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國對中國的抗疫援助?
對於美國的抗疫援助,不能簡單用多少捐款、多少物資來衡量,而必須從中美兩國競爭的戰略角度加以分析透視。不管提供多少援助,只要美國有所表示,都應予以肯定,因為這表明美國還不打算走上對華「攤牌」的敵對路線。
對於美國的抗疫援助,不能簡單用多少捐款、多少物資來衡量,而必須從中美兩國競爭的戰略角度加以分析透視。不管提供多少援助,只要美國有所表示,都應予以肯定,因為這表明美國還不打算走上對華「攤牌」的敵對路線。
香港今年第一季GDP肯定難許樂觀,衰退幅度只怕比去年下半年更加惡劣;若然再添上「自我實現」的人禍例如自製恐慌、甚而自甘「攬炒」,則最終受苦的除了香港經濟,還有香港社會,以及香港市民自己。
相信港股短期走勢仍取決於疫情發展態勢:如果內地與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達至高峰後穩步回落,港股有望接續去年底以來的反彈行情。
第二階段貿易協議將涉及較為重要的在線交易、網絡安全、要求大陸取消國企補貼等重大議題,因部分議題踩到大陸的紅線,必定會出現較大的爭議。
當前要做的,就是與美國強硬糾纏,爭取時間。也許需要小幅讓步,維持中美之間「鬥而不破」的大局,但不能被中美貿易戰打亂節奏,不能為戰而戰,為一時之勝而戰。
如果2020年只有國民黨和民進黨兩組人馬,不論雙方候選人是誰,國民黨「重返執政」的機會接近百分之百,所以郭台銘如果能在國民黨黨內初選勝出,2020年第二個特朗普就呼之欲出。
中美的競爭本應是一種良性的競爭,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但美國卻把中國崛起看作是一種威脅,想阻止中國的發展,使用貿易戰是一策,禁止技術產品出口是一策,禁止科技人員交流可能是另一策。
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中國之後更加劇了下行趨勢,一直到1978年中國GDP佔全球比重達到最低後,終於又出現了拐點——一個振衰起敝、轉衰為盛的轉折,此後40年來一路上行。
如果藍綠的生態沒有太大的改變,如果2020年的總統大選是三組人馬競爭:蔡英文、國民黨(不管吳敦義還是朱立倫)、柯文哲,柯文哲勝選的機率是最高的。
唐英年表示,國家發展為香港帶來了巨大機遇,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香港的發展需要國家提供的資源,國家有天然的資源、有人力、有土地,更需要改革開放。
多年來,華為、中興猶如雙璧,被認為是高科技領域中國民族企業崛起的排頭兵和驕傲。但在貿易戰爆發之初,美國令中興迅速陷入停產困境。而今,在貿易戰「90天談判」拉鋸戰的第一天,美國又拿華為祭旗。
香港經濟面臨的挑戰,除了美國利率上升將對股市與樓市等資產價格造成衝擊外,更嚴峻的是面對中美貿易戰開打,以及後繼發展的極大不確定性,會給香港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全港的經濟發展。
美國作為一個所謂的民主政治及資本主義老牌國家,對其中真相應該清楚得很。而如今一再用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加諸於一帶一路之上,折射的恐怕是美國內心對中國此倡議的排斥或疑懼。
學位貶值確然存在,但重點不在人才供應多了,而是高增值的工種需求未能跟上,是故出現大學生起薪點下降的現象。那麼如何糾正問題?方法肯定是推動經濟的升級發展。
就整體全球大局來看,經貿爭議與紛擾雖是意外,但從宏觀角度切入,其實經濟發展結構不斷變化,也是無法避免的常態。美國雖然對大陸採取多項技術封殺手段,但亦是促成大陸產業必須技術升級之現實壓力。
隨着汽車輪子的快速轉動,香港經濟和產業輻射效應,也將逐步覆蓋至珠海及珠三角西部,港珠澳大橋已先行為珠三角西部的高品質發展搭橋鋪路。
美國如此強硬徵稅,讓歐盟倒吸一口冷氣,腦子似乎清楚了許多,齊心協力,起草了一份與美貿易協議。協議書未得特朗普的歡心,卻對歐盟有著象徵意義:歐盟是一個整體,團結就是力量。
從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實施新關稅到退出伊朗核協議,特朗普正使國際多邊協議和多邊貿易體系陷入癱瘓,更使全球面臨包括戰爭在內的諸多未知數。
中國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這可以成為中國版全球化的口號。而之前提出來的一帶一路倡議,又可以成為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途徑。
2012年,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併購北美第二大院線AMC,這也許還是中國影視資本溢出海外的個例,但在2016年之後,中國影視資本的海外擴張已成為常態,中國資本的強大力量受到全球關注。
中國電影從2015年增幅高達48.7%到2016年的震盪,再到2017年的回暖,這中間經歷了「擠泡沫」的陣痛,也是難能可貴的考驗。
美國減稅雖然會吸引部分企業和資金回流,但畢竟企業投資是一個複雜的行為,除了稅收,還有佔有市場、獲取資源的考慮。對於跨國公司而言,在全球佈局是正常的行為。
今年5月,滴滴出行獲得了日本軟銀50億美元的融資,用於海外拓展以及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其中海外拓展方面,滴滴出行把商業戰略放到了鄰國日本。
歐盟這幾年窮得叮噹響,一些成員國本着創造就業、拉動經濟的初衷,如愛爾蘭和荷蘭,敞開大門,「引狼入室」,也是無奈之舉。畢竟,跨國企業前來「合法避稅」 ,其商機利大於弊。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