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在台灣或香港,總有人誤以為追求民主自由等同放棄經濟發展,謊稱沒有經濟民生,民主也沒有用,或是不懂政治只求溫飽等說法,卻忽視民主自由是經濟發展的必然條件。
「亡國感」的討論隨着總統選舉臨近,韓國瑜代表國民黨參選,還有香港的反送中運動,而樂見熱烈。網民擔心的「亡國」,是他們現在的民主國家,在對岸的干預下,選出中共的代理人,自此走上不歸路。
民主派控制區議會,的確可為民主運動注入新動力。但民主派大勝其實也暗藏殺機。外地不少例子證明,獨裁者會毫不留情地打壓反對派的地方政權。
如果立即實行真普選,就算其他四大訴求不獲回應,我們就選個會實行其他四大訴求的人去當特首、當議員!所以筆者膽敢說,「立即實行真雙普選」是其他四大訴求實現的基礎!
國際輿論、國際壓力,特別是最有效地能夠制裁北京、香港官員(包括警方)的美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可能是令運動再次突破的關鍵。
相信政府也想不到一場「反送中」運動,能令政府急速淪落成「跛腳鴨」政府,不僅具爭議性的政策無法推行,連正常維持政府有效運作也做不到。
這幾年間,新生代與傳統一代不同的本位視野、不同的集體意識,油然而生的中港關係和身份認同的分別,彷彿成了新生代與傳統一代之間的鴻溝。
是次港府修訂《逃犯條例》,不論是林鄭政府主動向北京獻媚,抑或北京覤準機會令23條斬件式成為香港法例的一部分,也足以說明,在當權者的眼中,港商只是達至特定政治目標的棋子,他們的利益可隨時被犧牲。
《逃犯條例》修訂一旦通過,香港法律將全面接駁中國法制。香港自1841年來憑獨立司法管轄區建立的避風港角色將煙消雲散,國際資金、企業和人才將撤出香港。
從政治到經濟方面,大陸與香港在法律上都存在差異,這正是為何是次修訂《逃犯條例》,除惹來泛民主派的反對,亦引起商界恐慌的原因。
香港在1960年代起,已逐步取得獨立、自行制定不同公共政策的廣泛權力,其後再經《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將這些自治權力「成文化」;其自治共同體的地位,可說是毫無爭議之處。
改變一個地方,只有政治參與、遊行集會一途嗎?走入公民社會,踏實地服務社區,保存我們的歷史、文化、語言,宣揚我們的核心價值,爭取你那淺藍鄰居的認同,在地抗爭吧!
移民政策決定長遠的人口結構,經濟就業、公屋供求、醫療資源、退休保障、甚至交通基建,幾乎無一不受移民政策影響
全球化受害者這十幾年來的委屈,爆發成不理性的怒火,世界主義者和新自由主義者罵他們種族歧視、排外野蠻,他們就更憤怒,更要破壞建制而後快。
泛民應「造王」不參選特首,以換取建制派候選人答允一些要求;還是應「陪跑」參選令選舉有競爭?將參選的泛民標籤為中環或西環重賞出選的勇夫,似乎是要及早封殺泛民參選之門;但值得深思的是,為何建制派不希望民主派參選?
由當年的「開明中國」想像,到今天的「天朝中國」想像;由當年大叫「結束一黨專政」,到今天的「香港前途自決」與「香港獨立建國」;由當年關注建設民主中國,到今天只着眼中港區隔。香港人對中國認識愈深,香港與中國愈融合,年輕人卻對中國愈疏離。
港獨運動已經形成,將來會否成為主流,還看港府與北京的造化。若然北京繼續扼殺香港自治,以強硬手段步步進逼,可以預期,打壓愈大,港獨呼聲也勢必愈大。
集體行動是「化零為整」,連結行動則有「化整為零」的勢態。兩者未必是誰取代誰的關係。不過,將來要讓香港公民社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以至是在關鍵時刻做到「社會包圍政府」的效果,看來上述兩者,是缺一不可。
關於殖民地管治的這段「國恥」,大部份港人所體所驗,並不是中方整天在說的壓迫與凌辱,而是法治與自由等香港核心價值的確立,以及健全的司法制度、反貪機構、相對地有效率的公務員體制等所謂「殖民地遺產」。
新加坡不論是執政還是在野黨,都能有共識,認同維持鮮明的「本土身份認同」,是社會凝聚力的重要來源、國家未來健全發展之基石。香港卻連這點認知與共識都缺乏,終日停留在「本土意識」等於「狹隘排外」的理念空想空談之中。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