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北電訊詐騙活動猖獗,為什麼中國政府長期按兵不動呢?(Shutterstock)

緬北問題

中國政府不應單以免稅,而應以大力投入開發來改變邊境各方面貌,從根本消除電騙、毒品非法輸入和恐怖主義的機會。

事實上,交戰也使我們貧窮。沒有什麼會像戰爭衝突那樣,摧殘社會進步的果實──壓垮經濟、摧毀基礎建設,或害死、弄殘、重挫一整代人。(灼見名家製圖)

吵架總比打仗好

我們為什麼交戰?如今我們從策略角度思考,而且不犯選擇偏差的過錯,就有了一種新的方式可以回答那個問題。簡言之,必須要有某個東西去打斷正常的妥協誘因,將對立的對手推離通常極化而吵鬧的政治。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中國政府網圖片)

全球部署

中美之爭是全方位、全球性的,美國是動用西方全球的力量來圍堵抑制中國,中國的反制也只能是同樣的全球化、全方位化。

違法霸佔公共地方營商雖然不對,唯政府可否靈活一點處理呢?數十年前香港巿區大牌檔林立,是本土飲食文化特色之一,但政府政策就不利它們的生存。(Shutterstock)

夜市搞得活嗎?

多年前政府為推動本土經濟和加添旅遊特色,曾經大力推廣美食車,結果累得絕大部分「落疊」的經營者苦撐多年後虧損離場。但願政府汲取教訓,策劃搞活夜間經濟的舉措不會重蹈美食車的覆轍。

這次超強颱風和世紀暴雨連環襲港,無疑是對目前充斥着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管治,發出重要警號。(亞新社)

香港管治的內卷化

換言之,面對驟至的極端天氣和巨型災害,實際上已不容許政府抱着「經一事,長一智」的態度去學習和處理──只要一次失手,災害便會猝不及防,就好像這次世紀雨災一樣。

作者覺得,晚宴問題出於好辦大食會的建制派社團。(Facebook圖片)

吃飯之難

寧左勿右是內地傳統,但香港的成功之處是走中庸之道。我很不明白有些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為什麼會事無大小,也紅得發紫。

當今之世還有宣傳戰、輿論戰、超限戰(超出任何界限的戰爭)。到底風從哪裏來?(Shutterstock)

沒有答案的宣傳戰

中國經常說國情不同,外界不能把外國元素放在中國具體環境下考量,更不能取而代之;如果張冠李戴,往往判斷失準甚至錯誤。這不是對錯或認同與否的問題,而是現實如此,所以必須從務實的角度研判,才能相對接近真相。

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政治外交行動,都是為了推翻共產黨的政權。(Shutterstock)

政權之爭

中國既是共產黨政權,又不服從美國,當在推翻政權之列。中美之爭中最激烈和決定性的鬥爭,便是誰掌握官員精英,便掌握政權。這是美國化的最終結果。

絕大部分的台灣科技公司,過去都有在大陸投資建廠和甚至建立研發中心,現在西方客人都逼他們「derisk」,把生產遷離大陸。(Shutterstock)

台灣,您好嗎?

觀乎台灣明年1月選舉,暫時綠營形勢似乎大好。如賴清德真的當選,台灣局勢或將不幸地變得更緊張和危險。藍營等仍然嚴重分裂,竟然弄出三個候選人,如不及時出現大和解,實在難有勝算。

第1頁,共200頁 1 2 200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