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後的樹木,彷彿一枝茁壯成長的新枝頭。(Shutterstock)

併購處置好似花園園丁

就像是園丁能夠用心塑造花園一樣,企業高管也應該以同樣的心事,配置公司中「帶養」的部分,使部門在內在外展現風華,脫穎而出。因此,定期的修剪和資產出售,不僅是持「營」保泰的關鍵,更是追求卓越的必要手段。

香港班官員本來準備出席,但後來唔敢出席王子的宴會或者家族辦公室開幕典禮。(Sheikh Ali Al Maktoum家族辦公室圖片)

千金買馬骨

我覺得香港政府浪費了一次機會,就算不是王子又如何,王室知道一個遠房親戚都受到香港政府熱烈招待,其他王室成員甚至王子就夠膽投資香港──《戰國策》之千金買馬骨。

根據去年的控煙諮詢,曾有建議提出加煙草稅至佔零售價75%,以達至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水平。(Shutterstock)

寓禁於徵 控煙災難

年前香港政府因財赤曾調升香港股票印花稅,卻變相猶如執起石頭揼自己腳,加稅後稅收入「因加得減」。加上時移世易,投資者習慣改變,資金跟紅頂白,港股資金流失,投資者寧願轉戰稅率較低的美股。

目前多地旳機票價格遠高於疫情前的水平,但大部分時候也是一票難求。(亞新社)

悶聲發大財

疫症無情,但亦正好將過往不利行業經營的因素一一沖掉。除非是特殊原因,航空公司在這個需求價格彈性超低的情境下,決不會再犯以前無序擴張的錯了。

「住宅空置稅」討論很多年,支持者仍然甚眾。(Shutterstock)

空置率的高低起伏

寫字樓和商舖配對難度,相信跟豪宅較接近。寫字樓和商舖業主,租金叫價視乎對將來市道預測,在經濟水深火熱之時期望環境好轉,空置率自然較有周期性。寫字樓空置率波幅最大,也許是寫字樓需求較商舖難預測。

周末可見,黃竹坑站上蓋Blue Coast銷售情況果如所料熱辣滾燙,共套現接近75億元。(Shutterstock)

自由市場回歸 樓價止跌回升

曾幾何時,長實賣樓曾經出現因應市況不穩愈賣愈平,今趟適逢香港政府全撤辣,集團見向隅者眾,即溫和加價加推單位,趙樓神更強調仍未到成本價,令準買家有感自己搵到超人着數,而沾沾自喜甚至心花怒放。

當市建局入不敷支的時候,其舊區收購進度及重建步伐定必受影響。(Shutterstock)

公私營機構合作 推動城市發展

市建局缺乏資源及資金來大規模處理市區重建問題,政府可積極考慮以公私營機構合作的模式引入私人發展商及併購公司,協助重建市區,透過公私營機構不同程度的參與和承擔,各自發揮專長,相信可收相輔相成之效。

美國的時期,工業化的發展開始遍及全球,但以中國規模最大。(Shutterstock)

趕超淘汰

資本要解決市場不足的限制,便是拋棄工業生產,發展金融,從金融中博取更大的利潤。但金融最後還是依靠實質經濟發展,單單依靠泡沫終將爆發金融危機。去工業化,實際上造就了後進國家迎頭趕超的機會。

特區政府要代香港旅遊零售業向中央爭取哪些政策?(Shutterstock)

復活節旅遊零售還未復活

一連4日假期從內地和澳門訪港旅客較2019年同期減46%,香港居民前往內地和澳門卻增10%。此消彼長,強美元帶來價格效應及低迷樓市股市帶來財富效應,加上地緣政治,都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

Blue Coast大賣點,是由屋苑搭一程即直達黃竹坑站。(Shutterstock)

寧靜至盛世的瞬間轉移

兩年前的今天,要進駐南區新盤,起錶呎價要近3萬元,今天Blue Coast的首張價單呎價水平,有如時光倒流般。等了又等,等撤辣,等息口見頂,終於不枉此漫長的等待,兩年前的呎價,今天已可進駐港島南區。

首先是美聯儲仍未減息,不少持有多個物業收租的業主收支仍未平衡,就算可以唔賣,都冇能力再買樓。(Wikimedia Commons)

樓市仍未風光明媚

業界朋友同我講,新樓單位咁好賣是有多少意料之外,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少內地買家本來打算買一個,現在因為樓價下跌了兩成及不用付30% 印花稅,以往買一個單位的錢補多少就可以買多個,真係唔買就笨。

直至耶魯大學的大衛·史雲斯出現,捐贈基金搖身一變,成為投資市場裏一員不可忽視的重炮手。(耶魯大學圖片)

流動性的投資價值

用作匹配資產和負債的長中短年期和類別分配比例的投資策略上,就不應該生硬或死板地把大部分的資產,囤積在高流動性、變現力高的資產類別身上,而是要破除成見,看透其實對流動性高的資產類別的偏好是一種心魔。

自由市場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功能和最巧妙的地方,就是令社會能有效地善用資訊。(Shutterstock)

市場制度的巧妙

大部分人對競投私人飛機、限量名車這些奢侈品沒很大興趣,也對於馬斯克投入的航天科技沒有很大興趣。在市場制度下,大家將財富分配到自己主觀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各得其所,不是挺合理的安排嗎?

表現優於預期的,是固定資產方面的投資,總體增加了4.2%。(Shutterstock)

內地經濟有轉強跡象

內地的內需沒法提升,看來應與老百姓覺得自己手上的財富大不如前有密切關係。中央政府亦覺得問題嚴重,希望能及早加以處理。據聞,其中一種處理方法,就是像香港,撤銷對購房者的資格審查(即撤銷限購措施)。

花墟重建計劃由2022年發表規劃研究結果至預計2036年完成,需時14年!(市建局圖)

與時間競賽的舊區重建

政府近年已採取一些為重建舊樓項目拆牆鬆綁的措施,雖然有助加快舊區重建,但公營重建項目最大的困難是在原區臨時安置受影響的商戶,以及安排商戶和住戶們在重建完成後遷回原址。

菲律賓、新加坡、中國內地和台灣的幸福指數排名全部比香港高。(Shutterstock)

港人幸福感點解咁低?

見到樓價係咁跌,又點會開心,新加坡逾八成人住組屋或政府宿舍,樓價升跌是不會影響他們的心情,這亦是新加坡能夠在幸福報告排名遠超香港的原因之一,加加埋埋,香港在世界幸福報告排名咁低是有根據。

蘋果公司決策消息傳出後,馬斯克(Elon Musk)在X平台發帖,帶有敬禮的表情符號抽着香煙。(Elon Musk X平台)

蘋果新戰略適應變遷

蘋果公司的電動汽車項目「泰坦計劃」宣布取消,十年成果付諸流水。蘋果公司的戰略轉變,以及市場動態變化,再次提醒我們:技術產業快速多變,企業需要不斷評估其戰略方向,以適應市場環境變遷,以及自身的長期目標。

美國股市十大市值公司有兩間和台灣有關,一是英偉達,一是台積電。(Shutterstock)

細看中美股海安危

目前熱錢不流入大陸,單以銀行界為例,中國四大銀行市值總額只有6600億美元,PE在4以下,而美國摩通的市值卻高達5411億美元,PE 10.92。有那麼大距離嗎?何時才回調?是一個世界問題!

在鮑爾的年代,合夥人制代表着無限責任。故此麥肯錫實際上在不同地方都註冊成為「有限公司」。(Wikimedia Commons)

懷念馬文·鮑爾

我在1992年離開麥肯錫,加入了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為公司開拓中國的業務。在30多年後,馬文·鮑爾先生的價值觀和思想依然指導着我和高風諮詢團隊每天的工作,我想這就是「諮詢精神的傳承」。

在外國,私募債的發債體往往是銀行不願意貸款的輕資產高增長型公司。(Wikimedia Commons)

私募債為全球投資新寵

今日高息債市場和40年前已有很大分別,香港很多私募債都是以房地產作抵押品。美國的融資市場比亞洲多元化得多,曾經做過一些項目,抵押品是科技公司的知識產權(IP),甚至找來保險公司為IP 價值作擔保。

花園道三號為香港首個既有樓宇取得 WELL 健康建築鉑金級認證。(冠君產業信託官網)

冠君信託穩中求進保優勢

冠君產業信託財務穩健,負債率22.8%,對比同業屬低水平。於充滿挑戰的經營環境下,租金收益只是溫和下跌2%,至23.12億元,相當穩定,花園道三號也是香港首幢「三鉑金」既有建築認證的甲級寫字樓。

長期以來,萬科都是中國房地產業的龍頭企業,被尊為行業的典範。(Shutterstock)

從萬科看內地房地產危機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連萬科這種原先還比較穩陣的公司,資金鏈亦變得愈來愈緊張,非要國家打「開口牌」,叫銀行來拯救不可。這樣做成本極大,救了萬科,救不了碧桂園;之後還陸續會有開發商要落入被清盤的厄運。

第1頁,共93頁 1 2 9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