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多於一種技藝或專業範疇的知識,以保持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Pixabay)

多技傍身

學生除了重點發展感興趣及在行的主要技能外,亦可以活用空餘時間發展餘暇技能,務求令學生將來能盡用所學,一展所長,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

發生這些不幸事件,學校和社工要負上多大責任?把矛頭指向他們,是否就真的可以解決問題?(shutterstock)

誰之過

兒童受虐,過在父母,不在其他人。有問題的家庭需要的是協助;把責任強加在其他人身上,幫不了有問題的家庭,也幫不了無助的小孩。

我們只要付出一些時間和心思,便可為別人帶來歡樂和温暖,服務確實是令人開心的事。(亞新社)

樂於服務

香港的教育以傳授學課知識為主,老師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教學上。學校與機構合辦服務學習活動,是一個培育學生品格美德的機會。

作者在港大畢業典禮主禮及致辭(香港大學圖片)

教而後知困

灼見名家傳媒對教育內容的重視,保持我對教育的初心,論對教育的重視,我敢說沒有其他媒體可以相比。這條路不容易走,但有很多支持者和讀者,給我們鼓勵與打氣。

現在香港不少學生,卻把大學視為職業的訓練場,把大學文憑視為找到理想職業的保證,最終事與願違。(亞新社)

入了大學還要退?

中學學習目標尚有中學文憑試之類,但在自由學習、學問寬廣的大學進修,學生容易迷失方向,或對前景疑惑,或恐怕因學習借貸而負上一身債務,最後適時抽身引退,掀起大學退學潮。

劉述先教授不但是中西哲學兼通的學人,更且對西方文學也有深邃的理解。(網絡圖片)

回憶劉述先教授

2016年6月6日,劉述先教授逝世。1974年在中大新亞書院哲學系認識有幸認識劉教授,雖然是短短的一年,是我在哲學系內最欣賞及佩服的老師之一。

全球人口正步入老齡化階段,香港社會同樣受着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預期,到2050年,香港將有40%的人口是65歲或以上的老人。(亞新社)

老人的智慧

英國諺語:“Another year older, another year wiser”,與中國「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觀念如出一轍。這種敬老的雷同,究竟這是中西文化一種禮貌的看法,還是另有因由?

香港很多學校大多抱着多方嘗試的心態掌握STEM課程,所以多用津貼直接購置硬件(機械人)、器材(3D打印機)等。(亞新社)

STEAM的修正

香港引入以科技學習出發,培養綜合探究為核心的STEM教育。另外,為了強調創意教育和文化學習,在STEM課程加入文化、藝術元素「A」,變成STEAM。

造成社會撕裂的鼓動者,較舉起警棍,要急於維持秩序的警司,是暴力多倍。(亞新社)

舉頭三尺有神明

法治的社會,法官判案必須要被尊重,更不得被辱駡威嚇,而主持公道的法官若有欠公道,而上訴之路又走盡的話,不懂法律的,只能補一句,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了。

內地11個部門聯合推動研學旅行成為課程必修。這是集權政府的好處,只要不是幹壞事,集權的效率非常高。(亞新社)

中國教育之驚異

內地政治敏感的禁區不少,但是禁區以外,人們開闢的天地愈來愈大,特別在教育上,提倡新型辦學、網上教育、學習個人化、研學旅行等政策。這些政策都是香港沒有的,十分驚異。

美國自然教育家Joseph Cornell來港分享他的自然教育經驗,他重視體驗分享,避免冗長的教導的教學方式。

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

近代教學觀排斥孩子隨興玩樂的遊戲,讓生活變得有規有矩,只懂問責,缺乏創意去解決難題。當世界只有一個答案,生活變得枯燥乏味,把孩子變成習慣的動物,那如何去面對瞬息萬變的新世界?

第83頁,共130頁 1 82 83 84 130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