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t與昔日中學老師和同學合照。牆上海報詳細介紹了Pickabowl健康食品。

迎難而上的創業家──譚諾文

Kurt譚諾文說來到開Pickabowl餐廳,已是他的第三次創業了。談到創業的苦與樂:「一件事,從構思到實踐,有一天,夢想成真,構想變成事實,那過程儘管辛苦,但有了眼見得到的成果,我會感到滿足的。」

跟現有東西有效結合,創意就轉化成創新産品。(灼見名家製圖)

學習「創新」

追求創新的人很多,但結果變成「創笨」也不少。任何創新產品或服務都不是「無中生有」,往往具有固有經驗和實踐的顯性或隱性內涵,不能把固有的東西完全抛棄,十分關鍵的環節在於如何整合。

記者出身的作家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力作《異數》(Outliers),或許能解釋要在某個領域出人頭地,要經過多少時間始能卓然成家。(Shutterstock)

一萬小時定律

誰都不能抹殺披頭四樂隊和蓋茨的天分,卻不能否認兩者比對手都早佔先機,在成名前累積過萬小時的實戰經驗,充分運用時間和空間,不斷完善及提升,他們勇於把握面臨的機會,一往直前全力以赴,最終成就了自己的理想。

亞馬遜的成長絕招

亞馬遜的成長絕招

貝佐斯不斷地挑戰所有人,要設法降低遞送費率,別只是緊盯着收入,要把注意力擺在增加使用這項服務的賣家數量,以及增加品項選擇。他知道,這樣事業才能擴大規模,變得賺錢。

作者認為,對這些塑造我們未來的大腕而言,小說的反烏托邦就是他們的理想國。(亞新社)

令人毛骨悚然的理想國

科網公司改名叫Meta,充滿自嘲和反諷意味。然而當朱克伯格和科網公司巨頭談到元宇宙,他們可不是在自嘲。對這些塑造我們未來的大腕而言,小說的反烏托邦就是他們的理想國。

大量街舖可使租金降低,令年輕人可以有機會在低成本下創業,自力更生。(Shutterstock)

多建小攤小舖助年輕人創業

前任政府以地產商是最大的納稅人,因此也接受了商業由商人運作的錯誤概念,因為商人要謀取最大利益是天公地義之事,結果一定是大資本家有先天優勢,打勝小資本家,小資本家又勝於一般創業人士。

第1頁,共3頁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