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這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在21世紀終於成真,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特別接受本社專訪,侃侃而談理工大學這次的航天任務、創科發展及未來校務擘劃,理大可否成為香港高校融入國家大循環的領頭羊?
因為參與嫦娥五號探月計劃並成功完成表土採樣,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能力近日成為傳媒追捧焦點。鮮少在香港媒體前曝光的滕錦光校長接受本社專訪,暢談他對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的看法,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深刻建議。
中國人與猶太人有一點歷史優勢是很相似的。猶太人的悠久歷史為這民族留下許多寶貴的社會規條和智慧箴言。我們中國也是這樣。在謝博士床邊常放着幾本書,其中就有一套「四書」,當中的警世箴言是何等豐富。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於2020年迎來20周年生日,當初從學校畢業的校友,從已經小有成就的學長、到剛剛步出學校的新鮮社會人,借此機會分享了他們在學校就讀的感受。
香港公開大學宣布,將會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教授表示,新名稱能夠反映本校具備現代化及前瞻性的教學和研究,並能回應香港以及鄰近地區的發展需求。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若不勇於冒險創新,學校一定會被環境所制,無法追求卓越。雖然學校變革未必可於短期內取得任何進展,但因它觸動人的思想範式轉移,也會影響整間學校文化的全新改變。
11月20日,灼見名家傳媒舉辦「後疫情時代世界新秩序」論壇暨六周年慶典,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擔任主禮嘉賓並致辭,他指出,香港的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如何從危機中尋覓新機?
香港高校面對多種挑戰,應該如何維持國際優勢?新加坡國立大學特級教授、香港大學前校長王賡武教授從其故鄉新加坡的大學管治經驗,反思香港高校管治模式。
香港經濟進入空前低潮,要重新思考、重新啟動。深圳、新加坡、韓日都在高速發展。各個城市有其優缺點,香港有一國兩制,不管是怎樣的爭論,都要發展。
香港大學校友會年慶祝成立90周年,我對它的歷史很感興趣。會所內有一個紀錄歷任會長名字的牌匾,創會會長原來是民國時代的要員、國父孫中山先生十分器重的傅秉常。
有人指多年前宮鵬協助時任中國科技部部長徐冠華之女徐冰,入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學系。宮鵬教授了解到有傳媒就他個人作出不實報道,委託香港大學代為澄清。
樹仁大學在2020/21學年新增了三個實驗室,於10月28日開幕。這三個實驗室將專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實景、擴增實景及機械人技術的應用和研究,推動數碼人文。
由香港科技大學和凱洛格商學院合辧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在最新英國《金融時報》全球EMBA課程排名中再度位列榜首,十度榮膺全球第一EMBA課程,成績冠絕全球。
當下我們對一所大學的成敗判準,往往集中於其國際排名、畢業生在名牌企業的就業率等,容易使人誤以為大學主要是為企業機構培育能幹的員工,或教授的專題科研比啟迪本科生的整全教育來得重要。
嶺南大學將頒授榮譽院士銜予四位傑出人士,包括:詠春大師葉準、著名藝術倡議人龐俊怡、創新資訊科技企業家鄧淑明,以及國際知名指揮家梵志登,以表彰他們在其專業領域的卓越成就及造福社會的重要貢獻。
浸大獲資深新聞工作者黃應士慷慨捐資港幣5000萬元成立黃沈慧珍紀念基金,以紀念其已故妻子,並藉此基金去推動浸大傳理學院的策略發展及新聞教育。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在香港高等研究院發表,題為「數據驅動危機管理」的傑出講座。他認為從昔日控制核電廠事故的系統性方法,制定緊急應變計劃、適時發放訊息以及採取行動,減少各種損失。
去年反修例事件和今年的新冠疫情影響下,香港經濟受重挫,今年踏入社會工作的大學生尋找工作十分困難,面對人生的新挑戰。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香港教育與實際工作未能接軌。
筆者在這幾期「教評心事」簡介「實踐為本主義」的知識論觀點的特徵,相信讀者已初步明白「實踐為本主義」知識論的概念。現在是時候檢視這些觀點對於理解在組織中所進行知識共享和知識管理的過程。
自2000年提出教育改革後,香港至今仍然未有引進適切國際大勢、應對未來變化的新教育內涵,以至再度審視現今課程、教學法和評估方式。這一狀況着實令人擔憂。長此以往,香港人的競爭優勢將會日漸衰落。
港大中文學院成立逾90年,曾孕育了不少醉心漢學的知識分子,而中文學會亦剛好成立了90年,多年來一直秉持「溝通中西學說,別其異同,辨其得失」的宗旨,肩負維繫系內師生關係的責任。
我在1983年11月出任港大中文學會的出版幹事,負責學會所有出版事宜,包括編輯年刊《友文》,由約稿、編輯到找印刷廠及廣告商,幾乎是一腳踢。沒想到,這一年的出版經驗,為我日後從事新聞出版行業埋下了伏筆。
今年,5名考獲7科5**經JUPAS派位的文憑試狀元,4名獲香港大學取錄,其中3名將入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另一名則獲取錄入讀工學學士課程。
中美鬥爭加上美國抗疫不力,令到大批華人學生和精英離開。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這是香港的大學學府吸納人才的一個良機。一起聽聽雷教授詳細分析。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走勢持續低迷,商學教育亦同樣大受衝擊。然而,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卻指出,本港高校應發揮地區優勢,把握時機提高自身教研實力,使香港的商學教育保持國際競爭力。
DSE明天放榜,教育策略家凌羽一博士為各位家長及考生分享7個升學出路。凌博士祝願各位考生都能考入心儀學科,擁有璀璨的人生!
雖然政府以及個別社會團體都推出了一些計劃幫助就業,但因應應屆畢業生的特殊情況,浸大決定有需要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支援,故此於4月份構思並推出了「SEED計劃」。
大學生都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不懂自律抗疫?中小學乃至幼稚園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返校上課,為何大學不能將課室重新開放?結果推原因,是抗疫物質匱乏?是大學師生仍怕感染?抑或另有不能明言的理由?
嶺南大學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2020」中,「優質教育」一項排名全球第二。嶺大的「無貧窮」和「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兩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亦表現出色。
香港公開大學正式與肇慶市人民政府及肇慶學院簽署協議,三方共同籌辦香港公開大學肇慶分校,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等教育發展,促進肇港兩地交流與人才培育。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