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平

曾國平

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經濟3.0」作者。Facebook 專頁: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若果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任期完結前辭職,下任主席又會有什麼立場看法?(聯儲局圖片)

高通脹之弊在於不知去向

當通脹離目標不遠,雖有上落,但大眾會知道聯儲局意向為何:通脹升溫就收緊政策,偏低就以放寬回應,不會出現什麼驚人發展。不過,當通脹衝破目標,像現時的趨向雙位數字,大眾面對的不確定性就大得多了。

美國聯儲局研究指出,若減債與加息雙管齊下,未來幾年縮表將達到2.4萬億美元。(Shutterstock)

貨幣政策的雞與蛋

美國聯儲局最近研究指出,若減債與加息雙管齊下,未來幾年將縮表2.4萬億美元,相等於同期加息半厘。這類研究一直頗受投資者關注,對市場預期多少有影響,有其「出口術」的效果。

珍寶海鮮舫業主承受不了巨額的保存支出,迫不得已要在本月將珍寶海鮮舫搬離香港。(Shutterstock)

還記得Make Aberdeen Great Again嗎?

珍寶海鮮舫本是保育賣點,轉眼成為變成用完即棄的負累。以一個普通市民的常識去解讀以上情節,海洋公園甚有「過橋抽板」的嫌疑,取得撥款前後的「願景」有頗大落差。

觀點要夠激,推文自然會得到關注。(Shutterstock)

兩極呃嬲的經濟「討論」

Twitter有推文顯示美國的自然利率近期急遽上升,由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接近0升至超過3厘,畫面非常震撼。這樣爆炸性的推文,在推特譁眾取寵兩極對立的世界頗受注意,但吵了一日,得出什麼結果?

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匯轉弱、金管局入市買入是正常不過的例牌動作。(亞新社)

以災難為本位的財經新聞

對於實行了幾十年的聯繫匯率,我們尚且仍在小題大做,對複雜得多而且日新月異的加密貨幣,反正大部分人都不懂,作災難式報道就更加肆無忌憚,可以用更大的字體寫出更誇張的標題了。

市場料聯儲局5月將加息0.5厘。(Shutterstock)

先快後慢的加息新預期

當年通脹偏低之時,聯儲局都希望大眾都會往前看,為子彈窮盡的困境增加一線生機;現在通脹破紀錄,聯儲局反而不想大眾看得太前,好讓大幅加息有短期的震懾效果。

比較兩地防疫下的經濟表現,不能直接看GDP之類的指標,單以跌得較少者即為優勝。(Unsplash)

美國各地防疫效果的差異

美國各地面對疫情大致上是個別發展,一州之隔執行的限制可以差天共地。最近就有一份報告,根據經濟、教育、死亡率3個指標,為各州的防疫表現「蓋棺定論」。

美國聯儲局有兩位經濟學者,最近提出一個別開生面的答案,意圖破除孳息曲線的「迷信」。(Shutterstock)

孳息曲線的不同部分

近日,兩位美國聯儲局經濟學者指出,傳統經濟預測計算方法或只是一個假象,亦即我們「拜錯偶像」。根據遠期價差的指標,市場尚未轉軚?

染疫死者大多接種什麼疫苗,並不代表某種疫苗無效,甚至接種後果有害。(政府新聞網圖片)

從一條疫情新聞標題說起

我們見識過官員和專家為了達到政策目標,以科學為名的「不告訴你是為了你好」甚至說出「善意謊言」,亦耳聞目睹新舊傳媒為了點擊和訂戶數字,不斷製造恐慌和投大眾所好。這些短視之舉換來的,是長遠的信心崩壞。

每逢2月和7月,聯儲局都會公布一份《貨幣政策報告》,歸納近期經濟走勢和去向展望。(Shutterstock)

避而不談的貨幣政策

美國聯儲局兩次避而不談「貨幣政策規則」,不計算理論上最合適的政策利率水平,其實是因為理論和現實放在一起太過尷尬。兩次避而不談,都有鮑威爾不方便說的原因。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堅持當局不會補救通脹。(YouTube截圖)

再論聯儲局平均通脹目標

根據聯儲局指引,為彌補近期通脹太高的「錯誤」,應收緊令通脹偏低去「改過」。但主席鮑威爾早前矢口否認,堅持當局不會補救,令人感覺十分奇怪。

Omicron病毒傳播力高,殺傷力低,意味所謂「清零」的難度直線上升。(亞新社)

病毒愈弱、措施愈強的邏輯

假如往後再有發現,新冠病毒進一步減弱,無症狀者佔絕大部分,重症死亡率再降低,低至微乎其微,專家們仍否會因為比率不是零,「死亡一個也嫌多」,建議繼續「防止」、「堵截」?

聯儲局加息及縮表將會較預期中快。(Shutterstock)

加息和縮表的距離

加息和縮表的距離較以往接近,到底會產生什麼「化學作用」?這是沒有試過的政策實驗,其中的不確定性自會衝擊市場。

蜘蛛俠的聰明之處,是一眾「壞人」在電影中惡行有限,觀眾因此不難對他們產生同情之心,反而認同蜘蛛俠的反傳統做法。(Shutterstock)

改邪歸正的良好願望

大眾娛樂從不離地,或多或少都在反映現實社會風氣、宣揚某種流行的價值觀。蜘蛛俠的菩薩心腸,當然也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所謂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的一個戲劇示範。

加密貨幣市場最近再度風聲鶴唳。(Shutterstock)

財經報道放負是王道

負面報道較為積極,不似來自新聞供應者的特殊偏好。偏頗,大有可能源自消費者的需求,至於需求從何而來,我就只能憑空猜度了。

一如其他大時大節,感恩節的主要活動除了消費,就是吃。(Shutterstock)

卡路里爆燈的感恩節

根據統計,上世紀五十年代為10個人煮最基本的感恩節大餐,花費約為6美元。經過幾十年的通脹,同一份感恩節大餐,今天的成本已升至逾50美元。

Zillow近期股價大跌,主因是其炒樓投資失利。(Shutterstock)

神機妙算炒錯樓

Zillow近期股價大跌,主因是其炒樓投資失利,疑似出價太高購入大量物業。存貨滯銷,這門新生意將中止運作兼要裁員。

通脹之下,誰是贏家?誰是輸家?(Shutterstock)

通脹近了,誰應當悔改?

假設通脹重臨美國,結論是美國一般人除了有老幼富貧之間的財富轉移,整體上大致打和,負債累累的政府當然有賺,而損失最慘重的是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其他國家。

ETF的出現對其追蹤的資產本身有何影響?(Unsplash)

比特幣因ETF變得更刺激?

比特幣會否如股市一樣,在ETF推出後價格上落變得更加癲喪?透過比較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事前事後的波幅,這場「自然實驗」很快就有答案。

當我們面對比科網股更刺激的虛擬貨幣,一時又創新高,一時又急跌幾成,最懶惰的解讀莫過於將一切都看成「泡沫」。(Shutterstock)

「泡沫」往往是個好東西

回顧歷史上的一些重要科技變革(如遠程航海、蒸汽火車、電力供應),股市也一度為之狂熱,有數之不盡的「泡沫」不幸「爆破」。專家學者常掛在嘴邊的「泡沫」,往往是伴隨技術創新提升的好東西。

聯儲局有研究員質疑通脹預期對通脹本身的重要性。(Shutterstock)

神枱上的通脹預期

傳統宏觀經濟學看法,是通脹極受通脹預期影響,若大眾認為通脹將出現,就會在制定價格和薪金時反映,造成自我實現預言。但是,卻有一位聯儲局研究員反對,所為何事?

開學至今確診數字約100多宗,未見有擴散跡象,數字比實行網上教學、校園人煙稀少的去年同期低一大截。(Shutterstock)

大學嘗試與病毒共存

任教的美國大學開學這一個月內舉行了不少大型活動,包括參與人數以千計的室外音樂會、觀眾以萬計的美式足球賽事,人山人海,似乎都沒有演變成超級傳播事件。大學員工師生大難不死,疫苗和口罩哪個居功較多?

汽車市場緊張與晶片「短缺」有關。(Shutterstock)

晶片「短缺」的「問題」

晶片「短缺」,很自然就被視為要解決的「問題」,傳媒盡是羽扇綸巾的事後孔明,批評美國為何不早早增加本地晶片生產,而要「依賴」疫情下亂七八糟的全球供應鏈。歸根究柢,當然是錢作怪。

我對加密貨幣樂觀的理由之一,就是市場已有相當規模,一發不可收拾。(Shutterstock)

加密貨幣的政經勢力

美國每年總遊說開支數以十億元計,區區幾百萬當然是小數目,但我們不要忘記加密貨幣市場不久前還是「小眾玩意」,如此增幅是相當可觀的。

「試當真」採用價格逐日遞減的賣飛方法。(試當真 Trial & Error Facebook)

第一個這樣賣飛的是天才

話說十幾年前,Ticketmaster試過以拍賣形式賣飛,為一些位置比較好的門票訂下底價,讓消費者在幾日之內爭相出價,價高者得。這個做法,當然跟打擊黃牛有關。資訊不足,票價訂得太低,讓黃牛黨捷足先登,

要預測準確,如非擁有先知的神級能力,就要有渠道取得獨家消息。(Shutterstock)

專家燈神是如何煉成的

專家愈出名愈受歡迎,除了自信心會有所膨脹,亦不時會有傳媒邀請提供各種預測,採訪範圍慢慢由本行擴大到一知半解的領域,表現亦因此由一半半打個和,退化至講多錯多,成為愈錯愈見報、娛樂性多於資訊性的一盞明燈。

布坎南常說的一句話,是dare to be different,意思是敢於與眾不同,不隨波逐流。(Google Image)

敢於與眾不同

跟大隊還是行另類?除了學術,這也是傳媒不時面對的問題。當人人都走避到安全穩妥的主流領域,誰會試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聯儲局在議息會議後的聲明並無大變,一如所料維持低息,亦未改變買債速度。(聯儲局記者會直播截圖)

聯儲局焦點是大眾的想法

聯儲局過去幾個月來不斷指出的,是通脹受大量短期因素形響。從原材料緊絀到運輸延誤,這些因素終會隨疫情受控而消除,因此不用擔心通脹失控。吊詭之處,在於這說法是對是錯,視乎大眾是否信服。

美國聯儲局正在鋪路減少買債。(Shutterstock)

尾大不掉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是大是小,相比下好像沒有什麼標準,當年2萬億美元的大數目令人震撼,誰知道金融危機完結時已積累至4萬億美元,後來縮表未成,一場新冠肺炎疫症又將規模加倍至今。

經濟學中的數式多如天上星,都是根據一些假設得出來的推演結果,用意大多是令討論簡化和清楚一點,不一定對,不少更錯得離譜。(Shutterstock)

學術包裝與學術偽裝

比學術包裝次一等的,是學術偽裝。內容是錯的,又或作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為求充撐場面蒙混過關,就隨便找一些專有名詞數學符號穿鑿附會,有意無意地誤導大眾。

蒙代爾的一個重大發明,就是為國際經濟分析建立了一個完整框架,既考慮內部平衡,亦兼顧外部平衡。圖為2009年蒙代爾教授出席中大講座。(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蒙代爾與國際經濟學

文學巨著,聽過的人多讀過的人少。蒙代爾的學術貢獻,行外人甚至行內人的了解也大多來自二三手資訊,真正讀過原文的人不多。惜其歸去,不如回顧一下他的人生。

事後孔明固然容易,但是增加防範措施不是沒有代價。(蘇彝士運河管理局圖片)

事後孔明的謬誤

貨輪出事之後,我們都忽然變成物流專家,提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法,從實施載貨量管制,到尋找其他航線,好像事前我們都活在夢中,白白讓大好機會流走。

聯儲局最新公布的經濟展望非常樂觀,預期美國經濟將會在今年大幅反彈。圖為聯儲局主席鮑威爾。(Wikimedia Commons)

聯儲局奇怪的經濟展望

根據聯儲局官員展望的中位數,長遠會回到2%的目標。奇怪之處,在於聯儲局展望通脹將會重回正軌,經濟增長亦會先升後回,何以在這3年裏,政策利率仍然接近零?

科興疫苗在內地列明不建議60歲以上及長期病患者接種,至於澳門的網上預約系統,亦不會接受60歲以上人士參與。(Shutterstock)

不是專家談疫苗

不少醫學專家一方面力撐科興疫苗,鼓勵市民接種,一方面就去接種另一種疫苗,又或不透露個人選擇。這種言論和行為的落差,是否源自一些常人難以明白的科學根據、專業判斷?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