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收生正在改變
大學入學仍然會是一個競爭入學的境況。只不過美國的大學,似乎普遍地覺得,若只看考試成績,會不利於在⋯⋯… Continue reading
大學入學仍然會是一個競爭入學的境況。只不過美國的大學,似乎普遍地覺得,若只看考試成績,會不利於在⋯⋯… Continue reading
大學生應有審美的能力,香港一些大學生,短褲拖鞋披大學袍並未見到,但以粗口爛舌、捩橫折曲、砌詞狡辯⋯⋯… Continue reading
理論上,考好公開試,必須經過艱苦學習,能力稍低的,更要不停操練。基層學生黃卷青燈,夙夜匪懈,為的⋯⋯… Continue reading
恒管校長何順文教授表示:「恒管得以正名,除了代表社會對我們的支持和認同,更代表大家對香港恒生大學⋯⋯… Continue reading
對一個中國學生來說,美國課堂是陌生而又有趣的,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和積極的態度來適應美國課堂的文化,⋯⋯… Continue reading
40多年前的社會、當時的大學畢業生、當時的大學教育,都難以用來衡量今天的事物。因此,作為政府,應⋯⋯… Continue reading
恒管獲私人捐款贊助,成立香港高校首個的青年可持續發展領袖研習所,致力讓青年盡展所長,推動聯合國制⋯⋯… Continue reading
高錕爵士不久前離世,香港各界悲痛悼念。4年前,這位校長94歲高齡離世之時,香港社會亦沉浸一片哀傷⋯⋯… Continue reading
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Savannah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簡稱⋯⋯… Continue reading
香港大學即將開辦的6個文理學士課程,透過着重跨學科學習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希望培養具國際視野和跨⋯⋯… Continue reading
我們都知道,大學收生是現時整個中、小學學習階段發展的一枝重要指揮棒,它一路牽引中小學課程發展、學⋯⋯… Continue reading
林鄭月娥表示,她並沒有把這些工作套以「教改」的標籤,因為她認為本港教育毋須接受可能傷及筋骨的全面⋯⋯… Continue reading
恒生管理學院(恒管)在《2018-2023策略發展計劃》中,明確提出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透過「學⋯⋯… Continue reading
顧客教育主義的思維主導,是次理大學生會是理直氣壯,是沒有錯的了。… Continue reading
尋回立志當學者的初衷,立足於一己赤誠的初心,莫失莫忘,才是在大變局下不被動搖,不會變得搖風擺柳的⋯⋯… Continue reading
我就任教育統籌局長時,與高錕有幾面之緣。他一派學者風範,說話溫文有禮,處處以大學和學生為重,是個⋯⋯… Continue reading
目前港大的管理團隊都是前兩任校長招聘及委任,張校長走馬上任,是否需要建立自己的班子,推行他的鴻圖⋯⋯… Continue reading
現在一提到某個學科或某項研究課題,最常出現的問題是「有什麼用?」以這個標準來衡量,那麼這次會上不⋯⋯… Continue reading
我們整天在喊「捍衞香港核心價值」的朋友,請想一想,要政府去侵蝕大學的自主權,是前進,還是後退?… Continue reading
希望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持有不同觀點的耶魯人都能享受耶魯大學帶來的權利,同時在校園⋯⋯… Continue reading
浸會學院首任校長林子豐博士強調,香港的教育應該是文化教育,不是語言教育;而是人材教育,不是職業教育。… Continue reading
香港其實已經潛伏了高等教育供不應求的跡象:一方面,是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高中畢業⋯⋯… Continue reading
恒管的學術研究不僅由熱心研究的教師帶動,亦有本科生同學的參與,在校園營造出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和文⋯⋯… Continue reading
如何設計一套系統的資優課程,使資優生在擅長的領域加速發展的同時,又不必完全抽離同齡人的學習圈子,⋯⋯… Continue reading
潘樂陶博士多年來心繫母校,除了今次捐贈1億港元以支持理大的科研工作外,他本人及其公司自2000年⋯⋯… Continue reading
大學生的學習經歷,正在大幅度拓開,從課內到課外、校內到校外、本國到海外。這些變化,不知不覺地,已⋯⋯… Continue reading
資優教育其實早在孩子幼年時就已經開始,父母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任資優導師。… Continue reading
創新科技是近年的熱門話題,因此中大去年增設創業作為副修科,佔約20個學分,學習如何實踐知識投入創⋯⋯… Continue reading
大學收生,只考慮學業成績,就會收到只會讀書的學生,或者是只知道高分功名的學生;就會失去了很多有其⋯⋯… Continue reading
《自由的國度2──STEM教育與美國》分享的,正是我在這條追求進步的道路上,關於教育的感想和思考。… Continue reading
The Hotel School透過管理層對話座談會,學生能明白管理層的思維及營商策略,有利培養⋯⋯… Continue reading
恒生管理學院採用獨特的「博雅+專業」教學模式,推行小班教學和體驗式學習,在培育學生具備專業知識的⋯⋯… Continue reading
若是香港有足夠的大學學位,可以容納更多的本地大學生,又能大量吸引多種來源的學生。關於收生的爭論就⋯⋯… Continue reading
我相信張翔也知道香港兩極化的政治環境會繼續影響、甚至衝擊大學。我也相信,他正在深思應對之道。目前⋯⋯… Continue reading
眼見年輕人放棄追逐夢想,只求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以置業為目標,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教授感到失望。⋯⋯… Continue reading
7月17日是張翔教授履新港大校長的一天,他在百忙中抽空來到利瑪竇宿舍,發現自己和香港大學的緣份。… Continue reading
聯招入學的比例,雖只是一個小小的數字,但當中卻反映了一個很複雜的教育結構問題。… Continue reading
普林斯頓大學校長伊斯格魯布(Christopher L. Eisgruber)在演講中強調,大學⋯⋯… Continue reading
儘管地方圈的高中生愈來愈難進東京大學,但是東大等主要國立大學錄取過程本身非常公平、透明。… Continue reading
譚廣亨教授強調醫科是一個科學和人文學並重的學科,當一名好的醫生不僅要醫術精湛,而且要醫德高超,要⋯⋯… Continue reading
這些年,香港中學文憑試一邊乘風破浪,但學生一邊中途跳船的,人數正在增長。至於大學,能吸引優才留低⋯⋯… Continue reading
「教育可以改變人生,也可以改變社會!」譚廣亨教授認為教育應該放在個人或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 Continue reading
在中國的歷史傳統裏,中國文化最主要的河流不停地發展,各方面吸收新的知識,發展自己的學術,也是在這⋯⋯… Continue reading
每年大學聯招放榜,當是檢閱應屆考生的情緒智商及逆境智商,家家有求,對政府而言,也實在有責任,考慮⋯⋯… Continue reading
在國際上,小地方要與其他地方競爭的話,在科技工科方面還是有希望做得到;而研究歷史、社會科學都受到⋯⋯… Continue reading
今年入讀港大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的37名同學中,平均成績(最佳6科)在39分以上。排名首30名的考⋯⋯… Continue reading
香港政府從來就沒有對高教大學有所干預,一點也沒有,這是幾十年的傳統。我在港大的時候,從沒有試過政⋯⋯… Continue reading
筆者從來不覺得所謂「神級名校」能夠將腐朽變神奇,因為如果學生表現不佳,早已被學校踢走,又怎會生存⋯⋯… Continue reading
其實「狀元」都不過是十來歲的中學生,只不過在一次並不太艱深的人生階段試中脫穎而出,所受社會崇敬、⋯⋯… Continue reading
在此寄語當局,在檢視及重整新高中課程時,請着眼在如何騰出空間,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將知識化作創新意⋯⋯… Continue reading
今年是理大第5年舉辦內衣時裝展。來自服裝及紡織(榮譽)文學士學位組合課程(內衣專業)的應屆準畢業⋯⋯… Continue reading
AI衝擊,各國人才培育反而開始強調起品德。但當我們的教育不再注重公民道德、生活倫理,台灣在世界地⋯⋯… Continue reading
香港教育大學一直重視幼兒教育,除了推行課程外,也在教育博物館推行展覽,最近更把香港幼稚園歷史輯錄⋯⋯… Continue reading
作為大學校長,我深知創辦高等教育機構的困難和責任。理大決定與深圳大學合作創辦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