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

施永青

香港中原地產創始人之一,現任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原籍浙江寧波,1949年出生於上海,4歲時定居香港,在港接受教育,19歲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8年,後轉往地產行業任職。 1978年開設中原地產代理公司,從事地產代理事業至今。除房地產外,施永青在香港以私人名義創辦免費報紙《am730》,並開設專欄親自撰稿,專欄除議論時事外,更深入淺出分享其營商、管理實踐經驗及人生哲學等,廣受大眾歡迎。施永青還身兼香港房屋委員會成員、香港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地產代理監管局成員等公職。
由於中央有指令必須穩住樓價,地方政府唯有全力配合。(亞新社)

內地樓價能穩得住嗎?

內地樓市轉淡後,除了放寬信貸外,內地有些城市還企圖以行政手段去穩樓價。那就是規定發展商在開盤時,定價不可以低過某個水平,否則就不會獲發預售批文。只是這種限價措施,執行起來遠比樓價升的時候困難。

以現時可提供的發展機會與生活素質,如果肯作有限度的開放,願意來香港一試身手的人應該還有不少。(Shutterstock)

開放外來人口 以應付移民潮

這一波選擇離港的人,年紀比較輕,30多歲未夠50歲,未到退休年齡。他們是職場上最「當打」的一批,大部分都是專業人士與管理階層。他們的離去,無可避免會對香港的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

美國一方面說要維持台海和平,但另一方面,卻不斷賣武器給台灣。(亞新社)

從烏克蘭戰爭看台灣問題

按大陸民間的說法,美國如果連俄羅斯也不敢硬碰,應沒有膽量與中國直接開戰。不過,北京政府並沒有當《台灣關係法》不存在,否則不可能在台灣問題上表現得那麼克制。

美國示弱的方式不是用口說說就算數的,而是有行動的。(亞新社)

美國設下圈套 俄國陷入困局

美國從來沒有打算一走了之,任由俄羅斯在烏克蘭為所欲為。美國不但在經濟上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制裁,還聯同北約的盟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好讓烏克蘭人為美國打一場持久的代理人戰爭。

隨着美國政策的收緊,來港的外資已受到愈來愈多的制約。(Shutterstock)

為何港股的表現遠不及港樓?

港股的弱勢是結構性的,不只是周期性的,往後也不易有太好的表現。原因是不斷會有內地公司來港上市,但內地的資金卻沒法輕易來港撐內地來港上市的公司,要主力靠香港的資金去撐,當然愈撐愈乏力。

本地銀行表示,只要是自住的,有入息證明的,他們都樂於貸款。(亞新社)

住宅樓市明顯回暖

為什麼在這樣的不利環境下,香港仍有這麼多的人願意在香港置業?買不動產?究竟是他們憂慮過多?還是香港的置業者過於盲目?

馬克龍在低投票率情況下擊敗極右翼競爭對手勒龐連任法國總統。(亞新社)

法國大選與歐盟前景

近年新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大部分都在經濟上相對落後,他們對歐盟的倚賴大過可以為歐盟作的貢獻。德法兩國作為歐盟的領導者,當然應該比其他國家作更多的承擔,但此舉必然會損害本國選民的利益,令執政黨地位不保。

眾多的社會調查都顯示,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學業成績普遍不及收入高的家庭。(Shutterstock)

普及教育能增加社會流動嗎?

在未有免費教育前,香港的大學與名牌中學,不乏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但自從有了免費教育後,基層能入讀名校與接受大學教育的比例不增反減,令跨代貧窮變得愈來愈普遍。為什麼?

港交所要連接中國與世界,今天遠比之前困難。因為中國與世界的距離近年在拉闊,而不是在靠攏。(Shutterstock)

港交所如何連接中國與世界

港交所日前提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戰略部署。但香港人只能寄望,中美在相互角力中,會不斷了解自己,了解對方,不會做出太多對自己無益,而又對香港不利的事情。

政府若是死板地限定4月21日之後才放寬,無可避免會有多一批公司在此前倒閉。(Shutterstock)

商界希望盡快放寬社交限制

香港在回歸後之所以仍行一國兩制,目的是要保留香港與海外的自由聯繫;現在我們為了防疫,卻自廢武功,設下種種關卡去妨礙香港與海外的聯繫。沒有海外的聯繫,香港只與內地通關也沒有用。

針對今次疫情,上海按實際情況進行分區封控。(Shutterstock)

上海不封城的啟示

上海今次不封城,顯示中國在防疫策略上已有新突破,這種突破將有利於中國與國際接軌。當中國能與國際接軌的時候,香港要與內地通關就更加不成問題。

我認為特首選擇現時不搞全民強檢是正確的,只是能決定得快一點就更好。(亞新社)

深圳7天清零 香港實在難學

以Omicron已經擴散的廣度與深度,受感染的人數已非香港現有的隔離措施所能應對。現在把這些受感染者都以全民強檢形式檢測出來,只會把香港的防疫系統一下子壓垮,對香港有害無益。

即使面對面交往,中國人也可以透過互聯網互聯互通,初期封關的影響不如想像中大。(Shutterstock)

Omicron令外防輸入的難度大增

近期,中國有多個地區同時爆發疫情,大都是與外國接壤或是與外國有航線往來的地區。從這個角度去看,Omicron可能已成功在中國的外防輸入上找到缺口。中國要堵住這個缺口,對付Delta的尺度已不足夠。

量化寬鬆的本質是先使未來錢,可惜使錢的時候,利益大部分被企業與政府收割。(Shutterstock)

滯脹下小市民如何自處

部分市民眼見要在實體經濟裏尋找個人的出路已愈來愈難,就企圖透過投資或投機去扭轉自己的命運。現實是賣出買入的次數愈多,犯過失的機會亦愈多,一般人還是少接觸更為安全。

烏克蘭以「人民戰爭」的方式陷俄軍於被動的位置。(亞新社)

對烏克蘭局勢的一些估計

如果西方選擇今次要落普京的面,非要把俄軍趕出烏克蘭不可的話,那戰爭還得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但如果西方選擇見好就收,那談判就應該會有進展。

澤連斯基挑戰強鄰,雖然贏得了不少美譽,卻為國民帶來無窮的苦難。(亞新社)

俄烏交戰 誰人得利

我很懷疑,美國今次是刻意引普京入甕的,否則美國怎會在與俄國爭取勢力範圍時一早聲明,美國一定不會在軍事上還以顏色。這豈不是在引誘普京入侵烏克蘭?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早前與烏克蘭外交部長(右)商討如何支援烏克蘭。(亞新社)

國際政治只講強權不講公理

一個國家若是沒有實力地位,即使有公理在手,最終亦難逃被強權主宰的命運。老實說,我並不相信西方國家支持烏克蘭是出自公義,而不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社會上有很多隱形傳播者在到處活動,政府也拿他們沒辦法。(亞新社)

港式清零 唔湯唔水 徒勞無功

動態清零的策略只適宜在疫情初段推行,但香港的第5波疫情已蔓延至這麼嚴重,那就很難再靠追蹤緊密接觸者去攔截病毒的蔓延。香港現時唯一可以實行而且會有效的是全城禁足。

香港如果對大公司徵收更高的差餉,會破壞香港在國際上的吸引力。(亞新社)

從徵收差餉引入累進制說起

我並不完全反對累進稅制,引入能者多付的概念,的確有利於社會匯聚財富,去支援一些社會上的不幸者。然而,如果因而嚇走了能者,社會上有能力多付的人就會愈來愈少。

今次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事先聲明不打算與俄羅斯有軍事衝突,放話改以最嚴厲的經濟制裁。(Shutterstock)

美國對別國的制裁有成效嗎?

美國的所謂最嚴厲的制裁,最絕的一招不外是不許俄羅斯用Swift系統來兌換外匯;沒法兌換外匯就很難與外國做生意,等於切斷了這個國家與外國的商業聯繫,被制裁的國家的經濟勢將崩潰。

美國許多機場設施已十分殘舊,仍得繼續使用。難怪有美國人出外旅遊,看過中國的機場後,感嘆美國真的落後了。(Shutterstock)

美國的基建為何遲遲無法改善

美國的行政體制,設有很多所謂Check and Balance的機制,既得利益者要阻止基建進行,可以找到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加以阻撓。結果,中國能在1、2年裏完成的工程,美國花10年都沒法完成。

中美的國力差距正在進一步收窄。即使在美國拉起警報,立志要全力追趕的情況下,亦一樣力不從心,事與願違。(Shutterstock)

從GDP看中美角力格局

其實,中國的經濟規模已遠超過美國。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GDP早於2014年已超越了美國。再加上這幾年的增長差距,中國的綜合國力已有機會比美國高出1/4。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