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秉恩

鄒秉恩

現任香港教育大學學校協作及體驗事務處學校協作榮譽顧問、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名譽特別顧問、課程與教學系和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客席講師;中國教育學會會員、香港教育行政學會院士、政府轄下的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委員、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委員、教育評議會教育基金有限公司主席。曾任教育評議會主席、第11屆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主席、聖公會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等;曾任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聖公會基心小學、聖匠中學、公理高中書院校長及香港教育學院講師兼高級課程發展主任。
香港屯門興德學校前校長陳章萍被揭發一連串學校管理醜聞,包括製造影子學生、要求病假教師送現金或餅卡、無理解僱等問題。(Wikipedia Commons)

今天的校長不易為

有人說:「今天校長工作不易為!」今天想任校長,要有充足的裝備,除通透及掌握校長領導知識和相關概念外,還要有一個堅定的教育心、抱負、決斷力、毅力和擔任校長領導所需的能力才成啊!

大部分校長在教育現場中,從實踐中學習,或從錯誤中累積經驗。(Pixabay)

校長成長路,一步一足印

綜觀筆者的校長成長路,有系統的職前和在職培訓是需要的,但持續進修與終身學習,以教研理念及實證,去把教育領導知識深化,比只掌握最新教育資訊實際得多。

校長應該由男性還是女性來擔任較適合?(Pixabay)

校長領導角色的迷思

一個傑出的教師擔任了校長便一定不能勝任校長工作的假設,確是一個迷思,是沒有根據的;實際上也有許多案例是:教學優異的教師擔任了校長後,學校在推動教研及教育改革項目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大不乏人!

如何促進教育公平?

欣悉候任特首預算在上任後即時申請額外撥款50億元去資助不同教育發展項目,以表示對改善教育的決心!筆者是歡迎的!如何分配這50億元?能否將資源適當地分配到有不同學習需要學生的所屬學校,最終能導致包括有特殊學習需要或成績落後的薄弱學生,都有相等於較優異或具一般學習能力學生等量對待和公平的學習機會,每人能獲提供相同品質甚或貼合他們能力的學習內容與學習過程,並確保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適度及適宜的支援,令到學習無障礙? 行文之際,腦海馬上出現一幅曾令筆者印象特別深刻的圖畫,也代表筆者長期在一些學習差異較大及整體生員相對薄弱的學校服務後的觀感,對教育資源公平分配及真正推行教育公平政策的一些個人看法,謹以本文拋磚引玉,和讀者分享。 用一個較淺顯的例子解釋:例如,有三個孩子,有三個不同高度,他們都很想觀賞球賽;因此主人家攜來三個箱子,每人分一個,讓他們可站在箱子上欣賞球賽(如下圖左),結果較高的一個孩子可以輕輕鬆鬆地欣賞到整個球賽,次高的孩子雖然高度只僅僅高過圍牆,但也能勉強欣賞完整個賽事過程,可惜第三個孩子因為身高關係,被圍牆遮擋了視線,全場只能用耳朵聽到球賽的進行,卻觀賞不到這場精彩的球賽!   給每一個孩子有等量對待的教育機會 若以上述故事去形容那是現今政府在教育資源分配的政策的話,我們會即時有類似疑問,例如用人人均等資源的分配辦法,即是辦得出色、有成績的學校與被評為教育失效的學校,從政府取得的資源都是一樣!那怎算是公平?若資源分配都一樣,如何鞭策或鼓勵個別不同辦學成績的學校,促使她們持續進步?至於對於有學校收錄大部分學習能力高的學生和另外一些專集中收錄學習能力較薄弱的學生學校作比較,而大家所取得的資源都是一樣的話,那怎樣可以幫助實力薄弱學校扭轉劣勢創造佳績?結果會否變成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亂局?從另一個角度看,甚麼才是教育公平呢? 又假若政府的整體撥款數量不變,但採用另一種資源分配辦法,那就是將較多撥款分配給集中收錄學習能力較薄弱的學生學校(如上圖右),讓她們能從政府取得更多的資源,例如增聘額外教學及支援人手,在學生最感困難的科目中,按能力分班,多開一些拔尖保底的組別,讓學習能力稍佳或稍遜的學生都可以用較適合他們的學習速度和教材內容去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 此外,我們亦可以分兩個層面去討論教育公平的問題:一個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資源分配的公平性,而另一個就是同一間學校裡的資源公平分配的原則問題。 同樣是以上圖故事去舉例,作為政府,她在制訂政策時,她是按「水平公平」原則,還是以「垂直公平」原則分配教育資源呢?然而我們看見的第一個現象是,原以為政府會以「水平公平」原則將教育投資公平、均等地分配給以下不同類別的學校,例如官校、津校、補助、直資與及英基學校等,我們會假設上述各類學校取得的教育資源是相同的,但結果令人失望,因為英基學校及政府官辦學校相對一般資助、補助或直資學校,仍享有較大的政府資源撥款,而且有關學校的僱員更可以擁有較優厚的員工福利,與其他類別學校所得到政府的教育投資是不均等的!這個原則通嗎? 就算是在性質相同的學校(即單一類別的學校組別,譬如津校),原來我們仍看見第二個不公平現象!因為據資料顯示,每年全港小六升中學生當中,學生是按其學業成績表現分成三個成績組別,因此一般學校便會分成三個大類:1/3屬收錄較多成績較優的學生學校,另1/3屬收錄較多次等成績學生的學校,而最後1/3屬收錄成績最薄弱學生的學校。可惜現有分配資源的方法是採「水平公平」原則,即每校獲分配相同等分的教育撥款,因此有學校是資源充足,可按學校發展需要,多辦有利學生成長的活動,富者越富!亦有學校因取得的等量資源,卻不足以支付因學生學習差異而額外帶來的經濟支出,導致貧者越貧,足襟見肘! 加上遇上適齡中一人口下降和家長選擇意願關係,因此傳統受歡迎學校和收錄較多較優異成績學生的學校生員充足,一些一直在家長心目中聲譽不高或專門收容薄弱成績學生的學校生員也較少;若政府在決定學校的資源分配政策上,採用的仍是按「水平公平」原則分配,自然班級比例較多及傳統受家長歡迎和收錄較多成績優異生的學校,從政府手上取得的教育資源相對比較優厚,反之相對辦學條件比較差兼生員比較薄弱的學校,所取得的教育資源也相對較少了! 公平於筆者來說,其主要概念在於相同對待每一個人,我們絕不能因為個人身分、地位、種族、宗教信仰、家庭背景或所屬學校的辦學條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待遇。所以公平的基本意義,就是「等量」對待,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然而,今天我們看公平,卻可以有以下的理解:每一個人的先天條件不同,例如有人出身寒微,有人生來就是富家子弟,家境富裕;至於其他差異如男女、種族、天賦、智慧、過去學習經歷、遭遇甚至學習機會等也不相同,如果每人都劃一他們的需要,給予相同數量的對待,實質上是不足夠的,甚至會分配不均衡的! 因此,要確保教育的公平性,筆者建議必須同時從等量和不等量以及教育內部和教育外部著手。正如台灣教育部的建議,在資源分配的等量方面,在教育內部中,政府必須提供相同的入學機會,提供相同品質的學習內容與學習過程,確保每一個學生學習成功!在外部方面,教育資源的分配要符合均等原則,確保同一地域或同一地區內的學生享受相同的教育資源。正如筆者在本文的討論,在不等量的考慮方面,在教育內部裡,要給予教育弱勢者,包括個別薄弱學校或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更多的入學機會保障;如上所述,在教育過程中,要增加額外資源給予有特別需要的學校,好便適時及適宜地調整學習內容與教學方法、按需要進行拔尖保底工作,多設教學與非教學支援人員,並引進多元教學方法等,務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學習的機會。另外,對於弱勢地區、家庭或個人要給予額外的支援與補助,讓弱勢者最終能享受有向上流動的機會。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教育公平,還給所有在學的學習者一個真正、公平的教育機會!

特區行政長官參選人的教育政綱

特區行政長官參選人的教育政綱

過去有許多教育政策施行不妥善也不一定與教育經常費用多少有直接關係,有部分政策的失效,可能是與政策制訂者在制訂政策時思考不夠全面,加上領導人偏執或偏聽,甚或因一意孤行,而結果在政策出台後變了質,導致現實與理想有很大落差!

我們相信:「教育可改變社會未來,人才可創建國家命運」!我們的專業告訴我們,我們絕不可以輕易放棄某一個學生!(Pixabay)

淺談今天弱勢學校的困局

某些政府官員或一些協助政府制訂政策的人,雖然認同「教育公平」的遊戲規則,不過他們會更重視社會資源「公平分配」的原則!即是說,所有人、所有學校,他們所得的政府資源是同等大小的!

學校改革與初任校長領導的迷思

學校改革與初任校長領導的迷思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是領導效能的主要來源,他的教育價值觀、領導行為嚴重影響著校內運作與教學產出,是直接及間接地左右著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亦帶動了許多有關校長效能或學校領導的研究。

校長難求?

校長難求?

若只因相信「高學歷」、「過去工作經驗豐富」、「有有力人士推薦」或「合眼緣」便決定禮聘某人擔任校長,往往都會等到當該位新校長履新後才發現她/他的表現其實是與辦學團體對校長職位的期望有很大落差時,情況便難以收拾!

北京學府與香港的異同

北京學府與香港的異同

香港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大學,北京也有很著名的世界學府,大家都是陶造良好公民和生命素質的地方!教育意念雖有點兒不同,但其實亦可以殊途同歸,互相觀摩學習的!

北京學府與香港的異同

北京學府與香港的異同

香港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大學,北京也有很著名的世界學府,大家都是陶造良好公民和生命素質的地方!教育意念雖有點兒不同,但其實亦可以殊途同歸,互相觀摩學習的!

精明人生的抉擇,好壞由我

精明人生的抉擇,好壞由我

我們近日看見的香港紛亂景象,特別是看見今天有許多大學生、中學生和若干激進及背後有政黨組織支持的年青人,為了追求自己所認定的政治理想一齊上街!他們連群結隊,到處肆意破壞、霸佔道路、衝擊警務人員,行為使人擔憂!

校本支援計劃 照顧不同學生需要

校本支援計劃 照顧不同學生需要

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特徵、獨特的興趣、能力及學習需要;每個兒童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權利,而且必須有機會去掌握及維持學習至可接受的程度;常規學校必須容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配合他們的需要;其目的是消除歧視、創造和諧社區。

良師啟導計劃

良師啟導計劃

「我感覺好溫暖,因為時刻有人記掛自己,有煩惱的時候,他又會聽我傾訴,最重要是他會體諒我的感受,以及給予我寶貴的經驗。」

學校變革成功的秘訣

學校變革成功的秘訣

現在香港多間學校都急需改革創新,為學童提供更優質的教育。但畢竟說易行難,或許我們應先參考參考其他成功例子的改革方針。

參訪海南省教育現場有感(三之一)

參訪海南省教育現場有感(三之一)

曾到過海南島三次,每次都是以休息、渡假和吃喝玩樂的心情旅遊,而每一次都只到三亞,對真正的海南島認識不多。但年前參與了由教育評議會主辦的教育遊歷學習團,到過當地學校作實際交流,從教育現場的體驗,對中國的教育現況有重新的認識。

甘肅省學校行動計劃的經驗總結

甘肅省學校行動計劃的經驗總結

學校改革沒有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一般成功改革者的共通點都是與領導者的領導行為有關,他們必定是一位有預見力、高瞻遠觸的道德領導,他們懂得尋找契機,從解決問題開始……

姊妹學校交流有甚麼好?

姊妹學校交流有甚麼好?

世界在變,社會在變;我們國家在未來二十年的發展變化,已經是全世界鏡頭聚焦所在。如果我們還希望我們的學生保持競爭力,讓他們對自己的國家多一點認識又有何妨?到有一天我們的下一代優勢不再,苦了的又會是誰?

內地學校如何走出去──行動篇(二)

內地學校如何走出去──行動篇(二)

老師用心地教,學生用心地學;它簇擁着一群帶有生命力、熱切追求學習的師生,正等待我們去燃燒他們心中那熾熱求學的火燄。教師對教學的熱情和學生們對追求學問的熱切與改進命運的決心,都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內地學校如何「走出去」── 行動篇(一)

內地學校如何「走出去」── 行動篇(一)

甘肅省的校長培訓計劃乃港隴兩地大學的合作項目,目的是想更好裝備該地校長及負責教育的領導官員,除希望他們能好好掌握學校改進理念與領導能力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外,其終極目的是希望透過一些成功行動計劃方案案例,以「小步子」的模式,從點、線、面去帶動整體甘肅省的教育質素改善與學校效能的提升。

教育為的是成就人才

教育為的是成就人才

既然今天年輕人的特色是比較激情、自我,有自己理想,有自己一套的價值體系與做事作風,而且喜歡集體行動,有自己年輕一代的生存文化,所以教育機構在培育他們成長的角色與功能更形重要!

教育機構在學生運動的角色與功能

教育機構在學生運動的角色與功能

很明顯,是次學生參與佔領運動標誌着香港學生十分關心學業以外的事情,特別是想由自己作主去決定自己將來社會管治的命運,也象徵了新一代學生運動的開始。學校在當中的角色如何?

推行學校改革與創新的個案分享

推行學校改革與創新的個案分享

如何達致學校創新經營及持續改善,取得預期果效,並非只是參考學者的理念,「依樣畫葫蘆」便能成就。以下,筆者用自己曾於2007-2012年在某校推行學校創新經營的經驗作實例分享。

推行學校改進與創新理念探討

推行學校改進與創新理念探討

不同學者對「學校改進」(school improvement)都持有不同的定義。例如:Miles(1986)將學校改進定義為「是一種針對改善一所或多所學校與學習相關的內部條件以營造更具系統性和永續性的改革力量,其終極目標在於有效達致教育宗旨和目的」;Barth(1990)認為「學校改進需要學校文化的改變,而促使改變的可包括其內在文化、人際關係和學習經驗的質素等」……

學校為什麼需要革新?學校創新有什麼好?

學校為什麼需要革新?學校創新有什麼好?

今天社會不斷進步,舊知識不斷被挑戰或翻新。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市場競爭更是每天都變化萬千。為了迎合這個不穩定但高速發展的新世代,企業界為了生存,不能不謀求創新或革新,去增強自己的競爭力。企業如是,個人如是,學校也如是!

「才俊飛昇」的理念基礎:資優可改變嗎?

「才俊飛昇」的理念基礎:資優可改變嗎?

隨着科技和知識的不斷擴展,資優的定義已不再局限於智商的層面,它所包含的諸如創意、領導才能和情感溝通能力等不同領域的能力,實在是不能單靠使用單一的傳統測試工具(即標準智力測驗)將之評定。時至今日,資優學生已不再等同高智商的學童,而那些智商達130或以上的個體只可說他們擁有較多的先天優勢去展現才華,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必定能夠有出色表現,超越同齡同儕的水平。

「才俊飛昇」計劃之誕生及其課程設計背景

「才俊飛昇」計劃之誕生及其課程設計背景

資優學童長期在學習過程中不獲滿足,再因偶有破壞行為而受到校方嚴厲處分,「高資低能」之餘,更會抗拒學習;久而久之,無心向學,容易誤入歧途。要打破這個困局,學校必須作出大膽的課程改革,例如嘗試在課程中加插一些挑戰難度的學習內容,多增加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元素,參閱及引用適切的教育理論,按不同能力的學生需要,設計教學內容。目的是讓無論是資優、還是能力一般或薄弱的學生,都能按其學習進度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最終是期望學生能自發及自主地學習,維持學習興趣,樂於接受挑戰。

「才俊飛昇」計劃提升學生潛能

「才俊飛昇」計劃提升學生潛能

無論「大魚小塘」,還是「附屬認同」效應,都可以是資優學生備受困擾的心理矛盾。對教育專家來說,學生是大魚還是小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否透過一個及早介入的特備課程,去轉化他們的學習能力,最終能令他們的學習能力增強,能讓他們的學業飛昇!

蒐集數據助改革

蒐集數據助改革

我對學校每一個可供分析學校情境(contextual analysis)的數據都有興趣搜集,因為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要維持一個緊貼校情的學校持續收進(continuous school improvement)的校風,但須用數據帶動改革(data-driven reform)。所以我由上任的第一年便開始與同工一起建立一個數據庫,包括每年的學生背景資料分析、學生的出席考勤紀錄、升學就業資料統計、系統評估及公開考試成績、學生課外活動興趣與選科意願調查等,同時成立一個學校改進小組,成員包括有中層管理與一般教師同工,最重要是廣納賢才,凝聚改革力量,由小步做起。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