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中文教育應如何發展?當代社會詩教還有必要?
科技創新教育的推行,同時需要輔以人文精神的培養,其中又以情志教育的培養為要。面對時代開展新的一頁,個人深信詩教的進一步實踐與深化推行,不但是本地教育當前的首要任務,更是未來中文教育發展的新路向。
科技創新教育的推行,同時需要輔以人文精神的培養,其中又以情志教育的培養為要。面對時代開展新的一頁,個人深信詩教的進一步實踐與深化推行,不但是本地教育當前的首要任務,更是未來中文教育發展的新路向。
學習的責任本是學生應有的,但若主導權掌握於老師手上,久而久之學生會將責任放之諸老師身上,倚賴老師發師號令,這難形成自發的學習。筆者的學校嘗試舉辦多元學習周,為學生提供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本周節目,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將繼續與特拉維夫大學校長波拉特教授對談,他們會探討在科技發展進程中,如何兼顧道德與倫理,以及大學如何與業界合作,將研究的知識和技術成果回饋社會。
在中華文化之中,60周年象徵一個甲子循環的圓滿結束,亦代表新階段的開始。為紀念這個充滿意義的里程碑,我們(中大)籌備了多項慶祝活動,歷時超過一年半。
「真正自信的民族是不怕被批評的。」對於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而言,愛國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而面對人才流失、高等教育等問題,也同樣應該持守這種態度。
珠海學院是一所老牌大專院校,其歷史僅次於香港大學。因為改名一事吸引了很多人眼球。我們特地來到珠海學院與新任的校長陳致教授談談他的前瞻與挑戰。
香港恒生大學何順文校長透露,隨着防疫措施逐步放寬,大學發展會擴展至大灣區。並推出兩個全新修課式碩士課程、多項海外交流活動,期望招收更多東盟國家學生。
嶺南大學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公布《如何閱讀中國詩歌》中文視頻第一系列「唐詩之意境」,由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宗齊教授主講,冀為觀眾帶來寓教於樂的審美享受和雅致愉悅的視聽體驗。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1月28日(星期六)舉行第四屆「專資青年追夢計劃」啟動禮,並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擔任主禮嘉賓,聯同該會會員及計劃學員近百人,一起為活動揭開序幕。
灼見名家夥拍多家教育機構及人士,全面支援「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協助校方推行國安、國民教育及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按校情製作校本國民教育和資訊素養教育課程內容及構建學校專屬網上教學平台。
隨着機構不斷增長及機構的多元文化政策落實,我們在澳洲的幼教場所需要開拓更多招攬人才的渠道,包括有興趣到澳洲從事幼教工作的日本朋友。他們的背景比想像中多元化。
我們深信教育已不再只為精英服務,而是能夠幫助每一個人,充分發揮他或她的潛能,發揮他們的能動性,以應付將來環境、經濟、社會等無法預測的挑戰。學生於成長期間,家庭及學校應提供一個正面的價值觀教育給孩子。
當電腦上的簡單指令就能取代一切時,我們如何向學生解釋寫作課是必要的?當這篇文章只用了15分鐘就生成了,學生們怎麼會有足夠的耐心去寫一篇1400字左右的文章?
香港城市大學製作第三輯《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節目,郭位校長第一集訪問美國的喬治·華盛頓大學。這所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學府,與白宮和眾多政府部門相鄰,為美國和全球培育了大量領袖以及外交和法律人才。
香港理工大學周二(1月17日)舉行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典禮,校董會主席林大輝指出,希望中心能協助特區政府弘揚中華文化,幫助年輕一代掃除思想障礙,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i水墨」全球水墨畫大展延伸展於2023年1月9日開幕,在香港都會大學數碼藝術實驗室內展出300幅由藝育菁英基金會借出的頂級藝術家的水墨畫作,並由都大創意藝術學系以虛擬實境多媒體技術的方式展示。
後疫情時代正是聯繫地區建制組織與學校的最佳時刻。地區建制組織具有足夠的社區網絡,跟商會、鄉事、政界、民生組織亦有緊密聯繫,加上不少學校具有社區所欠缺的實驗空間與創科設施,兩者互補不足。
由治及興,除了多告訴年輕人香港、國家和全球有什麼機會,也是時候促進年輕人發展強勁的機會之眼,讓他們能夠鳥瞰世界的機會,借助國家和香港的發展引擎抓緊機會。
外國在我國仍嚴防管控疫情時,天天喊話:為顧及全球經濟,促請我國趕緊開放。待到我國真的開關,又唱反調,這樣取態之無常,我們管不了。可是,自家港人的「恐中症」,我們就不得不治一治了。
《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為已故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榮譽院士、資深教育工作者、書法家王齊樂的傾注心力之作,也是首本詳述香港中文教育史的專著,因應讀者需求而重排校訂,終於2022年推出第二版。
出題範疇涵蓋中國文學、文化、歷史及哲學,初賽由55篇古典文學、成語和古文金句入門,達致培育學生文化涵養第一,比賽第二。
校園就像莘莘學子的第二個家。通過環境營造和參與式設計創建出令師生更有幸福感的校園,是賽馬會幸福校園實踐計劃所有參與人員的共同願景。
創新科技在驅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看看今天的世界,親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還大有人在,但是二戰的慘痛經歷,並沒有為今天的世界帶來教訓;和平的呼聲,已經幾乎完全聽不到。
音樂科有什麼元素協助STEAM發展?教育評議會會員梁恩能主任與小學音樂課本作者羅建洋副校長對談,討論學校如何以音樂發展STEAM教育。
疫情仍未全消,加上學生潛藏已久的各種成長、學習、家庭問題,相信會在回歸校園的蜜月期過後陸續浮現。站在教育前線的任何崗位,不單未能鬆懈,更當作好預備。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2022」暨「全港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周六(1月7日)假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辦頒獎典禮,本屆共有兩名青年史學家獲獎。
一丹獎的願景是通過教育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Linda恰好符合這一願景。無論社會背景、性別和地域如何,她都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動力,看到每個學習者都能發揮他們的潛力。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