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報人,心繫民生
緣份亦是當年被稱為民國才女的林徽因做過大公報副刊編輯,或因而使查良鏞走上同一生涯路途。… Continue reading
緣份亦是當年被稱為民國才女的林徽因做過大公報副刊編輯,或因而使查良鏞走上同一生涯路途。… Continue reading
曹乃謙與賈樟柯同出道於荒野本質的山西,究竟他們心裏的文化特質,怎樣衝破地域限制,不受困於貧窮落後⋯⋯… Continue reading
漫長的中國,苦難無邊,十幾個朝代下來,我真還沒挑中哪個朝代值得活。少數有趣的人物,掩覆不住大多數⋯⋯… Continue reading
金庸將梁思成與林徽因的事蹟寫成是為國為民的大俠郭靖和黃蓉,梁啟超父子及媳婦在查良鏞心中的地位定必⋯⋯… Continue reading
這對中國文學來說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收穫了魯迅,但也是不幸的,因為魯迅之後,尚無人能超越這個高峰。⋯⋯… Continue reading
推動學生的人格教育,是鍾玲的目標;培養對社會有承擔,富有人文素養的學生,是鍾玲的理想。… Continue reading
今次筆者解讀《射鵰》謎團後發現原來小說包含了兩個動人心弦的英雄故事。看到梁林面對苦難時,筆者知道⋯⋯… Continue reading
哪一個名稱是《紅樓夢》最真確的稱呼?我個人認為,糾纏幾個或虛或實的名字,本身就沒什麼大意義。… Continue reading
司馬長風等知識分子,痛心中國文化受摧殘,又嚮往西方的自由民主,因此友聯的刊物,就成了他們散播理念⋯⋯… Continue reading
人心,是可以統計歸納的。通曉行為心理學,讓他它成為你最強的職場武器。… Continue reading
論到香港文學的價值在哪裏,她與香港歷史和社會現實構成怎樣弔詭的關係,足證文學的多元價值,香港的本⋯⋯… Continue reading
23年前的9月8日,張愛玲死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市西木區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裏,終年74歲。在20世紀⋯⋯… Continue reading
「不二門中有髮僧,聰明絕頂是無能。此身不上如來座,收拾河山亦要人。」南懷瑾這首詩,也能說明他不止⋯⋯… Continue reading
段正淳能渡己,但不能渡人。自己的快樂,別人卻哀痛,所以他的品格,亦如他的武功一樣,至死亦未及第一⋯⋯… Continue reading
香港60、70年代是讀舊書的好時年,大陸台灣的文學禁書盡在香港,許定銘跑勻大小書店搜購,皓首窮經⋯⋯… Continue reading
蘇東坡有的是那樣體貼的賢妻,能在未有需要時已為將來有需要時籌謀,「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真⋯⋯… Continue reading
Balli Kaur Jaswal指出,國際知名印度裔作家的作品,多從男性角度出發,忽視了女性在⋯⋯… Continue reading
一眾作家寫西西,下筆不見沉重,是與西西作品遙遙呼應了。… Continue reading
「第一部小說《龍頭鳳尾》裏的主要人物是江湖人物,而新書《龍‧續》的主要人物是警察。大家可能有人知⋯⋯… Continue reading
好人只有一個「好人」的模樣,壞人的壞法便千變萬化。壞人中有大奸大惡,有小奸小惡;有陰險偽善,有自⋯⋯… Continue reading
18年前李歐梵教授和李玉瑩女士結婚時,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教授寫給他倆的一首七律,有「歐風美雨幾經⋯⋯… Continue reading
人生不易,以最深切的感受,參透人生的苦楚。… Continue reading
法國知識分子真的沒落了嗎?從法國國內而言,關於知識分子的詰問不可謂不多,但是,此話題關鍵並非在於⋯⋯… Continue reading
秋風清,秋月明,葉落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見相親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Continue reading
《風蕭蕭》是第一人稱小說。其名令人聯想到《史記‧刺客列傳》的歌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 Continue reading
「我們會被這世界劇烈的變化摧殘,但我還是相信,故事就像鮟鱇魚頭上的微光,當我們願意說或聽故事時,⋯⋯… Continue reading
試想阿紫整日聽到蕭峰叫她回到游坦之身邊,自己何止在意中人心目中沒有地位,還像妨礙了他,真箇欲辯無⋯⋯… Continue reading
8月11日是日本醫生、前仙台醫科專門學校教師藤野嚴九郎(1874-1945)的忌日。魯迅遠赴日本⋯⋯… Continue reading
新文化可以進入,舊有文化亦可保留,香港提供了既能抗衡又可互動的機遇,百川而來的文人學者不斷「進駐⋯⋯… Continue reading
每當馬雲碰到困難的時候,他就會想:「我跟別人不一樣,我能把這件事做好。」… Continue reading
馮睎乾分享,自己對着「祖師奶奶」張愛玲筆記中那些中英夾雜的「鬼畫符」快要崩潰時,竟發現了彷彿冥冥⋯⋯… Continue reading
滅絕師太的人格貫徹始終,已到達了不起人物的境界;周芷若命運帶悲劇色彩,卻閃爍着一種偉大的人格。… Continue reading
M.A. Bennett在接受專訪時承認,自己對文學的熱情令她有機會接觸到另一個階層,從而發掘更⋯⋯… Continue reading
性,是人類生活的一部份,文學作品反映人生,對性的話題理應沒有禁區。只要對性作具體描寫,公開發表,⋯⋯… Continue reading
胡國雄曾四奪「香港足球先生」,效力精工14年間,為球隊奪得超過40個獎項,並連續七年奪得頂級聯賽⋯⋯… Continue reading
讀詩、寫詩是以知詩、知我;以思無邪,與妙思遊,我嚮往這樣的詩、思生活,它讓我感到無比自在。… Continue reading
陳寅恪於嶺南大學任教期間,著述甚勤。他在《嶺南學報》等嶺大刊物上發表了13篇論文,均與開設科目相關。… Continue reading
金庸寫兩個少年人被糾纏在上一代的仇怨,郭靖自小以報仇為已任而苦練武功,又要應18年之約找楊康比武⋯⋯… Continue reading
李敖喜歡被稱為思想家、文豪。他當然不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可他幾乎是目前唯一一個可以跟五四那代還能接⋯⋯… Continue reading
《今天》的誕生,是地下文壇載着一群少年的夢想,頂着泥土拼命地向上生長,讓朦朧詩歌終見光芒。… Continue reading
金庸小說引起的迴響及評論極多,所以見到責難斥罵金著的文章,便給予重視。可是每次讀過之後,都令人失⋯⋯… Continue reading
林燕妮是一位出色的散文作家,從她的文字間已能感受其真性情,沒有半點矯情,用字淺白、坦率,一針見血⋯⋯… Continue reading
文學家看似不能創造政治或經濟上的偉大勳業,但他們有的是充實的學術修養、豐富的人生經驗,而最重要是⋯⋯… Continue reading
「村上春樹是關西人,如果他18歲沒有來到東京讀早稻田大學,而是一直在關西,或許就不會寫小說。」… Continue reading
《射鵰英雄傳》面世多年後都沒有人看穿故事真正主人。金庸在新版內再給大家提示,由張十五直接說出一個⋯⋯… Continue reading
「我們⼀起悅讀的⽇⼦」活動旨在探尋歷史故事,提高兒童對閱讀的興趣,在輕鬆的氛圍中了解閱讀、喜愛閱⋯⋯… Continue reading
梁林因「五台山圖」與敦煌文化結緣的故事外,被譽為「敦煌的守護神」的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常書鴻早已認⋯⋯… Continue reading
當天的小思老師,其實患上感冒,但她不願意改期,仍堅持出席。擇善而固執,素來是她的價值取向,認真而⋯⋯… Continue reading
謝纘泰未發表所著《中華民國革命秘史》前,已曾一再在英漢文報紙上,叙述衢雲事迹,並籲請將衢雲遺骸移⋯⋯… Continue reading
我有朋友高姓黃,他們自我介紹時,有時卻會說成「江下黃」,但黃字拆開來是「廿、一、由、八」,怎會與⋯⋯… Continue reading
香港有一位金庸迷,每天把《倚天》從報紙剪下來,集合成9本小冊子,一直保存了五十多年。… Continue reading
知道金庸喜歡影射身邊事物同用調轉做啞迷,「鵰」不是毛澤東的「只識彎弓射大鵰」所指的成吉思汗,而是⋯⋯… Continue reading
金庸在《新晚報》和《商報》寫小說,雖然不是時事新聞主編,他已經用過人才智在小說內寫社評,確是絕頂⋯⋯… Continue reading
尢列所著《楊衢雲略史》贊詞中有句云:「公何易而彼何難,公何優而彼何劣,公何巧而彼何拙」,以見衢雲⋯⋯…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