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樓市情况很怪,不但是買樓時機,對於如果一個真係要賣樓的人來說,也是千載難逢賣樓的機會。大家都知道,買樓是寧買當頭起,即是現在的買家是打算買樓,換句話說,如果要賣樓,最有潛力就是那些買家。
令人遺憾的是,香港政府大事宣傳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的便利,卻沒有推出相應的配套措施,來保障香港人到內地買房的基本權益(被騙的大都是長者畢生積蓄的棺材本);為不法商人提供賺取暴利的機會。
今個財政年度賣地收入目標僅實現不足兩成,多幅地皮流標。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分析,高地價政策難持續背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莊太量教授表示,政府不應該干預任何正常的經濟運作,而且對樓市能夠做的也不多,它可以調節供應,可以讓勾地與拍賣土地的機制同時進行,但不可能要求政府一刀切停止賣地,此舉有可能催谷另一個樓價上升周期。
原來老友亦打算交返間公屋,但有人同佢講,佢可以買私樓是因為間公屋風水好,點解要交返間公屋畀政府,就算被政府查到有私樓,到時才交回公屋還未遲。况且在香港做官的大多宅心仁厚,唔會強迫公屋租戶交返間公屋。
目前利率及住宅樓市庫存仍然相對偏高,即使特區政府推一系列的救市措施有着成效,相信目前樓市不大可能瘋狂飊升,但卻可增強準買家及投資者入市場信心,樓市出現止跌回穩的情況。
在未來的發展中,政府應更為謹慎,尋找真正符合民生需求和經濟發展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在短期內追求表面的繁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香港的可持續發展,讓市民共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透露出房地產市場景氣未恢復的信息,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也在發布會上表示,內地7月部分房地產相關指標降幅繼續收窄,但多數房地產指標仍處於下降之中,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中。
香港樓市的低迷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政府、銀行和市民共同努力來解決。通過採取一系列逆周期措施,穩定市場信心,增加市場流動性,可以有效應對當前的市場挑戰。
莊太量教授認為,金管局作為監管機構,是有能力向銀行施壓,因為經營牌照是由金管局批出,若銀行違反某些指引,可以被列入黑名單或實行扣分制,這些都可以作為續牌的準則。
根據《基本法》第107條,特區政府的公共財政應該「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現時已經變成為「量出為入,收支失衡,掩飾赤字」,公眾和立法會對這個嚴重問題的討論也明顯缺乏,情況讓人擔心。
辣招在香港已推行了逾十年,香港市場上長期缺乏投資者與投機者入市。因此,即使樓價跌也不會招致市場連鎖拋售。在這種情況下,市場應不需要有太大的跌幅,就可以找到支持位。
近年由於疫情和其他因素,政府財赤連連,同時佔經濟非常重要的地產市場進入寒冬,樓價不停下跌,許多人不然會問,樓價何時見底?香港樓價的升跌,也許跟國家真實財力一樣,不是單一經濟指標就能分析其走勢。
其實香港的營商環境和不少經濟領域,絕不遜於對方甚至大大超越新加坡。作為香港人其實也應本着,以真實數據盡好唱好香港的責任,不能太過君子,任人罵不還口。
推出高品質的夾心房有助於保持全國房屋質量,並吸引更多家庭申購,從而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提供充足的財政支持以完成「去庫存」和提供價格合理的公營房屋的目標。
港府尚未公布北部都會區具體融資方案或後續跟進措施,或可考慮公私營機構合作模式,為市場提供誘因,利用市場力量協助開發北都土地,以紓緩融資壓力。
如果每年興建的公屋數量倍增,建築開支也會隨即增大,那麼房委會的可用資金就愈來愈少。要解決資金缺口,當然不能缺乏政府的支持。但當政府也要面對財政緊缺的問題之時,房委會也應該作進一步審慎理財的準備。
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博士,討論香港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前景。
銀主只是希望業主繼續供樓,就算還息不還本都可以。所以,負資產業主是不會蝕錢賣樓,他們都希望有翻身的一日,老實說,我到現在都搞唔清,如果業主不是財務問題,現在點解要蝕錢賣樓。
問銀行借九成,物業很容易變成負資產,揸住一個負資產在銀行打工,就要勤勤力力,唔好遲到早退,唔好無端端唔返工,唔好得罪上司,否則被炒魷就大件事,要即時清還銀行欠款。
4月份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已止跌回升,並惠及香港的轉口貿易與貨運物流。其滿溢效果相信還會進一步擴散。只要經濟持續向好,用家負擔能力就會提高,而投資者入市的信心亦會進一步加強。
中國可以考慮容許人民,每年完稅後一定比例的收入可轉為離岸人民幣,首站是去香港投資物業,待取得經驗後,再開放這些資金在香港作其他投資。這樣,人民幣才可以逐步走向國際化。
黃光耀預計,今年本港經濟或錄得溫和增長,他反而擔心港人北上消費和商戶結業潮這兩個趨勢,會否打擊本地的零售和消費市道。
近月發展商之間,私底下不約而同呻現金緊絀,舊有併購五至六成的地盤全部停下來,就連金朝陽收購多年的銅鑼灣希雲大廈,無奈要流拍,可見發展商對前景心灰,首要的只希望保命保本。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