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全球的外交工作進展順利,若沒有美國的干預,這將會是今後中美矛盾再激烈化時最重要的國際奧援。(Storyblocks)

中國的工作

中美之爭,中國能依靠的是中共的創新與自信,不為西方文明美國強盛所迷惑。走一步總結一步,把國情與世局連接起來,在新時代戰勝舊時代的帝國主義、西方霸權。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中國政府網圖片)

全球部署

中美之爭是全方位、全球性的,美國是動用西方全球的力量來圍堵抑制中國,中國的反制也只能是同樣的全球化、全方位化。

當今之世還有宣傳戰、輿論戰、超限戰(超出任何界限的戰爭)。到底風從哪裏來?(Shutterstock)

沒有答案的宣傳戰

中國經常說國情不同,外界不能把外國元素放在中國具體環境下考量,更不能取而代之;如果張冠李戴,往往判斷失準甚至錯誤。這不是對錯或認同與否的問題,而是現實如此,所以必須從務實的角度研判,才能相對接近真相。

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政治外交行動,都是為了推翻共產黨的政權。(Shutterstock)

政權之爭

中國既是共產黨政權,又不服從美國,當在推翻政權之列。中美之爭中最激烈和決定性的鬥爭,便是誰掌握官員精英,便掌握政權。這是美國化的最終結果。

愈多人送行,官員愈失分。(Shutterstock)

做官切忌大排筵席

有老友話今次真係CY發火,非同小可,CY鬧一個即將去北京受訓的地區公務員,臨行前大排筵席,場面非常壯觀。為官之道,香港人真係唔多識,以為多人送行就是一名好官,其實,愈多人送行,那名官員愈失分。

沒有任何體制是可以免疫於經濟周期的,中國的發展模式亦不可例外,但關鍵在於底層邏輯。(Shutterstock)

中國的新士大夫企業家精神

沒有一個體制是完美無瑕的,關鍵是它的最底層邏輯和建構的合理性,以及它的自我修復能力有多強。中國的發展模式具備不同的工具資源和系統,讓它更能有效應付和解決問題,減少經濟與社會所受到的波動。

歷史紀錄表明,正在衰落的修正主義勢力可能更加危險。(亞新社)

中國終遇上歷史的慣性

北京必須盡快提出一套完整的方略,以挽回民眾、企業和外界信心,否則「中國見頂論」(peak China)將不脛而走,「東升西降」只會淪為春夢一場,外界亦將加強對中國「去風險化」。

中國式現代化要實現,對ESG會產生怎樣的影響?(Shutterstock)

可持續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

國際秩序問題重重,那麼問題出在哪裏?根源在於我們所能提供的好的國際公共品太少,一些大國都不重視。實際上,中美之間有太多的公共議題要解決,未來的現代化道阻且長,如果不想清楚這些問題是不行的。

廣州海心沙。(作者供圖)

香港沒有海心沙

疫情後社會復常唯本港消費不振,「財爺」陳茂波建議與業界合力把香港夜市搞活搞旺,引起網上熱烈討論。同樣經歷疫情3年,廣州海心沙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有增無減,當中的原因,值得港人借鏡。

第1頁,共31頁 1 2 31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