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便是香港資深電影人張家振,曾獲亞洲電影博覽會頒授「近十年最佳製片人」,在行內享負盛名。(百度百科圖片)

幕後英雄的電影人生

提及電影,觀眾首先想起的,自然是活躍大銀幕的演員,以及編織光與影的導演和編劇。殊不知成就一部電影所牽涉的人力物力甚鉅,絕非僅限編導演三駕馬車而已,每部電影的背後更有一位重要推手——製片人。

《長安三萬里》用心、用力、用情製作,特別對於關心青少年成長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確實產生強烈的共鳴感。

長安三萬里 情繫中華上千年

無疑,《長安三萬里》是可用作認識歷史與文化的上佳活教材,但電檢處以刻板的評級制,將這齣電影評為IIA級,即兒童不宜,對於小學生而言,實在是錯失認知國史、國學、國情乃至國安的好機會,實感可惜。

貝爾在場刊形容,「五人一同參與……集體創作」,乃「音樂史上的壯舉」。

集體創作今昔

那是一個歷史時刻。《黃河》鋼協作為當時「革命樣板戲」之一,由資本主義第一大團在京畿演奏,意義不凡。可是問題正正出現在《紐約時報》一支樂評健筆。

尤其作者比較不同的詩人,用不同的文字,描述相同的場景,各人的功力立見高下,這種打擂台的寫作方式,使人不知不覺就看完了它。(Shutterstock)

沒有文化的人不會快活

詩詞和音樂最能觸動人心,也最能安撫人心,比如說,「向晚意不適」時,如果沒有古原可登,最佳的排遣方式,便是找出一本喜歡的中文書來看,你所經過的失落,古人都經歷過,而他描述的比你還深,看了有知音的感覺。

這電影是美國德州真人真事。(《禮儀師真假殺人事件》劇照)

阿婆殺手

究竟有些乞人憎的人是否可以從世界中消失?那些终日為身邊人帶來歡樂的人,是不是可以有權令這些乞人憎的人消失?這種論說很可怕,但有時我會極之同意。

希臘之神普羅米修斯從宙斯那裏偷了「火」,送給人類,因而受罰。奧本海默發現了原子彈的威力,想美國放棄使用這可怕武器,因而受到孤立、處分。(劇照)

奧本海默 巨匠的徬徨

奧本海默為此覺得自己有份「殺害」日本平民百姓,接受審訊,他沒有為自己辯護,他要「博取」世人同情麼?在聽證會、在審訊時,這位科學家顯得出奇懦弱,與他在領導科學家研究製造原子彈時充滿自信,像兩個人來的。

第1頁,共114頁 1 2 114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