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誠

馬立誠

中國著名政論家。曾任《中國青年報》評論部副主任、《人民日報》評論員、鳳凰衛視評論員。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北海道大學特聘教授。長期從事中國政治與社會改革研究。1998年與凌志軍合著《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1999年再與凌志軍合著《呼喊》。《交鋒》發行200萬本,在世界上產生巨大影響。這兩本書連續兩年成為當年中國最暢銷書。其他著作:《你投誰的票》、《天啟七年》、《大突破》、《歷史的拐點》、《交鋒三十年》、《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仇恨沒有未來——中日關係新思維》。 1999年9月獲美國《亞洲週刊》評選為當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50人之一。
《財富的責任》為何受歡迎?

《財富的責任》為何受歡迎?

這已經是該書第四次出版。2003年首次出版時書名叫《散財之道》,中間又出過兩版,名為《財富的歸宿》,今天這一版改名為《財富的責任與資本主義的演變》。每次出版都有增補和更新,以這一次增補最引人注目。

在東亞建立和解學

在東亞建立和解學

2015年5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歡迎日本3,000人訪華團的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上講話說,中日雙方應該本着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共促和平發展,共謀世代友好,共創兩國發展的美好未來,為亞洲和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法德、俄德世仇和解對中日的啟示

法德、俄德世仇和解對中日的啟示

法德戰爭次數要比中日兩國多。但在歐盟裏,沒有法德合作,任何事情都辦不成。可以說,沒有法德合作就沒有歐洲的今天。同樣道理,沒有中日和解,就沒有東亞安寧,東亞需要不再延續仇恨。

中日媒體應負的責任

中日媒體應負的責任

民族主義狂熱與媒體不負責任煽風點火有很大關係。一些媒介為了商業利益迎合民眾情緒化要求,墮落到是非底線之下,對兩國關係惡化要負很大責任,令人痛心。

駁「中日矛盾不可調和論」

駁「中日矛盾不可調和論」

「日本人民同中國人民一樣,是希望中日兩國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對一小撮不甘心中日友好的人,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不斷加強友好、發展合作來回答他們。」

中日文化互融 攜手合作

中日文化互融 攜手合作

戰爭災難固然不能忘記,但它已經定格在那裏,是過去時態。和解合作的歷史,則代表了未來,代表了時代潮流,這就是東亞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中日雖然發生過各種不快,但是和解與合作還是大局。

記住中日交好的兩段歷史

記住中日交好的兩段歷史

提起中日兩國歷史關係,很多中國人記住的是日本侵華戰爭。這段歷史不應忘記,但只記住這段歷史是不全面的。我們應該了解兩個歷史:一是戰爭災難的歷史;二是和解合作的歷史。

鄧力群與鄧小平大鬥法

鄧力群與鄧小平大鬥法

由鄧力群為首的左派勢力,不斷發表文宣,希望搶佔改革派的輿論陣地,改革派在91年下半年可謂節節敗退。然而,鄧小平在1992年,終於毅然出手……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