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閱讀藝術及STEM+教育校本課程發展兩個項目結合,設計了一項全新的《從閱讀伸延STEM+教育》校本課程發展培訓方案。(Pixabay)

從閱讀伸延STEM+教育

上月教育局秉承林鄭特首關顧教育發展的競選承諾,在庫房水浸的條件下,一改上任特首刻扣圖書津貼的惡政,向中小學校發放大手筆的推廣閱讀津貼,更強調要跨課程閱讀,並建議向STEM教育及中國歷史、文化範疇延伸。

家長及教師在教學中做出一些小動作,讓兒童接觸久經遺忘的自然生活經驗。(Pixabay)

需要動不動的學習?

縱使今時今日的兒童仍然需要在課室學習,但已有資訊科技的協助下,似乎可以讓兒童無遠弗屆地,看到很遠的地方及情境。單純是聽覺及視覺的吸引是不足夠的,兒童需要親歷其境,置身其中,才會有更全面的體會及學習。

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成為中國女性獲此殊榮的第一人。(網絡圖片)

屠呦呦的奮鬥故事

《屠呦呦傳》中,教育現場看到中國近代苦難的歷史,中國博大精深的醫學,亦清楚知道寧波與香港兩地,向來都是血濃於水,交織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切割的緊密關係。

有些教練喜愛擺款顯威勢,並非培育下一代。(Shutterstock)

嚴格還是囂張?

兩位足球教練,一位是謙謙君子,另一位是球場的大款,蹺起雙手,侮辱小朋友滿足他的威勢,你會把小朋友放到哪裏受訓?你以為家長會選擇那位謙謙君子?不一定,香港部分家長分不開嚴格和囂張的分別。

自然學校特別為孩子舉辦一些體驗課程,包括一次台灣自然文化之旅。

不一樣的學習旅程

我相信,學生讀的不用多,但要讓學生在生活上有足夠的體驗機會,足夠的遊戲時間,足夠的人際社交經驗,有解決問題的歷練,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才是最重要的事。

芬蘭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以最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教授最幼小的學生。(Shutterstock)

資源投放愈早愈好

當地球已千瘡百孔,我們需要教育更多學生以前衛又創新的科技,讓人類更健康與地球共存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官員卻暗地為意識形態絞盡腦汁,讓有為的教育工作者於死舊的制度下疲於奔命。

《弟子規》列舉為人子弟在家出外與待人接物等應有的禮儀規範與正確人生觀,內容主要取自《論語.學而篇》。(亞新社)

啟動品德教育

「大人」就是有盛德、有學問、有權柄之人,誰不想下一代勝任?家庭、學校、社會各界,務須共同攜手,才能應對今天品德教育的挑戰。

孔子向老子問禮,但韓愈認為老子不及孔子。(Wikipedia Commons)

韓愈〈師說〉的隱蔽視窗

中國傳統的師徒關係經常因為弘揚道統的緣故,綑綁成門戶裏的親屬。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道統師承盤根錯節,極可能故步自封,被當權者利用作維穩的工具,甚或絞殺探求真理的學統,成為文明進步的障礙。

願在開學禮上,教師都能毋忘初心,要學生有素質,大前提是教師要有素質。(灼見名家圖片)

開學禮 記初心

新學年已開學、在品德、學業及課外活動上,靈魂工程師的專業教師是任重道遠,學生的全人成長在於教師,這是社會對老師的期望,也是長青不變。

作為國家的邊陲地域人民,內蒙人民珍視自己的文化和歷史。(Wikipedia Commons)

內蒙古考察見聞錄

生活在大漠草原的遊牧民族在教科書內多是被描述為侵略者,都是化外之民。但從展館中見到的史前文物,均可追溯到多個史前文明,或多或少與中原地域的發展是密不可分。

第73頁,共129頁 1 72 73 74 129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