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甜,是看到兩婆孫之間的互動。(電影海報)

全職乖孫的「味道」

更讓人感動的是婆婆的女兒,她對媽媽的愛,是很純粹的,沒有任何想要家產的企圖。說真的,這豈不正是我接觸過的女兒們,她們對家庭對父母的無償付出,成為任勞任怨照顧者那份犧牲的大愛嗎?

雷佳音(左)精彩台詞拿捏有度。(《第二十條》電影劇照)

張藝謀的「正當防衛」

影片在高潮時打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0條「正當防衛」,點出主題!這是一部精彩的影片,據說,在內地有逾24億的票房紀錄,儘管在香港未有預期的熱烈,但並不影響這部影片的社會意義。

新晉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鄭保瑞,八年磨一劍的《九龍城寨之圍城》登上熱搜。

城寨傳奇

無疑,九龍城寨是香港的一種生存空間、一個象徵符號、一段都市傳說……在城寨清拆三十年之際,《九龍城寨之圍城》在江湖恩怨之外重塑了熱辣滾燙的城寨故事,為曾經的「黑暗之城」加添溫情與暖意。

當它上映之初,也許觀眾不大熟悉,還未發現它的內涵,市場反應不佳。(電影海報)

專心創造香港傳奇

我請教該片的對白指導楊秉基,他說出他的金句:「專心就是專業!」專心致志,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完成後才停步。他的話與我的觀後感異曲同工──不要放棄,對今天的事物不要習慣失去,不要主動失憶,要努力存真。

《大特寫》最早期的封面。

古舊電影雜誌成搶手貨

70年代是香港電影風起潮湧的年代,1975年唐書璇向電影圈的朋友說,她要出版一本專門性、獨立的嚴肅電影雜誌。她一呼百應,《大特寫》很快面世,第一期作者陣容有好幾位至今仍是香港電影評論的中流砥柱人物。

這女導演一定很纯情,如此可愛的瞓街男,是fantasy吧!(電影Gluck劇照)

GLUCK

想不到這一齣在德國電影節中出盡風頭,得獎無數,女導演Doris Dorrie 2021年的清新作品,有點像《那些年》,迷盡豆芽夢少女,或寂寞中女,甚至孤獨老婦......

音樂和很多東西,「不去保留就什麼也沒有了」。(《4拍4家族》電影劇照)

我與泰迪羅賓的「恩怨」

殊不知,數十年後的今天,我和泰迪羅賓竟然坐在一起吃飯,談起當年彼此互不相認的「江湖恩怨」,確是「一點中你怎去躲」,大家也笑起來。近日,還看了他主演的電影《4拍4家族》,發現他的悟性確比我強得多。

張可堅在《相約星期二》又導又演。與方力申的對手戲、擦出生命火花來。

相約星期二

Morrie說了很具哲理一句話,這句話與孔子所講的「未知生,焉知死」有所不同,我們不是要探究死亡是甚麼一回事,而是知道每個人會有這麼一天,辭世而去。那麼活着的日子,就要過得有意思了。

《長安三萬里》用心、用力、用情製作,特別對於關心青少年成長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確實產生強烈的共鳴感。

長安三萬里 情繫中華上千年

無疑,《長安三萬里》是可用作認識歷史與文化的上佳活教材,但電檢處以刻板的評級制,將這齣電影評為IIA級,即兒童不宜,對於小學生而言,實在是錯失認知國史、國學、國情乃至國安的好機會,實感可惜。

這電影是美國德州真人真事。(《禮儀師真假殺人事件》劇照)

阿婆殺手

究竟有些乞人憎的人是否可以從世界中消失?那些终日為身邊人帶來歡樂的人,是不是可以有權令這些乞人憎的人消失?這種論說很可怕,但有時我會極之同意。

希臘之神普羅米修斯從宙斯那裏偷了「火」,送給人類,因而受罰。奧本海默發現了原子彈的威力,想美國放棄使用這可怕武器,因而受到孤立、處分。(劇照)

奧本海默 巨匠的徬徨

奧本海默為此覺得自己有份「殺害」日本平民百姓,接受審訊,他沒有為自己辯護,他要「博取」世人同情麼?在聽證會、在審訊時,這位科學家顯得出奇懦弱,與他在領導科學家研究製造原子彈時充滿自信,像兩個人來的。

Omar(左)演活了法國的新面孔。(《閃亮人生》劇照)

閃亮人生

我們知道的法國只限於古老的19世紀巴黎,卻不知道在巴黎外圍一個又一個公屋區,住了這群非洲來的移民,過着丁點兒不像法國的生活。法國人何時才嘗試融合兩個文化?

在差不多二十年前,大導演史提芬史匹堡的作品《人工智能》已將人工智能及其道德議題帶到社會中。(Shutterstock)

AI 會懂得愛嗎?

人工智能正急促發展,人類視人工智能為彰顯人類智慧成功的里程碑。在日常生活努力利用人工智能幫助人類工作,但卻不知不覺地取代着自己。筆者從大導演史提芬史匹堡的作品《人工智能》中探討人工智能與愛。

《奧本海默》電影的主調是反戰和反麥卡錫主義,亦毫無保留地批評美國政府。(《奧本海默》電影海報)

我看《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電影的主調是反戰和反麥卡錫主義,亦毫無保留地批評美國政府。政治立場沒有絕對的對錯,有容乃大,能夠無顧忌地批評當政的,也許亦是國家軟實力的表現。

奧本海默的上天落地生平,是卓越學者尤其是科學家的警惕。(《奧本海默》電影海報)

奧本海默

Nolan的招牌配樂:一種重複敲擊逐漸增大的營造氣氛配樂,又一次在這個借一位原子彈之父的浮沉故事,說出核武的荒謬的電影中奏效,令到3小時的電影完全沒冷場。

張艾嘉在戲中希望借助霓虹燈的懷緬,作為對丈夫懷念的憑藉,果然感人。(《燈火闌珊》劇照)

霓虹燈

一齣《燈火闌珊》,比起什麼新聞特輯更能喚起香港人對本地文化消失的危機醒覺,不想香港變成另一個內地城市,大家可真是要加把勁了!

聯合導演郭偉倫上台代張婉婷發表得獎感言。(金像獎Facebook圖片)

自明之難

《給十九歲的我》榮獲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令這部極具爭議性的電影再次成為城中熱話。它被稱為紀錄片,為電影種下禍根。

第1頁,共5頁 1 2 5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