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才

李偉才

筆名李逆熵,科普工作者及科幻發燒友。曾任太空館助理館長、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及香港大學助理教授。1985年獲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現為自由撰稿人、香港科幻會會長及科學館顧問委員會委員。
全球氣候大遊行!

全球氣候大遊行!

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氣候會議沒有獲得預期的成果。今年底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11月30日至12月11日),將是人類化解這場危機的最後機會。

全球氣候大遊行!

全球氣候大遊行!

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氣候會議沒有獲得預期的成果。今年底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11月30日至12月11日),將是人類化解這場危機的最後機會。

化解氣候危機的最後機會

化解氣候危機的最後機會

我們至多只有十至十五年左右來扭轉現時的發展趨勢,以令我們有機會停留在危險線之內,而每一刻的延誤,都會令扭轉所需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大為增加。

既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

既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

環境即使多好,如果我們不主動利用,結果也是枉然。多年來令我最為不滿的一句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幸這句話往往出自傳媒或公眾人士之口……

英國加入亞投行的背後盤算

英國加入亞投行的背後盤算

美國不加入是意料中事,而日本作為亞洲最大經濟體選擇不加入,當然突顯了她只是美帝附庸國的事實……其他西方國家的加入,我相信是真心想從而振興本國的經濟(說得難聽是「撈油水」),但英國的加入我則以陰謀論的角度詮釋:她是美帝默許下的「無間道」,而之前美國對英國加入表示不滿只是「做戲咁做」。

Utopia on Earth? Portraits of an Unfamiliar Hong Kong

Utopia on Earth? Portraits of an Unfamiliar Hong Kong

After looking at the sketches in this book, I am sure you would appreciate the unique value of these testimonies. They are not just the products of artistic skills. They are perspectives and tributes to the indefatigable human spirit portrayed through the hands, mind and heart of human beings with artistic sensibilities. For the cliché that Hong Kong is a “cultural desert”, this album is the most eloquent refutation.

文明重建的大時代

文明重建的大時代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時代」,因為如果我們無法力挽狂瀾扭轉我們的金融制度和經濟發展模式,經濟崩潰和生態崩潰將把人類推向萬劫不復的地步。

安老服務的「房中大象」

安老服務的「房中大象」

我讀了、聽了這麼多討論,竟然找不到有人提出以下這個最根本的問題:「安老服務這種涉及全社會和人的基本福祉和尊嚴的服務,為什麼會是由市場提供,而不是一種基於稅收的公營服務?」

地球之外有別的「世界」存在嗎?

地球之外有別的「世界」存在嗎?

地球之外有別的「世界」存在嗎?事實上,各個古代民族都曾經設想天上有別的世界,但他們不約而同認為這些世界是神衹居住的地方,所以是肉眼所不能見的「仙境」或「天堂」,而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凡塵世界……例如我國古代便流傳着「月殿」之上有吳剛、蟾宮、月桂樹、玉兔,以及因為偷了丈夫后羿的長生不死藥而逃奔至月殿的嫦娥等。

強烈呼籲港大與中大帶頭去碳撤資!

強烈呼籲港大與中大帶頭去碳撤資!

各位朋友,如果你也是香港八大院校的在學學生或畢業生,而且也認同我的呼籲,懇請你們聯絡你們的同學/校友,對這個課題作出討論,並進而向你們的母校呼籲甚至施壓,令它們盡快作出去碳撤資的承諾!

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地球是人類的家鄉,也是我們迄今所知唯一擁有生命的天體。無論從尋找地外生命的角度,或是尋找可以供人類移居的天體而言,天文學中最引人入勝的一個問題是:宇宙間還有別的和地球相似的天體嗎?

重看次數最多的電影

重看次數最多的電影

自1998年尾回流香港至今,我所購買的電影軟件肯定已經過千,其中不少更因為招呼朋友而一次又一次地翻看。在今天的我看來,翻看一部好的電影,就像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耹聽貝多芬的交響曲一樣不會感覺厭倦。

重建本土自足經濟,追求全球公義

重建本土自足經濟,追求全球公義

「本土運動」的一個重大課題是「本土經濟」(local economy)及至「本土自足」(local self-sufficiency),特別是糧食和能源上的自足。這是追求全球公義(global justice)、社群價值、環境保護,甚至世界和平的正確方向。

一切如舊不是一個選項

一切如舊不是一個選項

我在書中的分析與建議,往往被批評為「離地」,亦即過於理論而不切實際。但我畢生的信念是:理論與實踐必須並進而不可偏廢。書生論政紙上談兵固然於事無補,但缺乏理論基礎甚至基於謬誤理論所作出的行動,可能造成更大的禍害。

歷史並未終結,而世界也不是平的

歷史並未終結,而世界也不是平的

現今世界主要由三大文明圈構成:以西方為主的基督教文明圈(Christian civilization)、以阿拉伯世界為主的伊斯蘭文明圈(Islamic civilization)、以及以中國及周邊國家為主的中華(儒家)文明圈(Sinic civilization)。由於這些文明圈抱持的核心價值各有不同,而在地緣政治上亦有利益上的衝突,所以未來的世界仍將是一個爭鬥不絕的世界。

壓迫和剝削的起源

壓迫和剝削的起源

我們說「權力使人腐朽」,其實財富不也一樣?於是統治者的生活由豐裕變為豪華、由豪華變為奢侈。日益貪婪的統治層於是變成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一座大山,剝削成為了人類歷史的一個主調。

一個漫長的論證

一個漫長的論證

事實擺在眼前,人類已經到了一個危急存亡的關頭。錯誤的行動固然會招致危險,但選擇不行動所招致的危險可能更大。面對我們的問題是複雜而龐大的,但無論如何,正確地認識問題,是解決任何問題的第一步…..

必須提早結束「一國兩制」

必須提早結束「一國兩制」

結束「一國兩制」後,爭拗多時的二十三條不用再安排立法,因為任何對國家不利的言論皆可透過「尋釁滋事」、「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甚至「分裂國家」等罪名入罪,就像高耀潔、劉曉波、高智晟、譚作人、陳光誠、胡佳、趙連海等人一樣。事實上,香港回歸祖國後仍然沿用英國的普通法,令中國本身的法律無法在香港實施,乃是一種喪權辱國的「治外法權」的情況。「一國兩制」結束後,香港的同胞終於可以和13億同胞一樣享受祖國法律的澤披了。

氣候、全球公義與資本主義的角力

氣候、全球公義與資本主義的角力

克萊茵在她的新書 This Changes Everything 指出,人類對全球暖化問題的醒覺,不幸遇上了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基於芝加哥經濟學派的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崛起。自八十年代始,由戴卓爾夫人和列根共同推動的新右回朝和華盛頓共識席卷全球。而在全球化的巨浪下,超級跨國企業足跡遍布全世界。在「經濟發展是硬道理」的口號下,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被大量開採和燃燒,二氧化碳的全球排放量不減反增。有如裝了噴射器的超級資本主義(turbo-capitalism)正把人類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普選無法解決的矛盾

普選無法解決的矛盾

西方國家的問題主要不是出在民主制度,而是出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上。這個制度產生了富可敵國的大財團大企業,結果是美國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上台,最後也得乖乖為資本家服務。不限制資本的話,政治最終只能淪為資本的奴婢。

國家並非只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

國家並非只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

我們看見的都是政府如何為資本家服務,那麼「國家只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這個說法又有什麼不妥呢?問題出在「只是」這兩個字。上文已經指出,鞏固權力和累積財富始終是不一樣的目標,而對於統治階層來說,保持權位畢竟要得到大部分被統治者的支持或至少是默許。如果政府推行的政策過於損害廣大人民的利益,便很易惹來強烈的抗議,甚至引發騷亂導致社會不穩。

國家扮演的角色

國家扮演的角色

權力和財富雖然關係密切,但始終是兩碼子事。事實證明,商人組黨往往在政治上難有大的作為。(香港的自由黨是一個好例子。)而另一方面,商人治國亦很難受到人民的普遍接受。最能說明問題的一個例子,是在資本主義文化如此濃厚的香港社會,商家治港也不為市民大眾所接受。

抗爭是硬道理!——敬告全港同學書

抗爭是硬道理!——敬告全港同學書

最弔詭的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已經隨「美帝」之後,成為了世界上擁護這種「權貴資本主義」的最大政體!中共現時所奉行的絕對不是社會主義而是「國家資本主義」、「權貴資本主義」、「法西斯資本主義」!它不是一個「左」的政權而是一個「極右」的政權。

戰略性撤退保護抗爭成果——敬告全港同學書

戰略性撤退保護抗爭成果——敬告全港同學書

親愛的同學,無論你是飽受日曬雨淋的靜坐示威者、支援示威人士的義工、或只是在校內罷課甚至只是在心中默默支持示威同學的學生們,讓我這個年近花甲但心境與你們同樣年輕的成年人向你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們爭取民主的勇氣和決心,你們的堅毅、和平、克制和守望相助的精神,已經贏得了全世界的支持和讚賞。

不要做邪惡勢力的幫兇

不要做邪惡勢力的幫兇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過去十多年來,在世界各國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當中認為「全球暖化不是一個嚴重問題」的比例最高。2010年3月,亦即所謂「氣候門事件」發生不久,美國著名的蓋洛普民意調查(Gallop poll)顯示,認為全球暖化問題被遠為誇大的人由2008年的35%大幅增加至 48%,這說明了否定者混淆視聽的策略十分成功,也解釋了奧巴馬銳意推動的「綠色經濟」政策為何舉步維艱。

為什麼有人聲稱全球暖化是個騙局

為什麼有人聲稱全球暖化是個騙局

相信你們都可能聽過有人這麼說:「全球暖化不是一個仍然未有定論的科學爭議嗎?」或甚至是:「全球暖化只不過是一些環保分子的危言聳聽罷了。」但如果你已閱讀至此,你應該懂得去問,為什麼對一個如此重大的議題,人們的認識竟然到了今天仍有這麼巨大的差別?

應對全球氣候災變刻不容緩

應對全球氣候災變刻不容緩

簽於1997年的《京都議訂書》明確地指出,在對抗全球暖化這個問題上,世界各國皆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之所以「共同」,是因為全球暖化不分國界;之所以「有區別」,是因為今天大氣中增加了的二氧化碳,絕大部分都是西方發達國家所放進去的。猶有甚者,這些國家每人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迄今仍較發展中國家高出很多。例如美國每人每年的排放量,便較中國高出四倍多、較印度和巴西等更高出十多二十倍。

「馬太效應」與「貧窮陷阱」

「馬太效應」與「貧窮陷阱」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雖是老生常談,卻包含着重大的真理。世上當然有一些人透過艱苦奮鬥和本身的聰明才智致富,亦有一些人因為好食懶非或天生魯鈍而陷於貧困。但問題是:一、他們在社會上屬大多數嗎?以及二、無論貧、富的成因為何,它們是否有自我延續的傾向?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