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次傷心都逃避情緒,跟它相處的時間愈少,便愈對它不熟悉。(Shutterstock)

與情緒做朋友

被抑壓、被忽視的情緒,未必會自動消失。它們會一直躲在潛意識的深處,在最不為意的時候湧出來偷襲。當下一次遇上困難時,以前未被處理的傷心情緒,會跟現今的挫折感融合在一起,變得難以承受的強大。

或許孩子懂得說謊、懂得認清別人說話真假,還可算是種福氣呢!(Shutterstock)

不懂說謊的孩子

說謊,是孩子認知發展的里程碑之一,家長雖然不喜歡,卻無法阻止發生。其實世上還有一種不懂說謊的孩子——「強迫性說真話者」,他們面對的問題,比會撒謊的小孩嚴重得多。

作者指出,電磁輻射會對基因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Shutterstock、Unsplash)

電磁輻射與自閉症

日日使用手機的你知道嗎?一項歐盟資助研究指出,手機發出的電磁輻射,即使遠低於最高的建議安全水平,亦會產生氧化應激和自由基,破壞基因和細胞膜,甚至導致細胞死亡。

1870年,英國著名劊子手 William Marwood研發出"long drop"吊法,採用客觀科學方法,量度死囚的身高和重量,來判斷吊繩該有的長度。(Shutterstock)

吊不死的疑惑

絞刑,是古今中外許多國家採用的死刑方式。然而古時候設備簡陋、劊子手缺乏訓練、醫學知識不足,因此執行絞刑後死囚「死而復生」的情況屢見不鮮。

要加深對人體的了解,大量的驗屍解剖是少不了的,「如果未曾切割過死屍,就不該將刀片指向活生生的病人」。(Shutterstock)

死去活來的麥當勞

原該濟世為懷的醫生,為什麼不但沒有為麥當勞進行急救,反而動手將他打死呢?後世的評論相信,醫生之所以不假思索地打死麥當勞,主要是為了繼續進行解剖,不想讓在場的觀眾失望。

詹納醫生為健康的8歲男孩菲普斯接種牛痘的過程,由Ernest Board繪製。(Wikimedia Commons製圖)

疫苗之父:智者不惑、勇者無懼

1796年,「免疫學之父」英國醫生詹納發明了以種牛痘來預防天花,最終消滅了這殺人如麻的病毒,成為了「人類史上拯救了最多性命的人」。他是第一個甘願背負指責、賭上個人名聲和職業生涯推動疫苗運動的人。

香港應對下半年國際疫情可能惡化,要有心理和政策的準備。(Shutterstock)

還需慎防

內地防疫力量強大,也極有決心,但國外疫情未改,內地與國際的來往,包括國人的出入國門,不可能禁制,海外病毒便有入侵的機會。

香港應與廣州、深圳等進一步聯合防疫,合作對付或將來臨的第5波新冠疫情。(Shutterstock)

疫病威脅

廣州、深圳、香港是一水之隔,廣州有疫,深圳未必可免,香港亦深受威脅。這說明疫病變異不斷帶來新的威脅,也突顯病毒的韌性和愈來愈嚴重的傳播性。

窮人們不惜觸犯法律,在絞台下公開搶奪親友遺體、甚至殺人傷人,也不願意屍體落入醫生的手中。(網絡圖片)

劫法場:宗教和科學的角力

那個年代的倫敦,「劫法場」情景屢見不鮮;可是它跟我們在《水滸傳》裏讀到的「梁山泊好漢劫法場」勇救宋江不一樣,劫的並非活生生的犯人,而是已經被絞死的屍體,為的是防止被醫生們切割解剖。

加菲總統無緣無故被刺殺,固然是無妄之災,臨死前還要受到「虐待」。圖為加菲總統的葬禮。(灼見名家製圖)

被餓死的總統

美國第20任總統加菲被一個精神病漢刺殺。主治醫生布利斯是總統的多年好友,他帶領着醫療團隊,一起把未經消毒的手指深深插進總統的傷口內,翻肝倒腸地檢查......

第5頁,共10頁 1 4 5 6 10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