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大江健三郎一同向世人告別的,是先生那少數能令全球各界均為之折服的風骨。(亞新社)

借莫言悼大江健三郎

莫言借魯迅先生的説話,指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不是「書生」躲進小樓,寫出「自得其樂」的「風花雪月式的文學」作品,而是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和人性関懷」,有「嫉惡如仇」的「靈魂」!

《詩經》描寫風物寄託深情厚意的方法獲流傳後世。(Shutterstock)

《詩經》中的春意

《詩經》中的春色,用花木禽鳥比興人們的各種感情,既有美好的期盼,又顯敦厚的內心,是女子對良緣的思慕,也是男子對佳偶的傾心。延至後世,成為中國詩歌的浪漫基因。

林徽因 (左) 與梁思成 (右)。( 資料圖片)

鍾愛梁林,梁祝寄情

金庸每次為小說作大改版都引來疑竇叢生。倪匡先生在《三看金庸小說》中,便對新版頗有微詞,並慨嘆新不如舊。庚戌子在比較過各個版本的差異之後,才得以分析出金庸是如何反覆地運用兩大啞謎的功夫。

詩經孕育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對現今社會仍發揮深遠影響力。(Pixabay)

《詩經》中的年味

《詩經》作為上古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中《國風.豳風.七月》一詩反映西周早期農村一年四季農民的勞動和生活,又記載了當時一些節令風俗。我們且透過此詩,看看古人怎樣過年?

《詩經》中不乏動人的愛情詩。(Shutterstock)

來自《詩經》的歲月靜好

「唯願歲月靜好」。綿延2000多年的詩句一直在傳誦,這一份緣自《詩經》的浪漫情懷,從西周到現代,從黃河流域到香江,一闋一闋雋永的詩歌,緩緩詠出對美好生活的渴求,對恬靜和諧的傾慕。

「攻略」到處可見。(作者提供圖片)

戰神的盛宴──融合經典的練筆

儘管捱過內外戰爭之苦,卻在文字世界裏泛濫着戰爭的比喻。以修辭角度而言,當然是靈活的套用,有一定的勵志作用。不過一旦漫無止境,可能會淡化戰爭的邪惡本質,激化人際關係的矛盾,釀成文明的風土病。

作者移居香港後留影。

與京城諸名家交往

作者家翁羅承勳,1982年被中國判間諜罪,假釋以後,許多文化界人士不時與之聚會,作者也得以和前輩們在一起,聆聽他們對話、議論,自感「增長知識,受益良多。」

300多首唐詩有懾人的藝術力量。(Shutterstock)

膾炙人口的《唐詩三百首》

前人說讀《論語》讀得一章便得一章,讀得一句便得一句,其實,讀唐詩也如是──只要口誦心唯,有所體悟,讀得一首便得一首,其妙處如入園圃,才高者固可含英咀華,童蒙者亦得與聞香氣,掇拾花草。

第5頁,共20頁 1 4 5 6 20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