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多一分感恩的心,讓醫護人員愛的付出,得到一分感恩的回饋,也能使整個社會的幸福與健康更有保障。(Shutterstock)

善念循環・共聚福緣

有時,人們因為立場不同,可能相互對立,甚至發生衝突,例如勞資關係。傳統五倫中,「君臣有義」的智慧,可轉換為職場上的「勞資有義」──僱主善待勞工,勞工則盡忠職守,勞資雙方互相感恩。

初來乍到,首度走進夢境中的「伊甸園」,當光影記憶與現實場景重疊,半夢半醒之間,仿佛冥冥中赴一場前世之約。(Shutterstock)

我的香港夢

遙想舊日,鮮衣怒馬,美人如玉劍如虹。但願,香港文化可以歷劫重生,苦盡甘來,鳳凰涅槃。但願,無數你我他的香港夢,亦可有美滿結局。

走過山山水水,天地萬物在教化我們。 千迴百轉,最終回歸初心。

嵩山望遠

山外有山,看遠才能攬物於胸。 人外有人,謙卑才會虛懷若谷、百川匯海。 技藝永遠不只是技,必然要文化和修養為基礎。 一切由心出發,修心是根本。

有多少人明明知道賭博不對,卻沒辦法自我克制、及時改正?(Shutterstock)

賭徒的迷惘

凡夫心有很多矛盾,一念是善、正確的;一念是惡、是邪的。知道不能賭博,這是善性未泯;明知不可行,又不能自制,就是缺乏規範。

看來他們將家務視為雙方責任,是雙方共同努力合作。(Shutterstock)

「男主外女主內」已過時?

我絕對覺得往昔「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不合時宜,需要重新檢討。而在這個雙職家庭愈來愈普遍的年代,家務事更需要夫妻一起分擔。特別在教養孩子的路上,爸媽若共同培育,孩子才能在父母的蔭庇與督導下茁壯成長。

一首樂曲真的需要有人生經歷,才能聽懂。 時光流逝,你聽懂時,驚覺曲中說的正是自己。

曲中人

少年時,洞簫是我的樂器,喜歡它簡樸率性,吹奏隨心。 年紀漸大,洞簫成為我的朋友,伴隨我走遍世界, 深沉的簫音撫慰我身心靈。 而今,洞簫是我的老師。

因為執着吃不到芝士蛋糕這一件事,所以一直不能放下,這樣是不是很可笑呢?

放下執着

世間上每一個人、事、物的出現,都是因緣和合,很多時都由不得我們作主。假如凡事在心裏都有一個「非如此不可」的認定,反而常會徒勞無功,只有增加煩惱。

我們要好好地思考人生的眞理,時時將道理放在心中,不要一碰到外境就轉動自己的心。(蔡青兒fb)

無價的智慧

人生的價値,不在有形;眞正有價値的東西,是無法用天平秤量的。人生在世,若能眞正發揮生命良能爲人群付出,之後所體會到的那分心安理得與歡喜自在,才是人生最珍貴的至寶。

根據過往接觸的經驗,很多婚姻都有挽回餘地。(Shutterstock)

挽回婚姻要有3大條件

我對那些不斷被另一半咒罵、貶抑、忽冷忽熱對待的女性,心存憐憫,勸她們想想是否該留在一個不愛惜她的人身邊?只可惜,她們就是那批寫信息來問我意見,說自己活得多苦,但仍願意留在負心人身邊的姊妹啊!

學習一門技藝,是終生的修行。

一堂洞簫課

學藝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覺醒的過程。 尊重前人的教導,但前人的經驗始終是屬於前人的。 我們要努力理解其本質,要反覆去實踐練習。 去蕪存菁,有取有捨,才能將前人的經驗學到手。

青年時,故鄉是風箏的線繩,牽引着萬水千山的遊子心緒。(Shutterstock)

歸心似箭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縈繞不去的故鄉。對於安土重遷的中國人,鄉愁是鄉土情結的永恆主題,或許有朝一日垂垂老矣,故鄉會是生命的燭火,寄託着葉落歸根的盼望。

疫情肆虐,很多人感到必須自行保健,養好身體,才是最佳的預防方法。(Shutterstock)

躺平與跑步

健康除了注意飲食、運動、休息之外,還要心情舒暢和積極樂觀。幸好,我平時已習慣「死馬當作活馬醫」,努力去醫,也許可以讓「死馬」活過來。戰勝規律是一種動力。

不管學佛還是學攝影,都應該要保持一顆自然開放的心,接受任何轉變。

學佛和學攝影

有人問我的攝影風格是什麼?其實我沒有風格,如果真的要說的話,就是自然,我的風格只是隨順自然一直地變。假如太著重個人風格,就像修行時放不下自我的執著,會容易變成固步自封,很難更進一步。

這一代許多年輕夫妻不生小孩,寧願養貓或狗。(Shutterstock)

狗狗識做多了……

「狗是最忠心最愛黏主人的。每天見到你,都會搖頭擺尾,咧嘴微笑歡迎你回來。相對孩子冷冷的回應,狗狗『識做』多了。」從沒想過,素來視孩子如命的她,今天會說出這種話。

通常恐懼都是基於將來未知而又可能發生的事,而非當下正在發生的事。

恐懼的原因

恐懼的原因來自害怕失去、害怕失敗、害怕受傷,很多人跟人爭辯時,絕對相信自己是對的,而對方一定是錯的,這樣自己的情緒很易失控,還會導致人際關係破裂。

妳也是依賴型婚姻中那一直長不大、只知全然依賴丈夫的妻子嗎?小心時間久了,丈夫會逐漸覺得是「不能承受的重」。(Shutterstock)

依賴配偶的婚姻

日本作家曾野綾子描述這類人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自私自利是一種病嗎……當自己有苦要訴時,認為大家都必須馬上放下手邊工作,專心傾聽才是。她們看來,常常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一樣。」

禮儀教育不可廢棄,每個人守好規矩倫理,負起責任使命,才是世間之福。(圖為台灣琉球國中靜思書軒啟用禮,蔡青兒Facebook圖片)

安分守己‧長幼有序

現代人強調自由。真正的自由在安分守己,進而付出助人,感到身心輕安,歡喜自在;倘若抱着「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如此毫無節制、自以為是的自由,反而可能招致許多不自由的後果。

其他本地防疫政策大致上已正常,唯獨是由外地回港的檢疫隔離要求一天比一天苛刻。對於有家人在異地的市民來說,卻可能是苛政。(Shutterstock)

致疫情政策決定者

曾有人對我冷言冷語說,疫情再爆發你負責嗎?他是一個沒有家人在異地的人,甚至有幾個根本就沒有家人……。我唯有說,沒有身受其害的人才會說出這些冷血的批評,但一個愛民的政府卻不可以這樣。

「小時候,幸福是一件簡單的事;長大了,簡單是一件幸福的事。」究竟怎樣才能做到簡單而幸福呢?

搬家的啟示

假如可以養成在每次購物的當下,再三反問自己是「想要還是需要?」的習慣,以提升自我覺察能力而不被貪欲帶着走,就可以阻擋許多不必要的浪費了。

發明家問證嚴法師,「為什麼我發明的東西都賣不出去,把專利賣給別人之後,那人卻大發利市,為什麼呢?」(Shutterstock)

發明家的際遇

在這世間,由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自然觀念上也會有所差異。人生無法事事都很完美,但是若能懂得善解、包容、感恩與知足,就能事事圓滿、日日歡喜。

第11頁,共34頁 1 10 11 12 34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