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不主張強逼學習,我們被認為「差」的學生,你強逼他們,他們也不會學習。(Shutterstock)

芬蘭教育是好,但……

批評香港教育這樣哪樣不好的人,到了學校放軟手腳不逼迫學生時,他們又會擔心子女日後的競爭力了。而且,家長自己的子女總都是優秀的。如果事實證明真是這樣,他們或許又會覺得芬蘭教育太不進取了。

有一名好友只着眼於三藩市周邊的大學。他認為靠近矽谷能帶來的機遇,比學校本身更為重要。(Wikimedia Commons)

申請美國大學 須展現個人特色

雖然英、美都是港人熱門留學地點,但與英國相比,美國的大學更重視申請者是否與學科特質契合。在個人陳述方面,申請者能否藉此彰顯個人特質,並讓學校相信你是合適人選,更是左右申請能否通關的「最後一里路」。

英國《泰晤士報》刊載,Google 研究室主管把史丹福大學課程免費放上網,16 萬人報考,2 萬多人及格。(shutterstock)

網上大學的來臨

我要說的不是上大學不好,上大學是為求思考、知識、學養、挑戰、發掘、研究。如果有新的環境與方法,如果不上大學也能達到上述效果,不上大學沒什麽大不了。

只要你在大學校園走一圈,便可觀察到外國學生比以前的確多了,但本地生、外國生、內地生各組成自己的世界,多收外國學生並不就是國際化的表現。

國際化的迷思

到某地走一個「白鴿轉」 又如何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旅行團」名義上是交流,不過是一大團人浩浩蕩蕩出外見世面,最終在於觀光罷了,又怎能令大學國際化?

中央民族大學校園很漂亮,樹的品種很多,深秋滿地落葉,煞是好看。(中央民族大學新聞中心)

美美與共各美其美   

中央民族大學成立於1951年,就是專門為面對少數民族而設立的。這裏教師的說法,中央民族大學的特點,恰恰就是不迴避差異,而且特意承認差異、突出差異,但又致力於差異之間的共融。

GELP國際會議,參加者不少於100人,最多的當然是來自主辦國俄羅斯。(Pixabay)

俄國教育新風

近年到俄國的次數不太少,但就莫斯科而言,以往都是開會、講課,完了就走。這次有機會到學校看看,與有抱負的教育工作者有數日的交往,可以說是對俄國的印象很不一樣。

日本政府對學校的想像,可能仍然停留在工業時代的觀念,大而有經濟效益的,才算是學校吧!(Pixabay)

日本的民主學校

從學習者的角度,學習從來不需要在一間大學校,才能學習,若一群有共同理念的人走在一起,一起學習同一件事,也是學習,所以學校也不一定要很大間才行啊!日本的民主學校,由民間發起,也就是這樣走出來。

第4頁,共5頁 1 3 4 5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