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否積極帶動科技事業?

政府應否積極帶動科技事業?

政府應否積極帶動科技事業?我認為,政府積極介入,以政策振興本土工業,特別是數碼產業,是理所當然的。試想,一個地區只有一條河,用作水力發電,還是運輸,或作娛樂旅遊?這必需政府主動介入,而不能任憑市場。

內地股市難大升

內地股市難大升

在過去幾周的跌市中,最令筆者意外的是這隻人造牛只是維持一年時間便玩完,而主要指數的升幅也不到兩倍。從以往牛市的經驗,人造牛的升幅真是太少和壽命太短了……

嚴守紀律 vs 隨波逐流

嚴守紀律 vs 隨波逐流

貪婪與恐懼皆天生,最精明理性的投資者,都可能會因一時決定打亂預設的投資計劃。要防止這問題,投資者可以採取系統性投資方法,即資產配置及分散風險的原則,並堅持長期執行。 投資者擁有七情六慾,難免受到貪婪或恐懼而做出衝動情緒化的投資決定,不過正因市場千變萬化,投資者更應嚴格堅持長綫觀點及紀律,以排除人性軟弱的干擾。

希債危機與聯繫匯率

希債危機與聯繫匯率

為何希臘會陷入如此困境?我們必須從更宏觀的角度觀察之。加入歐元區這個貨幣聯盟,意味着放棄自己的貨幣政策,也放棄了貨幣可自主升值貶值,情況與美元化(dollarization,即放棄自己貨幣改用美元)十分相似;又因匯率等於與歐元區其他國家掛了個很堅固的鈎,所以與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也十分接近。 希臘加入歐羅區,意味着放棄自己的貨幣政策,放棄貨幣可自主升值貶值;又因匯率等於與歐羅區其他國家掛了個很堅固的鈎,所以與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也十分接近。

A 股停牌避跌與制度的內部張力

A 股停牌避跌與制度的內部張力

中國股市開設以來,風雨連連。在相當程度上不是人們常常以新興轉型為托辭解釋得了的。它實際上是中國的經濟制度存在內部張力所致。中國現在實行經濟制度被稱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雖然「市場經濟」是中心辭,但被「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兩大限定辭所侷限。實施上,這三大概念經常是視乎需要被加權的,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三者混而成之的。

「希臘病」之鑑

「希臘病」之鑑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的最大使命是與債權方重新談判,以獲取一個不以緊縮而以經濟增長為核心的救助計劃。豈料他爭取這一目標的手段,卻是險招迭出的民粹主義。如果說這場以「民主」為名的公投給了希臘人一次宣示人民主權的機會,卻也無端加深了希臘與債權國之間的裂痕。

上海股價下跌的分析

上海股價下跌的分析

股票的市價常會變動,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基本價格的變動。基本價格是基於投資者對企業將來贏利的預測。企業的經濟環境常會變動,以致贏利的預測變動,同時基本價格也變動。

銀行新思維迎商機

銀行新思維迎商機

高盛集團將在未來十年投入400億美元來投資再生能源計劃,融資目標包括光伏、風電、水電、生物燃料、能源效率、綠色交通等;美銀美林與非牟利機構合作 pay-for-success(為成功付費)的金融投資⋯⋯筆者樂見一些國際性銀行已經為社會創造共享價值。

簡說希臘國債的危機

簡說希臘國債的危機

有兩種方法能解決希臘的國債問題。一是由債主國家或 IMF 答應不用償還或延遲償還的時間,但債主不同意。二是由希臘本國增加稅收或減少支出。這政策也是行不通,因為政府無力增加稅收,減少支出會降低希臘經濟的總生產。結果今天希臘國債危機不能解決。

新界發展與英國殖民管治特色

新界發展與英國殖民管治特色

蒂德里克(Kathryn Tidrick)教授所著《大英帝國與英國殖民管治特色》(Empire and the English Character)書中有一段別饒意趣,寫英屬錫蘭總督克利福德(Hugh Clifford)爵士如何「百思不解,為何相較於大英帝國,其他帝國要多花如此大量的人力,才能把屬下殖民地的原住民管治妥貼。既然英國派駐500名官員就能管好人口三億的大國印度,何以法國非以200名官員統治人口僅得150萬的小國柬埔寨不可。」......此書的題材令我再度思索英國殖民政府於1898年入主香港之後,與具強烈抗拒情緒的新界原居民周旋的一段歷史。

隨着滬港通政策出台,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的關係將愈發緊密。

專訪恒生執董馮孝忠(二):政策市下滬港通的樂與憂

「滬港通其實是雙贏的,即是本地券商可能會多了生意,另外又會為內地帶來吸金能力。現在 A 股公司要吸引外國投資者的話,都需要提高其透明度,也需要多做一些投資者關係,公司的賬目即使不是採用國際標準編寫,但都要讓外國投資者看得更清楚,更靠近國際標準的透明度……」

聽「股」要駁「股」

聽「股」要駁「股」

我們喜歡聽故事,因為它們幫助我們理解世界。一個衝突的產生到解決伴隨着開始、中期和結局,一個寓言往往給人們帶來警示。無論是演講、教書,甚至是辯論,一個好的故事抵得上長篇大論的大道理。不過,具「故事性」的企業不一定是一個好的投資。

英國加入亞投行的背後盤算

英國加入亞投行的背後盤算

美國不加入是意料中事,而日本作為亞洲最大經濟體選擇不加入,當然突顯了她只是美帝附庸國的事實……其他西方國家的加入,我相信是真心想從而振興本國的經濟(說得難聽是「撈油水」),但英國的加入我則以陰謀論的角度詮釋:她是美帝默許下的「無間道」,而之前美國對英國加入表示不滿只是「做戲咁做」。

按揭「辣招」政策並非風險管理之道

按揭「辣招」政策並非風險管理之道

今年是人民幣匯率改制十週年,與香港房地產連年大漲小回,內地資金湧港可謂不無關係,而2008年的金融海嘯,又加劇游資泛濫,干擾香港金融及經濟秩序,銀行信貸監管由是加強,實無可厚非。惟若借監控按揭風險為名,「管理」置業需求為實,並非對症下藥,更非「逆週期措施」,過猶不及。

公務員為何加薪再加薪?

公務員為何加薪再加薪?

今年政府和行會決定在公務員加薪方面再加多0.5個百分點,這是否因應現時的政治環境而作出這樣決定?小市民根本難以知道答案。然而,政府官員已承認這加幅是不科學化,但卻合乎一貫機制。看到政府的解釋,筆者不禁會問:「既然是機制,為甚麼不能解釋這0.5個百分點是怎樣計出來呢?」如果是主觀判斷,政府是需要解畫的。

中國押注巴基斯坦

中國押注巴基斯坦

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個多月前,進行巴基斯坦國事訪問,期間宣布了價值460億美元的合作計劃,主力發展巴基斯坦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次合作計劃中,有三個項目特別吸引關注⋯⋯

人行放寬銀根的真貌

人行放寬銀根的真貌

考慮到人行自 2014 年 11 月以來已先後 3 次減息及 2 次調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人行實質上已動用「數量型」(即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及「價格型」(即透過調整利率)工具支持內地經濟發展。這亦是人行最近一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所帶出的一個重點。換言之,最近市場揣測人行可能考慮推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支持中央政府所提出的 1 萬億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置換計劃,顯得有點不符事實。 

穩定民企預期

穩定民企預期

中國的經濟改革早已過了上世紀80年代那種單憑政策承諾就能釋放出社會巨大積極性的階段。體制慣性和既得利益格局,消解了許多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穩定民營企業家預期,必須訴諸深化改革。

經濟增長事實與中美比較

經濟增長事實與中美比較

現在中國還可以靠什麼去推動生產效率的進步?城鎮化、搞教育、搞科研、擴闊海外市場等等,都可繼續起作用,但此等動力終有減弱之時,慢慢地增長率會降至美國的水平。要拖慢這增長率下滑的過程,中國須找新的增長支撐點。

投資不要靠貼士 要靠基本功

投資不要靠貼士 要靠基本功

為了讓年輕人認識理財,連寫了多篇有關理財的基本知識。有讀者感到不耐煩,覺得講得太多無謂,最好給他一個號碼——上市公司在聯交所的編號,讓他知道下一階段哪隻股票會升得多就是了。我知道持這種心態的投資者很多,但這種心態不正確,遲早把你害到損失慘重,非改不可。

香港住屋的三重困境

香港住屋的三重困境

歸根究柢,本港房屋問題源於深層次矛盾,新土地供應不足、舊樓重建、開發郊野公園土地或移山填海又遇上不同方面的阻力。找不到新地,變不到熟地,其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很多市民根本不相信政府沒有地……

金融科技的全球趨勢

金融科技的全球趨勢

福建自貿區以「互聯網+」為題,倡議「打造兩岸移動互聯網聯盟」,可見中央呼籲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已成各地重要的思維。「互聯網+」是新名詞,其出處是近年大熱的互聯網金融演變而來,今天把互聯網概念進一步擴展至各行各業。

高希均:台灣經濟躍升的奇跡

高希均:台灣經濟躍升的奇跡

讓我先講講經濟,但請允許我不要那麼 academic,先講一個 personal account,我自己怎麼經歷台灣經濟的躍升與困境。13歲的小孩子,從輪船上下來,父親可以用一包香煙換一串香蕉。在那時的上海,一根香蕉是很貴的。後來朋友告訴我父親他上當了,不是一包香煙,是一根香煙就可以換一串香蕉。那就是被日本人佔領了50年的台灣,這樣貧窮和落後……

綢繆美聯儲升息

綢繆美聯儲升息

歷史表明,美聯儲貨幣政策掉頭,會引起全球資本流向的巨大變動,甚至可能引發區域性金融危機;在全球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的21世紀,對其衝擊更不能掉以輕心。令人憂慮的是,國人對美聯儲升息對中國的影響尚不夠重視。

撕裂社會中道德觀的心理因素

撕裂社會中道德觀的心理因素

從一個較思想性的層面看,部分港人自稱持有的普世價值觀又或對所謂真普選的堅持,又有多少經得起實證及理性的檢驗?正如上文所說,道理無論如何正確都不易改變人們的是非觀,但道理卻仍不能不年年講、天天講,否則更不能及早預示災難。

中國經濟問題多籮籮

中國經濟問題多籮籮

中國今年首季的經濟增長按年上升7%,這是自2009年第一季後最低,顯示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假若這放緩趨勢未能盡快結束,中國經濟面對硬着陸的風險便會變得愈來愈高……以中央高層的智慧,又怎會察覺不到中國經濟已經出現嚴重問題呢?

化解衝突還是激化衝突?

化解衝突還是激化衝突?

對政改如此影響深遠的議題,我們在分析時,必須反覆推敲多方面的理據,並保持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冷靜,否則爭論很易淪為意氣,害己害人。要做到此點,一個重要的條件便是搞清自己有無利益糾纏在內。政改問題眾說紛紜,我們容易失去焦點,到後來變成各自表述,社會亦了無寸進,我們有必要把焦點再次對準。

第41頁,共46頁 1 40 41 42 46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