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促虛實互動 元宇宙須防以假亂真
元宇宙的主體是虛擬世界,而實體世界擔當的是被同化者的角色,與智能製造的目標南轅北轍。然而,「實體世界被同化」的概念令人不寒而慄。試想想在未來一旦元宇宙成為世界文化主流的話,世界趨勢會如何演變?
元宇宙的主體是虛擬世界,而實體世界擔當的是被同化者的角色,與智能製造的目標南轅北轍。然而,「實體世界被同化」的概念令人不寒而慄。試想想在未來一旦元宇宙成為世界文化主流的話,世界趨勢會如何演變?
新冠疫情驅使全球衍生新常態,人們的生活以至整個社會的營商模式也從線下移師至線上。在互聯網世界,利用網絡漏洞進行網絡攻擊的行為屢見不鮮,所以從新常態推進至元宇宙的發展過程裏,網絡安全風險是一個重點。
醫學並非信仰,醫學是根據證據行醫。話雖如此,這也不代表醫學全然為真。我們現在之所以採用這些療法,乃是基於大量證據證明它們的用處。光是宣稱它如有神效,稱不上理由,一點也不!
對於有興趣進一步了解自然界的人來說,mRNA一直是令人着迷的研究對象,但它幾乎不受臨床研究人員的重視。它是如何被發現?又為什麼成為了對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疫苗成分?
水資源、氣候變化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無論是防疫時的清潔用水,還是腹瀉等與水污染相關的疾病,到乾旱引致的傳染病風險,如何可持續使用水資源、應對氣候變化危機及維持人類健康成關鍵。
無知會帶來恐懼,恐懼會來焦慮,因此減輕焦慮唯一的方式便是了解真相。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正確的訊息,如何下判斷呢?就讓牛津AZ疫苗的兩位研發者親自告訴我們。
使用VR及AR,虛擬的情境立即變成觸得到摸得及的東西,你的反應直接影響那件事的成敗及流向,還可以把你腦中的理論變成實事做給別人看,過程當中更能知道自己的強弱處加以改善。
唐偉章教授認為,香港有獨特的優勢,例如已經舉辦了近20年的邵逸夫獎,培養了很多科研人才,因此年輕人可以很容易就跟優秀科學家接觸。科學和教育也不是一步登天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提供機會。
伊隆‧馬斯克(TESLA的老闆)想利用太空科技,把人類帶去其他星球生活,真是談何容易!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環境大都不適合人類生活。地球即使嚴重暖化,環境仍會比火星或金星更適合人類生活。
除了透過傳統的中國歷史、文化、時事等議題教導學生了解國家之外,也不妨考慮加入更多中國科技元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國家的先進科技及它所創造的成就,增加他們投身發展科創產業的興趣和動力。
平台霸主在過去20年野蠻、「冇王管」、「蛙躍式」的擴張下,有多少中港電話騙案,是因為騙徒從通信軟件的保安漏洞中竊得私人信息從而契機下毒手?有多少只有外傭看顧的孩子是在玩網遊的光陰虛耗中涮了個無底深淵?
看到最近阿富汗人民逃亡的慘狀,不禁想,如果美國總統在下令撤軍之前,有看一下本書第五章以色列成功救出人質的那一段,學他們先沙盤演練一下,說不定就不會輸的如此狼狽了。
《萬物簡史》雖然說是簡史(short history),但是帶給你的知識比正史更多,因為它讓你看到了過程。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同意,你可以去找證據來反駁,書中的例子告訴你,科學正是用這個方式前進的。
7月20日下午河南鄭州下了一場千年一遇的大暴雨,泛濫成災,內地網民形容是「1個小時下了150個西湖」。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為我們詳細解說造成這場超級暴雨的氣象背景因素。
分析球賽以至社會政經金融現象,有用的參數本來就不多;況且,參數本身也很有可能每分每秒在變化,所謂球局和世事變幻無窮,無法量度,在這個情況下,人還是機械的分析厲害?
學界對政府大力推動中小學STEM課外增潤計劃持不同意見。對於熟悉STEM教育的學校而言,它們可以利用政府的資助加強學校現有的設施,當然鼎力支持。但對科技陌生的學校,要求它們適當使用,卻不容易。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在港少人關心。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香港年輕人對袁隆平所知甚少,他的貢獻不單止解決糧荒問題更提升國力,所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須加強認識國家科技。
網絡世代中,都市人總是機不離手,可是你知道手機輻射對人體有什麼長遠的影響嗎?環境局局長在回應立法會議員查詢時,曾提到「電磁場超敏反應」一詞,到底那代表什麼?我們患有那種超敏反應嗎?
新冠疫情下,大量社會活動停擺,但一眾有心人並未停下,致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機會學習上進。而恒生銀行則與創新教育共享聯盟和一眾學校實行「商教合一」,借提升商業服務的機會讓學生學習新科技。
香港足球總會聯同香港電競總會及數碼港,共同籌辦一連串線上及線下比賽,選拔香港隊"FIFAe 2021"代表。「香港電競足球代表隊選拔賽決賽」4月3日在數碼港商場的電競場地CyberArena舉行。
各種生物的構造與功能之所以成為現今的樣貌,絕非偶然也非一蹴可幾,那些看似隨機的演化過程,卻足以構成生物體種種複雜巧妙的機制,盲眼鐘錶匠究竟需要多大的能耐,才能打造出各種精美的鐘錶?
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報告機率,對於我們如何理解它,以及我們在情感上如何處理該信息,都有巨大的影響。對於和我們健康和壽命相關的信息,這點尤其真確,世上已有太多例子,可是人類依然繼續沉迷於此。
傳感器和物聯網的進步,使監控交通的能力出現重大飛躍。現時借助先進的分析技術,可以監測車輛和行人的實時流量,以盡量減少交通堵塞,鼓勵市民步行和偵測交通事故,在東亞各國成為政府政策的一部分。
到2050有30年時間,香港可以分階段逐步向前,先用天然氣代替煤發電減少排放,稍後用「零碳能源」取代天然氣。面對全球暖化,各國已搶先起步採用太陽能和氫氣等再生能源,發展綠色經濟,香港不能再落後!
新冠疫情確實為我們帶來很多挑戰,但也帶來不少創新機會,例如近月發展不同物料和款式的口罩和新型呼吸機。專家們預料新冠肺炎疫情將加速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融合和廣泛應用,後新冠疫情時代的新常態將會是怎樣的?
新冠疫情引起以網絡新形式來取代實體學生學習和參與社民社會的模式。當中尤以Minecraft(我的世界)的成效和趣味性為表表者,深受世界各地政府喜愛。香港和國內政府和學校使用的成效又是如何?
不少香港長者都在網絡世紀之前成長,他們大多沒有接受過正式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相關的教育,對互聯網、社交網絡等都只是一知半解。因此,他們對生活被數碼化,未必那麼容易適應。
機器人學、人工智慧、數位醫院、網絡安全……這些所有未來經濟最具戰略價值的部分,所有可激增我們的計算科技,甚至是能源消費方式、日常行動,都將變得完全依賴稀有金屬,這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可確實感受到的基礎。
公司還在苦惱如何轉型?打工仔發現競爭力開始減弱?你開始了解大數據(Big Data)嗎?再不來學習,就要被淘汰了!
雖然香港政府近年大力投資STEM教育,例如分別撥款10萬及20萬港元予小學及中學,資助學校添置STEM設施及教材,但不少教育工作者認為此舉未見成效,主要原因是課程設計指引不夠清晰。
香港匯聚內地以及全球的創新資源,具有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創新科技上擁有優秀團隊和國際視野。加上粵港澳地區的製造業、服務業、物流業、金融業、文化旅遊業早已相當發達,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旦痛苦或誇張的故事或記憶被建構,並伴隨着鮮活的感官意象和強烈的情感,可能就沒有內在的、精神的途徑能區別真偽。在我們的心智或大腦裏,並沒有一個機制能夠確保我們記憶的真實,或至少確保老實的品格。
內地有很多優秀的新聞人,只要有機會,絕對能在國際上和港媒國際媒體競爭。可惜到了峰會第二天下午,在會場已有記者接到禁令,不能發稿了,然後網絡上有些文章開始消失。熱情又專業的記者無用武之地,是公眾的損失。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