈和確診個案上升,但幸運並無發生,見到疫情持續穩控及改善,讓本港可放心在復常之路前行。
筆者支持李家超參選政綱着重創科。創科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發展重點之一,香港應竭力發揮自己所長,為國家所需作出貢獻,從中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所以下屆政府對創科不容掉以輕心。
土地和房屋是人類一切活動的載體,是人類賴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和心靈基礎。一個能提供足量土地的靈活策略性規劃框架,將有利於短期解民屋荒之困、中期發展經濟新引擎、長期利用適切人口與人才政策。
自從《國安法》在香港實施後,引起了一撥移民潮,加上英國推出5+1方案、疫情逐漸緩和,今年首季移民查詢急增四成。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今集為大家講解,到底港人移居外國,會否喪失香港永久性居民和中國公民身份。
第5波疫情期間,政府抗疫資訊屢次表現混亂,到底暴露了什麼問題?李家超上場後,應該如何改善科技政策?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工程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分析。
李家超的政綱有遠見而且準確地應對了2019年動盪的社會經濟根源。他任命的司長、副司長和政治助理將如何與現有公務員合作,實現四大政綱,這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是必要的和可取的,但成效仍有待觀察。
過去多個新發展規劃研究,都是各自為政,只處理個別範圍內原區重置受影響設施。成立新界優化發展局後,應視整個新界為一個大棋盤,獲取更多規劃和土地整合紅利。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