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加息壓通脹只是偽命題,加息是另有任務,就是「薅羊毛」。聯儲局加息,美匯上升,美債下跌,美國就可以以折數收回以往發出的低息國債,無端端賺了一大筆。
中美角力持續,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美國一直帶頭違反世界秩序,相反中國跟從世界秩序成為得益者。他又認為,美國現有基礎正不斷消失。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美國資深記者Chris Hedges指出,美國國會投票,以大比數贊成向烏克蘭提供近400億美元軍事援助,此舉將會讓美國陷入無節制軍國主義之死亡漩渦;然而,美國政客卻罔顧本土社會保障政策的安排。
所謂香港人的身份,一旦在英國,很容易碎片化而逐漸失去。建立香港城,在地產方面很容易,在人文精神上很困難。你會發現香港已經消失了,剩下一群香港人。
二戰後大量戰爭由美國發動,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軍事工業複合體影響美國決策,而二戰軍工業發達成後遺症。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烏克蘭抗戰超過百日,雖然軍民抵抗入侵意志堅強,但難擋俄軍猛烈炮轟,烏東的頓巴斯地區大都已淪陷,民眾在火海、廢墟中流離失所。6月16日,法總統和德、意總理訪基輔,為烏打氣。烏方則表示,將堅持反侵抗戰。
西方人對外使用雙重標準,致力抹黑他國的民族認同;對内則致力維護自身民族認同,「時刻不要忘了自己是誰」,如此都是維護自身利益,可以理解。但如果本國人都對這些言論拍手叫好,那就真是稀罕,也很值得深入研究。
基辛格認為,拜登將美國和人民的未來押在俄烏衝突的地緣政治策略上,是嚴重錯誤的,這將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戰略災難;筆者對此非常贊同,並希望俄烏衝突盡快平息、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盡快停止。
不少評論認為美國國力衰弱,甚至瀕臨崩潰。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美國走下坡是事實,但距離崩潰、結束帝國霸權,還差得遠。事實上,美國政府目前的策略是廣泛利用自身積累的體量壓制對手來佔便宜。
美國也再三強調中國的崛起已經對世界帶來威脅,正在以武力威脅台灣的安全,中國可能準備「入侵」台灣。這種講一套、做一套的態度更能惹起日本和台灣政府的「搖旗呐喊」。
拜登的「癡呆」與「口誤」,原來是另類的心理武器。美國的敵人正在籌劃「超限戰」,拜登這個「老人牌」、疑似間歇性故障的機械傀儡,有如在麥田上樹立的一個稻草人,對於烏鴉,又何嘗不是超限戰的一種?
既然美國已經表明不願繼續遵守規則,中國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保障其海外資產?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中國的決策者,也許其他國家的決策者,將非常認真地思考問題的答案。
烏克蘭當局揚言要將19世紀俄羅斯文學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的名著《戰爭與和平》從課本中移除,遭到網民留言「洗版」,抨擊當局封殺行為「愚蠢」,令人聯想起電影《偷書賊》的橋段。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對華政策演講實屬姍姍來遲,它是值得歡迎的。在列出中國對美國(及許多其他國家)所構成的一長串政策挑戰之後,接下就是最困難的部分:制定出一個應對這些挑戰的綜合戰略。
近年中國與西方就民主等普世價值定義上衝突不斷。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西方民選政客無法代表民意,意味選舉出現缺失,並附以德國人權問題、美國槍擊問題及立陶宛外交為例。
近期俄烏戰爭不斷地升級,毫無半點在短期可平息的跡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支援之下,烏克蘭愈戰愈勇,反映每個國家都需要擁有自己的科技,才能避免受制於人。
如果民主黨輸掉中期選舉,拜登將提前成為「跛腳鴨」總統,兩年後爭取連任將變得渺茫。循此路徑,觀察未來一段日子拜登和白宮,以及美國國會種種涉華言論和舉措,便不難明白真假虛實。
儘管有一些反對意見,我仍認為在後疫情時代,推動經濟快速復甦的正確原則是全球化(可能以稍微不同的形式)、多邊主義和全球貿易的增長。儘管當前的逆風可能會破壞這一願景,但人們仍然渴望擁抱全球化。
美國的國家主義者,已認定人口增長戰線是一條美國較有把握戰勝中國的戰線。故此,他們正準備在這方面作多一些部署。其中他們較為着力的一個範疇,就是要減少來自墮胎的人口損失。
儘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高調表明擔憂糧食危機,卻沒有取消對俄羅斯核彈級制裁的意思。更詭異的是,美國本身是糧農產品大國,同時是糧食危機的受益者,所以其聲明到底是要解決問題,還是奉勸其他國家盡快下單?
日韓在軍事領域的政策調整,將給東北亞和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局勢增加更多複雜因素。拜登的日韓之行大有深意,美國的印太戰略並沒有因俄烏衝突而停滯,中國周邊外交環境面臨新的嚴峻考驗。
西方經濟制裁俄羅斯,傳言導致全球糧食危機。時事評論員霍詠強剖析糧食危機製造了一宗「半真半假」的新聞,背後又有什麼西方古文明情意結的不堪歷史,以致因戰爭而衍生的假態度?
俄烏戰爭中,歐洲人無論如何都是輸家,不同是將能源依賴,由俄羅斯轉為美國,多年心血,付諸東流。西方的利己主義和掠奪性全現,非西方人士的財產保護權、契約精神化為烏有。
近月中國新冠確診個案再度上升,引發疫情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的關注。到底動態清零是否可行?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西方經濟制裁不絕,中國要在逆全球化時代、疫情雙重打擊下,需要努力自保。
北約稱俄羅斯是「幾十年來歐洲和大西洋面臨的最嚴峻的威脅」,並於東部加強部署軍隊,成員國亦增加國防開支計劃。因此「歡迎」芬蘭和瑞典的加入申請,對俄羅斯形成戰略合圍。
5月16日,芬蘭和瑞典正式宣布,申請加入北約,增強防衛國土的力量,仍秉持原來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威脅他國的領土安全。兩國的申請,卻出現「半路殺出程咬金」的障礙:土耳其表示不同意他們加盟。
5月3日,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出席立法會簡報工作重點,罕有回應香港有可能被牽涉入歐美制裁之中,特別是有機會被移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折射出北京的考量與評估。
壟斷全球的美國網企已經「明刀明槍」,擺明是用來協助美國控制全世界輿論、操控國際社會氣氛的工具。過去幾年,中央多次提及「講好中國故事」,但中國要爭奪話語權,第一步是什麽?平台。
美國幾十年來掌控全球網路言論,操控世人價值觀。日積月累的偏頗資訊建立如今所謂「民主」社會的意識形態,其殺傷力及影響力遠遠比真正的戰爭還要兇狠。立刻去片,聽聽時事評論員霍詠強分析。
法國實行的獨立外交政策與中國實行的外交政策有很多共通之處。人們普遍預計,馬克龍政府將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和戰略夥伴關係。菲律賓亦可能與中國建立更友好的關係,同時與美國保持軍事同盟。
在5月8日的「歐洲勝利日」(Victory in Europe Day),連任法國總統的馬克龍,主持紀念二戰勝利77周年。記取希特拉侵略的禍害、正視俄侵烏的苦難,是民眾熱議的話題。
內地一些城市正邁向對新冠疫情實施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根據野村估計,如果這種做法普遍推開,中央政府可能會付出相當於國內GDP 1.8%的代價。是否物有所值?這裏有兩點值得留意。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