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重申支持民營企業 坊間為何持懷疑態度?
國企和民企在中國經濟中有着不同卻互補的作用,儘管它們在某些情況下存在競爭,而在一些民營企業眼中,它們與國有企業的競爭時不對等的。但這兩種類型的企業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都非常重要。
國企和民企在中國經濟中有着不同卻互補的作用,儘管它們在某些情況下存在競爭,而在一些民營企業眼中,它們與國有企業的競爭時不對等的。但這兩種類型的企業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都非常重要。
有飯無人食,有人無飯食,猶記得在新冠限聚令及6點禁晚飯的困境下,人人都有如都市「蜑家雞」,美心集團首席營運官(香港及澳門)蕭德威說,「我們無得揀,一定要改變,一定要創新,才能有生存空間。」
今天的中國人基於底層的大規模組織能力,透過不斷的試驗、學習、調整,將中國發展模式不斷進行優化。這種發展模式亦主宰着中國在世界上扮演愈來愈主要的角色。這些理念的形成,有着深遠的歷史文化背景。
在如火如荼的中美博弈中,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很可能正部署大規模的經濟戰,無孔不入地設法打擊中國的經濟,房地產爆雷,正是最佳的切入點。歸根究柢,必須要解決市場的供求問題,活化市場機制,才是治本之道。
關鍵是最終成功或最終消亡取決於「數據的可用性」。 海量的數據、完整性數據、不同類型的數據、不同來源的數據,將增加人工智能的準確性;在商業智能趨勢、預測方面的準確性更高,並添加更好的判斷。
時代給予了中國的年輕人機會,亦賦予了他們挑戰。中國的規模、發展速度、產業和企業類型的多樣化,加上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和全球化的高度發展環境,給予中國的年輕顧問們不斷的磨練。
通過認真思考和分析生成式AI的發展趨勢,企業可以進而判斷這項顛覆性技術對自身行業所帶來的潛在影響,這有助於企業發現跨領域創新的機會,並利用其他領域的協同效應,提升自身在所在領域的價值。
2005年在風雨中走馬上任的羅拔·艾格臨危受命,從東方之珠得到啟發,在上任第一個董事會就提出要鯨吞彼思,更大膽的是,他明目張膽地告訴大家,對買來的業務,他將撒手不管。
在「現代社會」,人們相信科學與專家,相信有客觀真理和真相。在「後現代社會」,科學和專家備受質疑,權威地位一去不復返。電視行業最有效是節目能吸引「新一代」,收看方式可以各適其式,但知易行難。
利潔時在中國的成功故事值得對商業戰略有興趣的觀察者和企業參考和借鑒。對許多西方跨國公司來說,中國並不只是一個(重要的)市場而已,它更是在經營理念、商業模式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思想源泉。
獲頒灼見名家首屆企業典範大獎的太古集團的公共事務董事唐偉邦表示,可持續發展策略涵蓋5個重點工作範疇,即使集團業績受經濟欠佳影響而下滑,但可持續發展步伐並沒有因此而停下來。
經過30餘年的發展,今天在中國號稱在管理諮詢行業從業的人數比我剛剛回國的時候多了許多。但從我了解客戶的反饋中,中國管理諮詢顧問的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為客戶所提供的工作質量亦有頗大的差別。
成功的併購可令企業呈現指數級增長、擴大市場份額和有效提升業務。本文與專門從事併購的會計師一起探討如何在此過程中創造價值、在相關範疇取得成功需要什麼技能,以及何以香港能夠長期維持其併購熱點地區的地位。
已成立50年的香港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周四(4月20日)舉辦「保協超越50載啟動禮」,預告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拍攝微電影廣告及商場展覽,推廣保險的正面形象,「講好保險故事」。
儘管受到疫情和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不少在中國或者與中國有重要業務往來的企業仍然對中國市場感到很有興趣。他們將中國看作他們的重要市場或供應鏈中心,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獲頒灼見名家首屆企業典範大獎的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藍凌志(Richard Lancaster)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中電肩負企業責任,致力轉型使用潔淨能源發電,爭取於2050年底實現淨零溫室氣體排放。
作者經歷了30年的「綠色之路」或「綠林之路」。這條路很難走,特別是頭10年。支持他堅持下去的,乃是對「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綠色社會」的堅信,變成生命。
那些付費為數據解決方案的公司,尤其是那些為數字化轉型項目付費的公司,為何最終走向失敗?
如果企業能證明它的本體、項目或未來收益是環保的,企業便相對較容易以綠色項目去舉債或貸款,利率也會較沒有綠色元素的項目低幾個百分點,但誰能定哪一個是綠色呢?
政府將於2月22日發表2023/24財政預算案,香港商界會計師協會呼籲政府配合國策,推動經濟發展,將資源用得其所,讓所有市民分享發展成果,創造和諧社會。
獨立非執行董事對一家公司維持必要的制衡機制發揮重要作用,可確保認可機構以安全穩健的方式運作,及其利益得到保障。雖然董事局須負上最終責任,但授權董事局轄下的專責委員會處理某些監察工作也不是壞事。
因應工業4.0、數碼轉型、新冠疫情和國際地緣政治變化帶來的營商壓力,許多行業均需變革核心業務,擁抱敏捷轉型,以適應市場及經營環境的急劇轉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城大工商管理課程「商業創新4.0」的構思源於工業4.0及商業4.0的多元挑戰性環境,旨在培育善於運用科技,掌握財務,吸引融資,以創新管理方式實踐ESG目標、永續發展、營商目的與獲利的優秀企業領導人。
愈來愈多的公司也意識到,中國已經成為了創新的靈感和知識源泉,並且如果想要在中國獲得成功,他們需要深度理解並參與進來。對於其中一些公司來說,中國戰略甚至是他們全球戰略的核心,當中包括什麼?
素有日本經營之神之稱的稻盛和夫曾說:「只要動機『良善』,事情自然會朝順利的方向發展。」他的精神影響了無數後輩。近日,香港都會大學舉辦了一場紀念稻盛和夫老師的讀書會。
每次我踏上廣州地鐵的時候,腦海中依然會再次浮現1999年我們合作時的情景。時至今日,廣州地鐵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但企業改革的步伐卻一直沒有停止,20多年前改革的路已經成為基業長青的一部分。
隨着企業ESG表現備受關注,愈來愈多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時,會着重考量企業的ESG表現。於房地產行業,面對日漸複雜的市場環境,有效且統一的評估體系對投資決策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MSCI ESG評級主要參考企業的ESG報告、官方網站、新聞報道等公開信息,從ESG的角度評估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績效,評估企業面對的ESG風險、核心業務的潛在機遇以及行業普遍關注的ESG議題。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