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慈悲的詮釋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Pixabay)

慈悲喜捨

佛教認為:在任何善行之中,授與受兩方是平等的,缺一方亦成就不了善業。善行能為我們帶來一種油然而生的欣喜心情,比物質慾望所帶來的滿足感還要持久和深刻。

母親主動為自己的身體度造需要,並為延續自己的嬰孩有上佳的營養,烹調益乳的食物,半點也不怠情。(Pixabay)

餵哺新風

母親節將至,我們向天下的母親致敬。正在哺乳的母親大都容光煥發,睡眠雖然永遠不足,肩酸背痛,但那份履行自己認為該做的理分以及嬰兒帶來的滿足,蓋過了一切付出。

每個決心都是一個考驗,一個激勵。

決心

我買了一套時髦的運動裝,穿戴整齊,在鏡子中端詳,覺得自己真有點像奧運的運動員,只不過是肚腩略大而已,我豎起手指作勝利的V字手勢。

父母不在,是災難和獲救的開端。迪士尼的兒童電影,十居其九都是先毀掉孩童的父母。(Pixabay)

父母往哪裏去了

學生運動的年代,以緘默作支持的是父母,譴責的也是父母。學生強烈批評成年人的世界一敗塗地,聽者則在猜疑:「他們的父母往哪裏去了?」

愛是一種能力,就像彈鋼琴,亂彈人人都會,彈得好要興趣,要學,要練。學費不便宜,很容易半途而廢。(Pixabay)

愛無能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愛無能」,我愛了。朋友有的愛了,有的沒愛,有的有意識地選擇不愛,也有的一下從「愛無能」變成「愛萬能」。

第30頁,共34頁 1 29 30 31 34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