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嚴重受傷是來自長期微小但累積的勞損,當到了一個程度,便會發生致命程度的傷勢。(Shutterstock)

準備充足減受傷

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做得運動員便要面對受傷的痛苦。雖然運動員無法與受傷絕緣,但卻可以減少其發生次數或更重要的是避免影響運動生涯的嚴重和致命受傷發生。

大球場草地難養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東西兩邊的頂蓋遮擋了可以照射草地的大部分陽光。(Wikimedia Commons)

如何善用大白象

為了避免大球場的草地問題,啟德體育園的綜合場館聽說會鋪設人造草。同時會採用可以全封閉的蓋頂,讓場館內活動,例如演唱會的聲音不會流出而滋擾附近民居,這樣便可以增加場館用途而避免成為浪費資源的大白象了。

貝鈞奇上任那天對記者說,不希望大球場被拆卸,當戴上足總主席這頂帽,有這番說話亦很正常。(Wikimedia Commons)

貝負重任創奇跡

以貝鈞奇在體育界的經驗和脈絡,讓很多愛好本地足球的人士對他抱有很大期望,究竟貝鈞奇先生能否在其主席任期內「貝」負這個重任而為港足創造「奇」跡呢?

恒生銀行行政總裁高級顧問張樹槐(左2)參加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辦的論壇,與主講嘉賓「水神」菲比斯(右4)及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右5)合照。

超越慈善說張亮

誠如張亮所言:「每一個年代都有自己要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年輕人要學會駕馭把握。」期望新一代都能把握光陰,多參與體育運動,讓馬拉松精神燃亮你們的人生!

為了部署2019年的賽事,老虎活士花了很多時間去操弗自己。(Tiger Woods Facebook)

重生了的老虎活士

重生了的老虎活士,更加利用自己的比賽經驗和多元化的技術,並不在乎跟年輕球手比試發球距離或奪目的擊球力量,而是高爾夫球中最高層次的致勝要素:忍耐、穩定、自信、鬥志等。

成功的運動員,背後都有很多可以跟年輕人和廣大市民分享的故事。(左:李慧詩Facebook,右:江旻憓Facebook)

共享奮鬥故事

我建議政府透過鼓勵、贊助、合作夥伴等可能模式來提供轉播香港運動員在大型和重要國際比賽的過程,讓香港年輕人和廣大市民有機會透過觀看比賽而參與到運動員的奮鬥過程中。

恒生銀行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張樹槐去年參加廣州馬拉松,博覽會上有美女撐場,派發選手包流程暢順。

中國跑步熱

在內地,馬拉松賽事已見「井噴」,雖然百花齊放但卻亦偶有良莠不齊,不過,就我親身所見,整體而言內地較大規模的馬拉松素質已有顯著提升。

48歲的李麗珊架着黑框眼鏡,一身深藍色運動服,體型仍然很「fit」,她說仍然每星期做運動,但心態大不同。

李麗珊──風再起

「珊珊」這天與《駿步人生》談風說海,由兩個女兒、丈夫黃德森,說到香港精神,仍然是一貫的快人快語。「風之后」,從未離開過大海;風再起,又是揚帆出海之時,她的人生下半場,正在啟航。

長者應在適當的指導下定期參與一些負重和輕度撞擊性的運動。因為這些運動有助刺激骨骼,幫助維持骨質密度。(Shutterstock)

人口老化要關注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個自然定律和過程。一個人能夠活到80歲以上,在現代醫療科技發達的社會是經常見到的,但問題是這些長者的晚年是否活得健康和有質素,而非經常百病纏身,或病臥在床上過活。

希望今年大家能開心出發,安全跑過終點。(渣打馬拉松Facebook)

開心出發 安全過終點!

氣溫是主要影響馬拉松成績的一個主要因素,而過往世界多個馬拉松紀錄都在10℃至15℃的氣溫下產生。因此,如果今天的溫度真如預測般高達20℃,加上超過80%的濕度,這不是跑手可以創造紀錄的天氣。

在對抗肥胖的同時,我們應該給予肥胖人士多點空間,更不應戴有色眼鏡來看他們。(Shutterstock)

肥不是罪

人類有高、矮、肥、瘦是正常的事,但現今這個社會,肥人往往被標籤化為懶惰、醜、遲鈍等等,更劣的是以「豬扒」來形容肥胖的女性,這些帶侮辱的標籤或稱呼,對肥人不公平。

馬拉松參加者必須先清楚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尤其是家族的心臟病史等然後才決定是否參加。(渣打香港馬拉松Facebook Page)

跑馬拉松的風險

一般人可能認為跑10公里比起跑半馬或全馬較低風險,但是參加的跑手,部分是一些練習長跑不久的人士,甚至有些可能連10公里也從來沒有跑過的人士以大夥兒湊熱鬧的形式參加。

有學生沒有因下半身癱瘓而氣餒,反而決心學習劍擊,積極參加輪椅劍擊訓練。(Shutterstock)

年輕人必須有夢想

上星期出席了由港京扶輪社及何東中學主辦的職業博覽,從我的觀察中,相信到場參加的同學,都是一些對自己未來抱有夢想的學生,他們給我的感覺是充滿活力和態度積極,亦讓我感受到一股新希望。

Woods和Mickelson的單打獨鬥比賽,讓觀眾集中欣賞兩名實力相近和有叫座力的球手比賽。(Tiger Woods Facebook)

高爾夫球進入PK年代

現時常規的職業高爾夫球賽要打足四天,對觀眾來說不太吸引。像Woods與Mickelson的單對單高手對決,增加觀賞球賽的刺激性,相信這種PK式的比賽會是高爾夫球界的新興比賽模式。

第4頁,共6頁 1 3 4 5 6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